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榜样道德作为一种道德传统对于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第一,榜样道德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人们现实道德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第二,榜样道德的作用机制本身存在局限性.第三,榜样道德所赖以存在的某些伦理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的自由精神相背离.因此,榜样道德应当在道德实践中得到正确的对待.  相似文献   

2.
学生评价最根本性的功能是激励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现实的学生评价活动中,与这种功能相背离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就存在学生评价风险问题,主要有“反评价目的”风险、“反评价内容”风险、“反评价方式”风险。社会发展对学生评价的内在制约性、追逐学科学问的盲目性以及教育本身的问题是造成学生评价风险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分析,应当从提高学生评价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及评价策略等角度来规避学生评价风险。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有道德价值的评价问题。经济行为与道德价值相背离的一般原因是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客观原因是由中国现阶段国情所决定,主观原因是寻租活动泛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吉林和辽宁的5所体育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道德素养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如自信心强、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等,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道德情感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相背离、失范行为偏多等。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的背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一背离的必然性在于 :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与道德利他精神相悖 ;经济人道德关怀的他律性、功利性易导致道德形式主义 ;人的形式化和拜物教与作为主体的人自由发展相抵牾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要凸现人性化的色彩,凸现生活特色,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教育的主旨。道德以及道德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融合在生活之中的,然而,随着科技理性的发展,促使道德教育开始与人们的生活相背离,这恰恰是造成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基础发生重大变化及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校园中出现了一些文明与不文明、和谐与不和谐、道德与不道德的矛盾现象与新问题,诸如大学生维权意识增强与守法意识淡薄,道德观念进步与诚信意识缺失,认同公共伦理与违反私域伦理,等等。这是校园伦理出现的问题,它包括学校与学生两个方面,涉及他律、自律和道德素质等三个道德规范。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执行管理制度时突出育人为本,学生在学习管理制度、遵守管理制度时提升道德境界,这些现象与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从“彭宇案”谈社会道德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缺失在我国众多领域中普遍存在,造成道德缺失的原因也是众多的,如道德本身的问题,封建社会不诚信思想的沉渣泛起,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对诚信原则的背离,道德与法律在实践中的分离及道德教育出现的不足等等。解决道德问题的出路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公开课上抛弃部分能力相对较差和调皮的孩子"是一种以伤害孩子稚嫩心灵为代价以换取课堂教学效果的越轨行为,是与我们和谐社会构建相冲突的教学行为,是背离幼儿教育宗旨和和谐教育理念的教学现象.它不仅背离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背离人与人的和谐、背离人与知识的和谐和背离人与自身的和谐.这种背离和谐教育理念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的同时,大学生在公众中的形象却跌到20年的最低点,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生知行相脱节,即大学生的行为与他们所认同的美德相背离。我们的德育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遵守道德认知规律,坚持"知、情、意、行",使大学生能"知德行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将情视为天地间一切生命的本源,以情为伦理道德是冯梦龙情教思想的核心。他企图以情为基础构建完美的社会道德体系,却在"三言"中表现出种种背离自己的情教思想本意的言行。文章从《醒世恒言》对佛教既抨击又推崇的矛盾态度进行论述,认为作品对佛教的态度与情教思想相背离,主要是时代与个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道德教育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的实施应有助于学生道德的持续发展和道德生活的不断完善,在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必须注意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校园欺凌现象隐蔽地存在于大学、中小学时期,通常在曝光后才引起重视.欺凌行为与道德教育相关,表现为家庭道德教育中父母责任缺失、家庭反欺凌教育意识欠缺.学校道德教育中重成绩轻德育,考试分数仍旧视为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治理欺凌行为中的权限不足;社会道德教育中德育理念与客观社会现象存在脱节,不良网络风气影响学生行为;自我道德教育中学生认知能力缺乏,道德行为控制存在缺陷.德育重塑能召唤人文关怀的情感,引领道德认知回归.家庭教育要重视励志教育、家风建设、仁爱思想培育;学校教育要在教学内容、教师道德、道德评价上重视德育;社会教育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育人;学生自身也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  相似文献   

14.
假如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视我国目前的教育行为的话,我们将无法否认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许多负道德现象,有些负道德现象的程度还很深,影响还很大。诸如有些中、小学校禁而不止甚至愈来愈严重的乱收费现象;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存在着对学生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现象;有...  相似文献   

15.
新少年杂志社的编辑同志: 你们好! 我是东港市长安镇佛岭小学五年二班的班主任。对班内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我非常赞成,大力支持。见贵刊2001年第六期上刊登了我班学生的爱心故事,在此深表感谢。我班活动开展两年多了,班内学生捐款热情依然很高。正如一次捐款中队会上,一个学生的发言那样:“我每周都捐五角钱以上,一不图表扬,二不为戴小红花,只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让齐晓梅同学重返校园,好好学习,长大了,有文化,为祖国做贡献。”说得多好啊!这即是全班同学的肺腑之言。班主任李玉贵  相似文献   

16.
传统人际德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及其低效度,需要在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德育的渗透。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忧患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美、在自然中陶冶情操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升人际道德境界,培养学生个体卓越精神与能力。生态德育要面向实际生活,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实践活动,使其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如何,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大学生的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石。大学校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学业方面的不和谐:弄虚作假;与社会交往的不和谐:普遍伪造自我;经济活动的不和谐:信用差;道德精神的不和谐:道德缺失。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实质是社会现象在学校的反映,是应试教育模式的体现,是大学生心理特征的表现。因此,根据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和特点,着力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探索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路径,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构建诚信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道德认同现状。方法:采用Aquino和Reed(2002)编制的道德认同量表和自编一般背景问卷随机测量在校的786名大学生。结果:(1)大学生内隐道德认同显著高于外显道德,大二学生道德认同显著低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学生干部的道德认同高于一般同学;(2)大学生道德认同在性别、文理专业、生源地均无差异;(3)班级角色、专业、年级与大学生道德认同(含内化道德认同和象征化道德认同)显著相关,且能够预测道德认同。结论:大学生道德认同水平总体较高,但道德知行脱节现象严重,可以通过特定主题的道德训练策略,或从年级特征、学生组织、校园氛围、社会活动角度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育策略来实现对大学生道德认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教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绕着教育教学这个轴心,广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有利于开启学生智能、净化思想、健全身心的育人环境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意识形态范畴中的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所构建出在办学理念、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校园管理模式、师生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以及师生形象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最美现象"美在朴实无华的道德关切、美在真挚无悔的无私奉献、美在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当今社会出现的"最美"现象,折射出国人道德审美取向的生活实践转向。这种转向所表征的道德文化现象其实是人向自身回归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社会常态化道德生活的反映。这种转向的内在机理在于人的理性本质与社会本质与当前社会道德实践的契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应坚持立足现实与科学引导相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积极倡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以及制度保障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