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母女     
正在我的心里,母亲是一条河,接纳我的悲伤和欢乐。母亲这条河辽阔而深邃。我出生后,夜夜啼哭,母亲以为是奶水不够,让父亲从村头的小河边捉鲫鱼熬汤喝,老人们说,鲫鱼汤催奶。母亲喝着熬得雪白的鲫鱼汤,奶水真的很旺,可我仍然啼哭。天一黑,我就闭上眼睛哭。母亲把我抱在怀里,摇啊摇啊,红血丝布满了她的双眼,夜夜不得安眠。父亲的脾气暴躁,嚷嚷着,丫头片子不省心,再哭就把你送门外,门外有狼,小心让狼叼去。父亲越是这样吓唬,我就越是哭的厉害。父亲一生气,真就从母亲怀里夺下我,拉开电灯泡,打开门栓,把我丢在门口。那时,我已多少懂点事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像看不见的魔爪从四处包抄过  相似文献   

2.
雨情     
坐在临窗的书桌前,望着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不是很大,却连绵不断,细细密密很不爽利。又是这样的天气,我的心不免一沉。记得一个月前,也是这样的天气,窗外的雨下个不停,天气阴沉沉的,屋里的气氛更是冷冰冰的。母亲又为了一点小事和父亲吵了起来,父亲夺门而去。我正坐在临窗的桌前写作业,急忙站起,伏在窗台上望着父亲离去的背景,心里不免恼恨起来:母亲总是为一点小事无端争吵,她难道没有想过我的感受吗?我尽量不去想,又埋头解答起那道难题。这时母亲走到我身边开始诉说她的不满:“我又不是佣人,每天下班后,又是做家务,又是服侍你们,这…  相似文献   

3.
女友对我倾诉她的故事:10年前,她在江南一个小城市读书,彼时她是一个脸上长着青春痘的土里土气的胖丫头,自卑与自尊同样地强烈。她常常去邮局往家乡寄东西。一来二去,他们就认识了。当时他在条件相当好的邮局工作,父亲是当地邮政局的局长,母亲在妇联工作,家世很好,而他自己,也相貌堂堂,温文尔雅。他待她如小妹妹般,带她去吃洋快餐,于是她第一次走进了肯德基麦当劳;带她去看电影,在她害怕时轻拍她的肩……她也很坦然,丝毫不觉得他有其他想法。  相似文献   

4.
母亲与我     
感谢母亲给予了我生命,来到这五彩斑斓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多年来,她的朴实、她的勤劳及所有的一切一直在我内心深处铭记着、感染着……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人生活在村子里。那是-个夏季,父亲每天要到几十里外去上班,家务和农活只有靠母亲了。每  相似文献   

5.
姐姐     
正母亲走的时候,她12岁,父亲给她擦泪,说不怕,还有我。虽然难过,但真的不怕了,父亲大山一样强壮的存在,让她心里很踏实。可,父亲也病倒了,在她读大一的冬天。那个夜晚的寒冷,足以让她终生铭记,凛冽的寒风,像无情的小小野兽,撕咬着她的脸——怎么办?给父亲治病要花钱,可他们家并不富裕,姐姐的婚期将至……除了退学,她似乎没别的路可走。她泪流满面,在天寒地冻的校园里站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手机再一次响了,还是姐姐,轻声安慰着哭泣的她,让她放心,她已和未婚夫商量好,去婆家办完婚礼他们就搬回娘家住,一起照顾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8,(5)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费尽心机才追到手的。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她家,借口是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她,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她;说父亲最后还是为她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撸掉了一颗星……父亲和母亲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刚到家。妹妹打电话来,她哭了,哭得很伤心。我忙问她怎么了。她哭着说:"今天学校生活课老师做调查问卷,要求回答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喜好,我一项也没答出来……"放下电话,忽然想起,我也是大致知道母亲的生日在三月,而具体的日期并不晓得。父亲的生日呢?根本不知道。不知怎的,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天,母亲查出患了胃癌已到晚期。每天早晨,父亲还会像往常一样,和母亲一起去晨练。我站在窗前,看着父母并肩而行,有说有笑,忍不住想哭……以往,母亲每周都会包上一顿馄饨,给父亲解馋。父亲说,外面哪家餐馆的馄饨和母亲包的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母亲包的馄饨是皮薄馅匀,吃起来是香而不腻。父亲每当说起母亲包的馄饨,脸上满有神采;而母亲听到父亲夸奖的话时,总是笑个不停,有时候在厨房一边洗碗还一边高兴地哼唱小曲。自从母亲患病后,她就改变了习惯,每周要包上3次馄饨。父亲也变得越来越能吃,吃起馄饨来是狼吞虎咽。母亲在一旁埋怨说“:你看…  相似文献   

