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综述干杏娣最近,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银行上海国际金融研究所和上海国际金融学会共同举办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科研机构、高校、金融部门的二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心议题,就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2.
深层次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它制约着广东林业生产向着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方向发展。现存林业经济体制的症结在于 ,林业投入产出结构性不合理 ,产出和流通环节税费过重 ;林业仍未能作为产业进入市场经济。本文着重从林业税费改革、理顺林业投入产出结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森林生态价值补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和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深化广东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韩继云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银行从1994年初开始,我国进行了新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目的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国际规范要求的新型外汇管理体制。对近二年来新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作一全面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内地与香港签署的CEPA,不仅有助香港经济的尽快复苏,同时也影响到毗邻的广东经济的发展.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加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有助于粤港两地经济一体化;给制造业、服务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走私热潮.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计划生育工作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和人口控制工作是否要逐步纳入市场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汇率体制改革目标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指通过改革措施所应达到的理想汇率体制模式,二是理想的外汇管理体制应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服务。汇率体制直接涉及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是货币政策。保证国内货币流通是运用货币政策的制度前提,这就要求通过外汇管理措施,限制和禁止境外货币在境内流通,这是外汇管理体制的一项基本任务。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外汇交易行为实行全面管制,几乎所有外汇资源都集中分配和使用,这事实上是将外汇管理体制置于国内财政政策的从属地位。外汇体制改革,把外汇管理体…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些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140页)这就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23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能够降低企业汇兑风险,有效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彰显我国经济实力。但从具体操作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对与当前外汇管理政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叠、冲突,亟需从具体业务操作入手,减少政策掣肘,明晰操作流程,更好的体现便利企业,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刘少奇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企业管理要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要打破铁饭碗,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二是社会主义只有通过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会运用经济手段领导经济工作,才能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既要有计划性,又要有灵活多样性,开放和利用自由市场,才能搞活经济,满足社会的需要,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四是农业生产管理方面可以实行个人负责制,要允许有个人的经济发展计划,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率。刘少奇对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为我们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29日和5月3日,广东经济学会邀请了省市二轻局、市委、越秀区委、东山区委以及两间集体所有制工厂的实际工作者和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市委党校及有关高校的理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讨论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体制改革的问题。座谈会结合实际,讨论了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管理  相似文献   

12.
同科学技术与提高生产力水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一样,科学技术与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科技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对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着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对经济的传统经营方式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给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对新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进程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对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起着重要保障作用。下面拟就科学技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些作用分别作阐述。 ——科技发展迫使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化。我们的传统经济体制是长期高度集中,片面追求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搞粗放经营的体制,这种体制由于过份强调人与物量上的投放,而忽特了科技和管理的作用;由于过份依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3.
王琢在《财经科学》1989年第5期撰文论述了对中苏两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1、中国与苏联一样,改革是大趋势,如果不走改革的路,就无法摆脱经济上的徘徊停滞状态。改革的目标模式,两国最终都会走改产品经济体制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略,尽管各有自己的特色。2、两国都把取得改革的领导权放在首位,但两国情况不同做法也不相同。中国通过路线斗争取得了改革的领导权,以经济改革带动政治改革,好处是首先集中精力解决经济问题,让群众很快得到经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自改革至今,步履维艰,阻力重重。除了旧有体制的经济因素以外,还有许多非经济因素,特别是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政治体制的反作用,在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进行。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只研究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反作用,改革是难以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天津是华北经济中心,是一个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天津的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的约束,天津工业多年来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很差,这种现状和天津的地位很不相称。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是发展天津工业的一条重要出路。从1979年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以来,到底改了些什么?效果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急需解决?笔者最近作了专题调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继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吸收了农村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正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出现了好的势头,一个个改革的好典型冲破阻力涌现出来.目前我国出现的经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的大好形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仍然靠改革.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今后在经济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件大事."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是实现四化的一条康庄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中国政府必须别无选择地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国家政府展开空前激烈的竞争。为适应这一需要 ,新世纪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定要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 ,努力建立廉洁、高效政府 ,大力推进行政管理法治化进程 ,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的政府管理人员 ,从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廉洁、高效、法治、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  相似文献   

18.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在宏观上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之间的结构关系未能得到适时调整,导致在讨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陷入若干理论“死结”,涉及国有企业和政府行政行为的问题尤其如此。本文立论的基础有四点:(1)与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相比,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发达国家,法制化的行政制度环境是作为前提预设在经济问题研究之中的;(2)社会大系统内的各分系统(政治、经济、文化等)恒处于动态结构性关系之中,改善一个分系统内部的效率状况总有一定限度,超过它,边际成本将急剧上升,持续下去,边际成本必将…  相似文献   

19.
改革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基本的是经济和政治两大领域,即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  相似文献   

20.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不可忽视排列组合这种量变形式对事物质变的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如下几点方法论意义: 第一,能启发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充分注意事物单纯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这种情况,又不能忽视排列组合在质变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就必须统筹安排,合理调度,科学排列,全面组织,促使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管理体制早日建立。第二,有助于人们认清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的客观依据。过去有一种误解,以为既使技术结构没有任何改进,只要许多人集中劳动,就能实现高效率、高速度。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