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学生权利意识不断增长的时代,高校学生处分制度引发了大量诉讼。其诱因在于高校学生制度与公民受教育权的冲突,其核心在于人们对高校学生处分权性质认识不清。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学生处分权性质的研究,将高校学生的处分制度在性质上分为改变身份的处分和非改变身份的处分两类,并从立法上对高校学生处分种类、程序性权利规定和救济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处置不一,原因在于立法上缺乏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性质的明确界定.高校处分权的性质及学生受教育权的保障决定了司法审查高校处分学生行为具有正当理由,但是司法审查也应当尊重高校自治权,在程度上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对学生拥有绝对的管理权,有些不合法,有些合法不合理。目前,高校处分权引起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对高校处分权这一权威提出挑战。那么,高校处分权这一概念是什么,高校有无自设处分规则的权力,高校到底拥有多大的处分权,高校处分权的性质是什么,如何保证高校处分权的方式和程序的规范,理清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对学生进行处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的合法权益密切相关。但我国法律对高校处分程序并没有作出规定,有必要建立处分听证制度,通过立法要求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应当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在此基础上决定对学生是否给予处分;对于拟作出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重大处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根据听证会记录作出处分,以保证高校正确行使处分权,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与学生之间因为违纪处分问题而对簿公堂的案件越来越多,学界对此也给予了一定 的关注。要减少此类诉讼,关键在于高校在处分违纪学生时是否依法合理地进行。在现 有教育法制体系内,高校如何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实施处分权?本文从对高校违纪处分 行 为的性质分析入手,对违纪处分的主体、权限、目的、内容的合法性及正当程序保障进行进 一步研究,为高校处分违纪学生提供合法性参考。 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反映了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容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地侵犯,两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结合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高校处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入手,分析两者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两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校处分权及其司法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处分权是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大学自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司法实践中高校处分权的法律监督虚设,高校处分权纠纷进入诉讼的案例急剧增多而学生受教育权被侵犯却难以得到法律救济。从对高校处分权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和司法监督的可诉性的分析中得出,学校对违纪学生实施开除、取消学籍、勒令退学等处分行为,对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构成重大影响,应构成司法审查的对象。完善高校处分权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行政权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诸多关于高校行政权的理论虽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行政权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但都未能揭示高校行政权的实质。高校行政权本质上是大学自治权,其既是一种公共行政权,同时也具有权利的属性。因此,应建立与其性质相适应的高校管理制度和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无权处分合同是指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 ,并与相对人订立转让财产的合同。它与无因管理、无权代理、善意取得等行为有区别。无权处分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 ,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现行合同法对无权处分合同的规定不尽完善 ,如没有规定权利人追认的方式、期限、溯及力等等 ,亟待予以修改或做出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因处分不当引起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如对处分不服可以通过申诉或诉讼两种方式获得处分后的救济。但在救济方式的选择与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据高校的管理特点以及处分的种类,为了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完善学生申诉体制,明确救济方式的选择,加强申诉与诉讼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诉讼调解——调解制度植入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诉讼可否调解,受制于"行政权不得处分"原理.随着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行政权在行政管理中已广泛出现合作、协商形式处分行政权,行政诉讼以调解方式处分行政权的科学性不但大量出现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也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调解理论的日趋成熟和社会的期盼,定会成为一项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事实上,无权处分的效力是一种特殊的待定状态,即在权利人追认和无权处分人取得处分权两种状态下当然发生权利变动;在权利人不予追认和无权处分人不能取得处分权两种状态下,不发生物权变动的结果,无权处分人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存在一种例外,即在第三人善意的情况下取得所有权;在处分行为被追认或者权利被补正前,权利变动的结果和合同的效力都是待定的状态,不能断定是否确定有效。  相似文献   

13.
定位检察权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而不能只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考虑.中国检察权在基本性质上是法律监督权,在国家体制上仍属于司法权,在行使方式上具有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双重属性.界定检察权的内容是正确理解检察权性质的基础.不同国家的检察机关性质、任务不尽相同,各国检察机关的职权也不完全一样,从发展趋势看,各国检察机关的职权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反思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逻辑起点在于对其内涵的合理界定,完整的现代处分原则的内涵包括当事人的处分权和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限制两个方面。我国现行民诉法尽管肯定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但由于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处分原则和国家干预的关系而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处分权来源受到质疑,学生处分的正当程序有待确认和强化,教育申诉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处分过程中学生隐私权的保护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规范高校"处分权"行使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状告高校不公正纪律处理的案件不断增加,引发了全社会对高校如何行使“处分权”的思考。从高校和学生之间关系定位、高校行使“处分权”的法律和现实依据、学生违纪行为的界定、实施违纪处分的正当程序及司法审查五个方面来论述高校“处分权”的正当行使与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三角诈骗”作为新型诈骗模式的一种,凭借其将受骗人与受害人相分离而区别于传统一元诈骗行为结构。关于“三角诈骗”中的处分问题,刑法学界虽有着深刻的讨论,但至今未能形成共识。在“三角诈骗”的行为模式中,受骗方是否具有处分权能、是否作出处分行为则成为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最主要的分水岭。因此,在“三角诈骗”中,对受骗方的处分权能来源问题的探析就十分重要。明确处分权能的来源,能正确认定受骗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有权处分,继而对认定“三角诈骗”的性质能提供一条有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学生处分权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权能,与学生权利保护和学校管理有密切关系,对其基本法律问题的廓清是改进学生处分权行使中种种失范现象的前提.学生处分权法律属性以高校与学生间法律关系界定为基础,具有理论和规范两个层面的法律渊源,并表现出授权性、侵益性和救济性等特有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9.
无处分权人和相对人是无权处分合同的基本当事人,但由于处分财产属于权利人,因此权利人在无权处分合同中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明确,笔者结合《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并区分无权处分合同最终结局的不同情形来分析无权处分合同的当事人。由于权利人与所处分财产的权属关系,如果权利人追认无权处分合同,那么结合笔者的"新并存债务承担"理论,应当允许权利人作为无权处分合同的浮动当事人。  相似文献   

20.
以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森林警院32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探讨警院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警院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均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均分;遇到应激时,警院学生趋向于选择积极应对方式,而不是消极应对方式。(2)积极应对方式,警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方式,警院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差异不显著。积极应对方式,警院学生正常组高于阳性症状组,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方式,警院学生正常组低于阳性症状组,差异非常显著。(3)警院男生心理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均有相关。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对警院男生心理健康及各因子有显著预测作用。(4)警院女生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对警院女生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