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特立在江西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工作期间,除担任教育领导工作外,还积极开展青年工作,赢得了"老青年"的赞誉。徐特立对青年的地位和特点、青年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等,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徐特立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教导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关心青年的个人生活状况等。徐特立的青年工作理念、原则、方法,对做好当前青年工作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苏区民众的革命政治意识如革命热情等远远不能满足革命的需要。为加强苏区民众革命政治意识的培育,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开展了旨在提升群众革命政治文化水平的教育运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苏维埃民主选举运动。由此,坚定了民众的革命理想,增强了民众的阶级国家意识和对革命战争的认识,从而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巩固苏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特立不仅在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这与他的思想品质是分不开的,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的作风。徐特立在一生中极力推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明确提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并做过一些论述和阐释,丰富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在实践中,徐特立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表现出一代伟人热爱真理、崇尚真理的高贵品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胡志明为追求越南民族解放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论述越南共产党人努力探索本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战略和策略并取得初步胜利的艰难历程,着重于胡志明所起的关键作用,展示其思想和政治素质的主要内涵.本文指出,坚定的民族解放决心、深切的社会革命意愿、对国际大局和本国实况的准确认识、灵活求实的战略和策略以及足以保证领导集体团结和决策机制健全的可贵风范,是胡志明及其领导的一代越南共产党人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吕志 《学术论坛》2003,(1):153-157
周恩来是一位具有超凡人格魅力的伟人 ,童年、少年时代周恩来人格的形成孕育于善良母亲的教诲、悠久文化的熏陶、悲壮历史的昭示 ,这是周恩来人格风范形成的家庭、文化心理和社会历史的基础 ;青年时代是周恩来人格风范不断探索追求、不断磨炼的时期 ;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后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升华  相似文献   

6.
邓龙奎 《理论界》2012,(7):110-113
人类一直在探索认识的发生、起源和方式。从古希腊朴素的认识论到近代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认识的来源、方式等问题。康德为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争论,提出了让对象符合知识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实现了认识论上的第一次超越。但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马克思早期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在认识论上实现了对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再次超越。  相似文献   

7.
鞠躬尽瘁 党之楷模——读《周恩来的人格风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躬尽瘁党之楷模———读《周恩来的人格风范》葛洪泽在周恩来诞辰百年之际,“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及时推出吕志、范英所著的《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一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而周恩来就...  相似文献   

8.
姜益 《理论界》2008,(7):138-141
知识分子的学术品格和人格风范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前学界有诸多不良现象,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我们要采取积极对策,提升知识分子的品格风范。  相似文献   

9.
丰富了人格理论提供了学习楷模———《周恩来的人格风范》评介马中柱周恩来同志的伟大人格风范,不仅国内家喻户晓,国际上也有口皆碑。但是,在研究周恩来的诸多著作中,对这一关键主题进行研究却较少见。由范英教授主编,吕志、范英合著的《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以下...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在为革命办教育的过程中,曾就政党问题阐述过一些精辟的思想,如关于党的性质、党的领导权、先进的政党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政党、政府、群众团体三者的关系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过一定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特立一生以天下事为己任,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支持过维新变法,参加过保路运动,投身过辛亥革命,并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辛亥革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评价.在充分肯定辛亥革命伟大历史意义的同时,徐特立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这场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不重视农民问题、不重视政权建设以及不重视革命理论建设.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吸取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完成辛亥革命未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奋斗了一生,开辟了一个新时代;邓小平是世纪伟人、时代伟人、世界伟人;邓小平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建立了丰功伟绩,又继毛泽东之后树立一面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邓小平在滚滚向前奔腾不息的历史急流中,锻造出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树立起崇高的人格风范。今天,我们高扬和学习邓小平的人格思想和人格实践,对实现中共十五大的战略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传统式的人格理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各式各样的新人格的构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河内竹林的自然发展概况,以及竹子所具有的简劲素雅、刚直有节、临空横展、华贵纯净、凌霜傲雪等特点及其"比德"意义,契合了七贤的道德审美理想,成为他们完善自我人格的一种自觉追求。河内竹林也因此成为"君子林"、"竹子林"和表达隐士心境的特定符号,同时七贤的竹林之游又丰厚了河内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曹萍 《理论界》2012,(3):105-106
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由于其时间上的相近性,革命爆发的相关性,以及革命本身的相似性,人们常称之为"姊妹革命"。它们都是在启蒙思想的呼召下进行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对"姊妹革命"本身的差异、走向及影响进行分析,探析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中民主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大丈夫”人格价值观抬高了“自我”地位,树立了人的尊严和社会规范。“大丈夫”人格的现代启示是它是管理者领导风范人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6.
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理想信念问题有丰富的论述,形成了独特的理想信念观。列宁的理想信念观回答了列宁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为什么接受这一理想信念以及怎样坚守理想信念等问题。重温列宁的理想信念观,对于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坚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小云 《南方论刊》2022,(11):20-21+27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中,是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基因。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觉悟、革命精神、政治品格和工作作风,是我们党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的集中概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新时代大学生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斗争精神、忠诚担当、为民情怀等精神品格的养成,让伟大建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助力大学生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纪伟人,邓小平不仅以他的理论规划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且以他极富魅力的超群人格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今天,我们缅怀他伟大的人格风范,并探究其人格与理论的相互关系,对于永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深远的意义.一、邓小平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6-16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记录这段峥嵘岁月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三纲"、"八目"为标准,可以发现《大学》所提及的小人、民、人、君子、贤人、仁人和圣人等属于逐步提升的人格境界。小人、民达不到"三纲"的标准,民是"明德""萌而未发"之人;人是有主体意识的,"明德"已发而未发,可能处在"格致正诚"的阶段之中,但是还达不到"修身"境地之人;君子能"明明德"、"亲民",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贤人有德有才,能够"治国",且能坚守与实践仁德,但达不到"止于至善"而"平天下"的理想境地;仁人、圣人属于完美的理想人格境界,尤其是圣人,能"止于至善"而"平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