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既是清末民初西方小说在中国的主要翻译家,又是现代中国成功将西方小说元素融合进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周瘦鹃的短篇小说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一方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故事主题、语言及叙事层面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创作理念,他的“伪翻译”小说便是融合西方短篇小说因素的典型。因此,周瘦鹃中西合璧的短篇小说既有民族特色又带有西方色彩,成为大众所喜欢的、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和译文影响三个方面,总结了过去20年来有关周瘦鹃翻译的研究。研究发现,有关周瘦鹃翻译的研究,宏观研究居多,微观研究偏少。译文中的一些具体的语言文化问题,如转述语、言说方式和章回体结构等的添增,都没有得到深入探讨。有的研究甚至直接用清末民初的翻译特征类比周译风格,没有注意到周译的独特性。有关周瘦鹃翻译的研究应更多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以保证描写和解释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周瘦鹃译介外国小说的情况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周瘦鹃翻译实践呈以下特点:其翻译高峰集中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后,其翻译热情降低;他对弱小民族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译介国别较广;他译介的作家既有经典作家也有流行作家,他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其翻译活动与社会环境、个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  相似文献   

4.
周瘦鹃多选择短篇小说进行翻译,早期译作(1919年之前)题材倾向于言情、侦探、伦理、爱国、秘史和轶事小说,五四运动之后则转为对底层市民的关注。这些选择上的倾向有其深刻的时代和个人背景因素。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对其译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清末民初的时代需求,文学思想动态,出版体制,读者市场,周瘦鹃的家庭环境、个人情感经历在其翻译倾向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瘦鹃1916~1918年在《新闻报·快活林》、《新申报·小申报》上的发表的作品,学界鲜有提及,对其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对周瘦鹃研究本身就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周瘦鹃以上海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通过与新文化运动所聚焦的"妇女问题"之不同视角,思考现代女性婚姻解放问题的内在危机。周瘦鹃在这两大副刊上发表的言情小说,揭示了上海中产阶级市民的两性关系,展示了金钱支配婚恋中男性痴情悲剧与上世纪20年代妇女问题的另类向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鸳鸯蝴蝶派(简称鸳蝴派,下同)及其作家的评价与研究,目前进行得还比较少,且不够全面。本文试图就周瘦鹃及其在鸳蝴派作家中的地位,作一粗浅论述,以期抛砖引玉。一周瘦鹃,原名周祖福,字国贤。瘦鹃(红鹃太瘦生)是他的常用笔名,也是他的号。1895年6月30日(旧历闰五月初八日),周瘦鹃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一条来往于上海——汉口间轮船上的会计,平素善读报纸,痛恶帝国主义,经常向儿子们灌输爱国思想。1900年,他于病危中闻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怒不可遏,临终“忽  相似文献   

7.
文学活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城市化过程开始的时候,其中经济因素对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周瘦鹃所生活的上海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城市化使得实用、理性的文化观念逐步确立,直接用货币去表现商品经济形态下精神产品的交换价值的稿费制随之出现.经济因素对周瘦鹃文学活动最核心的影响就是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理念,不论是作品的选材、表现方式,还是办刊方式,都明显地反映了对读者的尊重和考虑.通过周瘦鹃的文学活动,我们可以一窥那个时代文学活动背后的经济动力.  相似文献   

8.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核心作家,以著译哀情小说闻名,世称"哀情巨子"。周氏编译的《心弦》收录西方小说十篇,却鲜有相关论述。经考证,作为"我们的情侣"丛书之一的《心弦》,选择编译的十篇小说均为经典之作,其主题与周瘦鹃的"哀情"文学观密切相关。从《焚兰记》、《赤书记》与《重光记》的译本分析可以发现,周瘦鹃的悲情初恋、惨情叙事与言情模式等人生体验与文学理念融汇到《心弦》的编译之中,透露出译者的"哀情"情怀。对《心弦》编译的考证与论述,既可以补充文学编译史的疏漏,又可以丰富周瘦鹃"著、译、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生产关系中,译者与原文作者之主体间关系为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民初社会伦理、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语境下,周瘦鹃与作者的翻译伦理关系呈现复杂性和过渡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主仆关系、亦主亦仆的关系以及仆主关系等。该翻译关系既是社会环境在其身上的反映,也是其翻译目的作用的结果。考察其与作者的翻译伦理关系有助于客观地了解民初翻译状况。  相似文献   

