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植物是园林设计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要素,具有周期性变化,季相变化对由植物围合的园林空间有着显著的影响。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郑州市文化公园的可视空间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对不同季节园林空间使用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植物的围合作用较强,非落叶季的园林空间形成了大小不同的空间结构,扩大了景深,丰富了空间层次;在落叶季由于植物的围合作用减弱,空间视域范围明显扩大,空间得以明显拓展;由于季相变化引起气温和景观的变化,冬季游人较少,活动类型单一,春季游人增多,活动类型丰富;空间活力热点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绿地开放空间现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校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绿地与校园道路、广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师生充分感受自然环境,让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有机统一。植物是校园绿地开放空间的基本要素之一,研究高校校园绿地开放空间中的植物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开放空间在校园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寒地高校校园绿地景观建设一直都是园林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方法,以东北农业大学不同专业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植物""铺装""空间""设施"等方面,对校园绿地景观现存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在校学生对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缺少变化、硬质铺装单调乏味、使用空间严重缺失、服务设施有碍交通"等绿地景观现存问题持有"认同"意见。结合现存问题,提出提升植物景观、创造绿地空间、丰富铺装类型、增添景观设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沈园是绍兴市古典园林最杰出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植物造景方面也独具特色.对沈园植物配置及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园内小环境植物景观各具特色,园内建筑物搭配的多为蜡梅、竹类等切合景观主题的植物;入口景观使用小型植物组团来搭配,柔化了铺装边线;水体景观以大乔木做背景,小灌木点缀山涧,疏密适度,增添了山林野趣的同时保证了小面积水域的隐私.利用植物的围合实现了景观空间放大或缩小,园内主要的空间形式有开敞型、半开敞型、封闭型、垂直型.园内常见观赏植物有68种,乔木26种,灌木29种,藤本3种,竹类2种,水生植物3种,草本花卉5种,保障了园内四季有景且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用植物来营造校园环境。在选择校园植物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以乡土植物为主,科学引入外来植物;力求植物的多样性,注意基调植物的选择;注重植物的色、味、形,选择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和无污染的植物;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注重植物意境;注重学校特色的表现;根据校园不同功能区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满足功能需求,创造出优美的具有独特魅力与气质的校园植物景观,为校园植物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对于更合理规划校园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向性理式是江南传统水乡城镇景观原型的内在原则。向心秩序与线性匀质是江南传统水乡城镇产生内向性理式的本质所在。其线性连续是社会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选择的结果,这种线性连续促进了河道与街道围合封闭空间的形成,型体的产生则是封闭围合空间在尺度形式上变化的结果,而线性连续的匀质化和无中心化又造就了空间的整体向心秩序。这种江南传统水乡城镇空间的内向性理式为当代江南水乡城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新校区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了北京地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和植物配置设计,提出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指导思想的景观空间总体布局构思。整个校园景观规划突出点、线、面的有机结合,遵循适地适树的配置原则,明确校园绿化的主要树种,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生态型、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绿地植物现状与环境特点为背景,对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通过增加观花、观果植物的种植和组景配置,丰富校园绿地景观,丰富与发展植物的多样性,营造出绚丽多彩的校园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校园实际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阐述了人文关怀是校园规划的基础。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从校园的总体布局、道路交通组织、校园院落空间、校园开敞空间四个方面,提出如何提升校园空间的人文性,最终总结出校园空间设计的人文性标准,如:适宜的空间尺度,不同层次空间归属感的确立,空间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北京四合院经历了百年沧桑,至今仍然是老城区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北京四合院院落布局有序,居住不仅是建筑空间的围合,还是传统的延续。对四合院的发展及内涵和建筑特色简要介绍,通过对四合院空间与西方建筑模式语言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将传统四合院空间模式现代化、实用化,使其成为由传统建筑向现代表达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成为一种蕴含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创作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园林尺度设计反映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与能力,人性化尺度设计一直备受设计师的重视。通过对尺度概念的详细分析,定义了园林尺度的概念。从人性化的基本含义入手,将人性化的园林尺度分为3个层次:生理层、心理层及社会层。通过实例论证,指明合理的尺度设计应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出人性的活动场所。人性化的尺度设计符合园林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中对人的多种属性分析、充分考虑场所精神才是符合人性需求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方法,以五里河公园节点空间设计为例,就改善城市滨水公园节点空间设计提出了在空间尺度、空间序列、历史文脉、可识别性等方面的设计原则,探讨了如何创建更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公园节点空间,同时对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类型的展示室内设计中,叙事性展示空间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与传统意义上的展示空间相比,叙事性展示空间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记叙性,因此观众在这种类型的展厅中参观时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叙事性展示室内空间也因此更好地将自身的情感与艺术价值传递给观众。本文以叙事性展厅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特点作为出发点,重点围绕叙事性展厅室内空间布局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设计教学的特点出发,深层次剖析模型及校园空间认知对建筑设计启蒙教学的意义。提出采用模型手段研究校园空间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建筑设计基本概念,快速把握建筑设计教学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通过生态化的景观营建、交流空间的营建、赋予人文特色的生态空间、功能化空间的生态设计、舒适生态的邻里道路的营造、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等途径和设计手法塑造一个不仅能取悦人,而且能感化人、陶冶人的景观环境,引领住区情感的回归,实现居住区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模式是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之一。笔者探讨了这一模式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提出了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的设想 ,并对该体系的构成元素、规划目标、基本构思、工作框架、布局形式及各构成元素的具体规划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设计”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概念,设计是在明确目的指导下的有意识的创造。室内设计是人们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技术创新,以及艺术上的审美观的综合设计。点、线、面是作为构成抽象形态造型的要素,空间构成的基本单位。在室内设计中,点、线、面处处可见,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陪衬、相互烘托、相互存在、相互作用。文章从室内设计的风格、室内陈设的研究出发,对室内设计中点、线、面的运用进行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家畜空间作为乡村人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环境的村容村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了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构建乡村生态文明,文章基于家畜空间的基本类型特征与再生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湘南地区的家畜空间与人居建筑的空间关系进行剖析,总结出家畜空间的集群式和散点式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湘南地区家畜空间再生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考虑其人性化因素,即装饰材料生态化,空间布局人性化以及使用功能多样化,实现了废弃家畜空间的功能再生、形式再生,促进了乡村废弃建筑的重生和乡村经济新增长。最终对乡村生态文明,特别是人居环境中家畜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室内设计除了满足基本功能外,还应注重不同的室内空间意境的创造。意境是室内空间的灵魂,创造了室内空间的意境,就能使空间的“思想”和“情感”得以表达,使空间内的景真、情真,产生幽深意远的审美境界。文章通过对柯布西耶、莱特、贝聿铭等设计大师作品的研究来分析和阐述影响室内空间营造意境美的因素,并从中总结得出营造室内空间意境美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