9.
母亲年龄大了,就爱唠叨两件事:一是父亲,二是盆景。唠叨父亲是数落父亲的缺点;唠叨盆景是责怪盆景不给她争气,她那么不辞辛劳地养护,盆景却时不时回报她几片黄叶。有一次,为了讨母亲高兴,我顺着母亲的意思说:是啊,父亲年轻时不顾家,又很粗心,而且脾气暴躁好  相似文献   

10.
从小,我一直不喜欢母亲,与父亲倒很亲近。我和父亲说草讲鱼、谈古论今,母亲在一旁时,总想插几句话,问些问题,我总是不耐烦地用三言两语打发了她。后来渐渐的,她也就不再问了,只是默默地听。此时,我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报复后的快感,我认为这怪不得别人,母亲完全是咎由自取,谁叫她这副怪脾气!  相似文献   

11.
任蓉华 《老友》2011,(11):41-41
父亲经人介绍找了个老伴的消息.是我从小卖部李姨那里听来的。我猛然间感觉,自己欠了父亲太多,过去我常以工作忙为由,很少去关心形单影只的父亲。母亲过世已经7年了,7年前的那段往事依旧历历在目。母亲外出买菜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送入医院被诊断为脑血栓,在床上昏迷了将近两年。两年间,父亲整日整夜地守候在她的床前。  相似文献   

12.
说起母亲下跳棋的历史,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次父亲出差到外地,归来时带回了一盘跳棋。起初,四十多岁的母亲对此并无兴趣,然而,在她“观赏”了几盘之后,居然被这些小小的圆球儿给迷住了,一有空不是喊姐姐就是叫我,与她“厮杀”。有时下得入了神,竟耽误了做饭。为此父亲免不了唠叨她几句。母亲却莞尔一笑,反诘道:“当初这跳棋是谁买的?”父亲哑口无言每亲便心满意足地去做饭,之后又陷入了她的跳棋世界。  相似文献   

13.
改嫁     
我8岁上没有了父亲,第二年母亲执意要改嫁,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然而我认为母亲再嫁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死活不肯跟母亲到继父家中。母亲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继父家中。母亲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而且一见到母亲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大学三年级时,我回家探亲,二叔告诉我:你母亲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二叔往常没少催我去看母亲,总是说她有病,这回没准又是在哄我。我很冷漠…  相似文献   

14.
紫然 《山西老年》2013,(4):24-25
"父亲节"那天,我生平第一次做伴娘,而新娘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后妈。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婚好些年了。像两只受伤的刺猬,他们彼此都不肯为对方做一些小小的让步,离婚后他们不肯见面。我只有在母亲伤感的时候,赶去安慰母亲;父亲寂寞的时候,赶去陪伴父亲。去年冬天,热心的居委会阿姨为母亲介绍了一个老伴,母亲没有怎么推脱,就答应了。父亲得知这  相似文献   

15.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他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吃惊,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  相似文献   

16.
乐祥涛 《百姓生活》2010,(10):26-26
那天,母亲见我回去,很神秘地叫我来到她和父亲的卧室,用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一幅新照片让我看,并说:“这是我和你父亲刚拍的照片。”我陪着母亲仔细看那张合影,随后又看了看父母在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从照片中又一次重温了父母互敬互爱牵手走过的不平凡人生历程。当我的目光落在母亲那双布满沧桑的双手上时,一种酸楚立刻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在这个日子,我这个做儿子的本该陪伴在母亲身旁,为她庆贺生日,而我却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偏远小镇的工地上。母亲22岁那年经媒妁之言嫁给了28岁的父亲。当时的母亲是村中的一枝花,父亲是人民公社的会计。可父亲的家当却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那种寒伧。分家时,他们得到的全部财产就两间土砖房和一张桌、两副碗筷。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曾去平顺西沟采访过申纪兰老人。对于申纪兰最初的印象是来自我的母亲。大约是二十几年前了,我去宾馆看望来参加省妇联会议的母亲。我一到那里,她便用兴奋的声调跟我说:"今天可算是见着申纪兰了。"当时,我的反应比较平淡,不能理解母亲的"兴奋"。直到几年前,因为要对申纪兰老人作一次专访,在去平顺之前,我便将她的全部资料调了出来,这一看,敬意油然而生: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半个世纪以来,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她参加过世界妇女大会,受到了  相似文献   

20.
魂归大漠     
1958年夏,一辆满载中国人民志愿军513医院全体官兵的列车越过中朝边境的鸭绿江铁桥,回国了!专列上的人们一路欢歌笑语。但是,列车的最终目的地是哪儿?车上的大多数人只知道是在祖国的大西北某地,而具体地理位置大家并不知晓。我的父亲、母亲就在这趟列车上,当时父亲是志愿军第513医院外科主任,母亲是该院护士。我从小在老家河北省蠡县农村跟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从父母的家信中得知,他们很快要随部队回国直接去大西北,路过河北时就不能回家探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