10.
“杭州曾有精忠柏,吴市能无义士梅!”此句是20余年前田汉同志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盆景专家周瘦鹃老先生,在十年浩劫中不幸遇难前,亲自校定的最后一本文集《拈花集》所作的序诗中的一句。田汉同志将瘦鹃老先生喻为“在这新中国的新时代里”(见《拈花集》作者前言)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11.
周瘦鹃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但目前对他译文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在民国代表性的都市通俗刊物《礼拜六》上周瘦鹃发表了大量译作,前百期的译文中,译者更多地侧重于哀情题材,同时军人、爱国题材也占了不小的篇幅,这与他的个人情感经历以及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译者对华丽的词藻偏爱有加,为了给情感故事营造浪漫气氛,还在原文的基础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后百期的译文中,译者更多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关注;语言风格上也由前百期的浅近文言为主向更贴近白话文的语言靠近,措辞也变得更为质朴平实。这些变化与新文化运动下的白话文运动、民主启蒙思潮和个性解放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瘦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等于1936年起草《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时,确定包天笑与周瘦鹃为通俗作家代表人物。周瘦鹃作为市民大众文学最有代表性作家的身份,被广泛公认。他著、译、编皆能,又是杰出的园艺盆景专家。他翻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被鲁迅誉为“近来译事之光”。他以撰写散文与短篇小说著称,并初具现代都市文学特征。作为一位“名编”,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几乎撑起了上海市民大众文坛的“半爿天”,推出了张爱玲、秦瘦鸥等著名作家。他办《礼拜六》的若干成功经验,对今天的“周末版”等媒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市场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与市民社会的逐步回归,我们对这一多元共生文坛上的历史人物,当可作出更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作为颇具争议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以其独特的创作笔法撑起了"才子佳人"文学的半片天.周瘦鹃的"才子佳人"小说在言情方面与鸳鸯蝴蝶派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他的言情小说是通过"中庸"的手法,将言情与社会相融,刻画出凡俗人生的庸常爱情,并且形成了第三者"舍己成人"的模式,具有反"才子佳人"小说的倾向,其中包含着作者对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取舍,并产生意料不到的逆反效应,展现了言情外衣之下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周瘦鹃精通外语,避免了时人随意翻译的弊病;熟悉欧美小说,对所译作品的选择具有专业眼光。他运用整体忠实而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作呈现出不同于"五四"翻译小说的才子笔墨。无论用文言,还是白话,其译文总是清新流畅,雅俗共赏,颇能引起民初读者的"兴味"。他大量翻译"哀情"小说乃是其主体精神与时代风尚双重建构的结果。若从"融才子笔墨与专业眼光为一体"的角度考察,他已经超越林纾、包天笑等译界前辈。在"新文学革命"前夕,他便开始更多地采用直译,使其译作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园林城中一个小庭园》(以下简称《小庭园》)发表在中国作协福建分会编辑的、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榕树文学丛刊》七九年一辑上,还发表在香港《七十年代》杂志七九年九期上。 这篇散文通过记叙周瘦鹃惨淡经营多年的一个小庭园的今昔境遇,寄寓着人民的爱憎。是对美的一曲歌颂,也是对恶势力的无情控诉。表达了作者对周瘦鹃其人、其艺术的尊敬和其受迫害的同情。主题深刻,意境隽永,语言清新、优美、考究,富有艺术魅力。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散文园地的又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周瘦鹃是20世纪初中国通俗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同时也是出色的散文家。其作于20世纪中叶的以花木草本及苏州地域文化为描述对象的散文文本,显示着作家创作视野的开阔和指向的明确,传达出其融诗词为一体、知感交融、虚实结合之艺术传达方式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7.
"疾病意象"和"鸦片意象"构成了张爱玲小说中广泛存在的疾病书写.疾病书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张爱玲小说的情节发展,而且其爱情故事往往采用疾病的阻隔进而运用爱情化石化处理手法造就其文本独特的美学特征,即疾病美和残缺美.这与张爱玲深受<红楼梦>和周瘦鹃为代表的通俗小说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三瘦是宋代婉约代表词人李清照的一个雅称,指李清照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词句。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美学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词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人叹服。这样的艺术精品,委实是现代文学艺术园林中奇特的一枝。《传奇》除了内容的多义与丰厚外,其艺术风格的铺张、飘逸、轻奇,令人在突兀地惊喜中忍不住惊叹。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了。熟悉中外文学的读者,会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既看到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影子,又回味出英国著名通俗小说家毛姆的韵致。当年接编张爱玲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周瘦鹃老人,就曾这样  相似文献   

20.
周瘦鹃(1894-1968)先生是我国现代作家和著名园艺家。他后半生的几十年间在苏州故居辛勤劳作,一面经营花木栽培和盆景制作,一面从事散文创作,写下了近四百篇谈花说木,记录游踪的散文小品。这些精美隽秀的千字小品,介绍了作者花木培植的丰富经验和对艺术问题的精湛见解,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深情,题材别致,风格独特,在国内外读者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