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和支柱,是创新信用环境的主体,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而地方政府作为上级政府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信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文章从现代政府治理视角论证地方政府信用的建立途径,指出地方政府只有加快自身信用建设,才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进而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信用关系的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信用不再仅仅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以及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用已运用到调控宏观经济之中,其基本作用的升级是与现代社会信用的高度发展相一致的。证券信用在虚拟经济中的风险远远高于在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电子商务信用成为现代社会信用关系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新内容。信用卡是现时代信用关系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新的信息技术创造了新的信用形式,也实质上提高了现代信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城投债为地方政府筹措了大量的建设资本,但其自身信用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刺激了城投债的扩张,进而加剧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也对地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选取2008—2016年城投债发行数据,针对城镇化水平、城投债信用利差及地方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率与城投债信用利差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水平越高,城投债信用利差相对越大。(2)城镇化水平和地方经济呈显著正相关,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显著带动地方经济增长。(3)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越大、信用风险越高,越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决定了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是造就社会信用的基础和保障。建设信用社会,首先应强化政府信用建设,强化政府信用建设,要通过强化教育和制度安排,构建一个有引导、自律、他律、环境熏陶等因素共同参与发挥作用的信用建设机制,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逐渐加快,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和不断扩大的城建资金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入手,指出由于获取银行城建贷款越来越困难,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发债券这种单一的手段进行城市建设项目融资.这不但导致了城市建设债券发行量剧增,还有可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潜在的风险.分析城市建设债务可能对地方政府造成的影响,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认为可以优化债券发行结构、改善信用评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入手,使之在满足城市建设资金需求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和负债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国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包括由信用约束带来的直接显性债务风险和由道德约束带来的隐性及或有债务风险。本文依据世界银行专家的债务分类理论,归纳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来源矩阵,并对地方政府负债及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随着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模式在各地方建设中的普及,对银行来说,强化对平台类客户信用风险分析及信用建设十分重要。因此,对政府融资平台类客户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对银行应该从何处着手防范风险进行探讨,以此强化平台的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用体系的公共性表现为信用信息来自能够反映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信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其可依法分类于公共和市场信用信息。信用经济实质上就是借贷经济,信用政策就是信用杠杆工具。实施信用杠杆政策,就存在商业风险。制定合理信用政策,构建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能理性控制和化解其对应的商业信用风险,这正是社会信用的政策性和规制性。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出台规制惩戒失信者、鼓励守信者的规范性文件,营造良好信用市场氛围,是全面推进和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规范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可以与政府治理、法治政府和规范政府公权力同步进行,如政务公开,政府透明,公平行政,提升公信力,这正是规制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信用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 ,政府信用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关键问题。它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也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心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衡量一个政府的信用时 ,需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政府在公共管理上的职能主要表现在有关公共问题的政策决策 ,政府的信用的建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其中 ,最能体现政府信用的是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的风险分析。政府信用行为的规范和监督有法律的和道德的规范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
欧美日的信用模式背后隐含着类似的思维特征是国家、市场与社会等所给出的清晰边界,它们因社会信用建设中的职能定位明确而权利与义务对等。目前我国各地试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学习欧洲基础上糅合了美日模式中的市场和协会组织经验,是政府推动下的国家、市场、社会协同治理模式。这一模式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使原本在他国分界清晰的模式在中国出现了政府嵌入市场与社会,而市场与社会又依赖政府的特点。这是我国社会信用建设尚待澄清并需要有自己的突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打造信用政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说到信用 ,人们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个人信用、商业信用以及银行信用 ,而对政府信用则关注不大。如果说市场交易行为主体信用的匮乏将增加交易的成本 ,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的话 ,政府信用的缺失的后果将更加严重 ,这是由政府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因此 ,打造信用政府 ,塑造诚信政府的形象 ,无论是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构建与地方政府信用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构建诚信、信用的政府已经成为“善政”政府的重要内容,政府信用缺失业已“凸显”为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加强地方政府政风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立透明政府的步伐;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信用管理机制;加强权力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信用环境和特点,阐释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政府活动提出的若干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信用缺失的行政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成 《人文杂志》2002,(6):136-139
当前 ,我国令人担忧的社会信用现状 ,正面临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从政府层面而言 ,政府信用职能的弱化 ,缺少对市场的有效约束与监管是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因此 ,社会信用建设必要从强化政府信用职能入手。首先 ,政府要为社会信用建设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制度保障。其次 ,要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 ,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再次要规范政府自身行为 ,提高政府自身信誉 ,发挥政府的导向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财政信用作为政府参与金融活动的重要手段,对引导投资方向、缓解资金缺口、撬动社会资本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财政信用的筹资、引导、调控等作用入手,探讨了财政信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从投资收益、沿线国家信用风险和投资环境三个角度,论证了财政信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最后,从发挥财政信用的融资功能、完善财政信用管理制度、加强投融资管理体系建设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公信力大大提高。但是,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中仍存在明显的政府信用缺失现象。本文将就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信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公信力大大提高.但是,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中仍存在明显的政府信用缺失现象.本文将就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信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指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所获辖区内社会公众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它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由于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导致了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化解这种危机的有效方法是秉承科学发展观的治世理念,完善制度建设的公民参与机制,定位政府角色和保证制度建设的制度刚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19.
刘军  钱超 《兰州学刊》2006,(3):170-172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社会信用,政府信用是关键;本文从政府信用的涵义、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政府信用建设的主要举措以及政府信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我国目前政府信用问题研究的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政府间财政体制密切相关。在总结地方政府债务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刻画地方债务累积的制度机制。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在缺乏稳健收入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依赖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外资金和土地财政应对必要支出和建设投资,暂时压抑了地方举债行动。预算外资金改革和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使中央放松管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显。近年的财政改革集中于债务风险防范和支出责任调整,地方收入机制仍呈现不可持续的特征,地方债务问题持续存在。为遏制地方债务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应强化地方税收自主权、减少土地财政、实施财产税改革、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占比等。同时,减少地方政府对投资平台的干预,对地方投资平台进行分类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和地方投资平台债务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