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知道,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在概述分析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现状,尤其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对高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希望可以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作为为西藏培养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的西藏高校,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两个转变,实施“科教兴藏”、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加强对我区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这是西藏高校面临的…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有着重要的交流沟通作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当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高校英语教学将目标定为培养实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多个岗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我国英语专业起步较晚,因此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并不具备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加大力度改革高校英语教学,进而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王琪 《中国民族博览》2023,(14):130-132
在我国音乐深入发展的今天,与世界音乐的融合层度也在进一步加深。在多彩纷呈的音乐形式中,铜管乐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深入人心。在当下音乐新理念发展的今天,规范科学的铜管乐教学,促进了高校铜管乐教学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实践,探究了新时期高校铜管乐的教学现状,并从改革实践层面探寻了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方法,最终为助力新时期高校铜管乐教学改革起了实践引领作用,也为培养合格的铜管乐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吕梁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旨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如何实现办学宗旨,提高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模式。传统手工艺进高校美术课堂,基于美术学专业教学特点及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以学生就业为指导,对传统手工艺进高校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深入探索与实践,旨在构建以创新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特色,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艺术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使命在肩,任重道远。用中国精神涵育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精神引擎,贡献不竭的思想源泉,助力高校为国家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更是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民族院校艺术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民族院校艺术类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措施,并试图寻找培养民族院校艺术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形之际,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人才之际,民族高校如何定位,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笔者就此问题做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9.
发挥民族高校图书馆馆藏优势 为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吴家琴民族教育事业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民族高等院校,从始至终都没有偏离过为民族地区建设服务这一目标。随着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早已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能体现创新精神的主旨和必要性。如何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中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使其成为21世纪具有高标准的创新意识人才。作为一名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努力研究好的教学方法,认真领悟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机制、学生思维发展性等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方可贯彻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使命。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早已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能体现创新精神的主旨和必要性。如何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中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使其成为21世纪具有高标准的创新意识人才。作为一名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努力研究好的教学方法,认真领悟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机制、学生思维发展性等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方可贯彻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设计人才,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建设,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与社会效益,但各种问题的显现也日趋明显。各高校专业结构大致相同,人才培养目标千篇一律,缺乏办学特色,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也直接影响了艺术设计在高校教育中的良性发展。校企合作这种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在未来各个高校的发展中应作为主要努力的方向。人才质量培养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要以提高人才职业技能及德育培养为基础,要将高校与各类企业的合作作为培育的方式,把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作为未来实现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3.
信息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必须充分认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的竞争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关键性问题。本文立足当前高校育人工作实际,结合本院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浅谈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旨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族成人高校资料室的藏书特色韦荣春何谓特色?特色即事物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民族成人高校资料室的藏书,除了与其它成人高校具有共同的成人性的特点以外,自然也有自己的特色。多年来,民族成人高校资料室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藏书特色的建设,但还很少有人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如火如荼,究其根源,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该领域人才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绩效评估、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一系列手段,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其培养的目的是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各大院校均已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专业,并在教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对于学生胜任力的培养。然而,我国本科院校在培养实用型人力资源人才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院校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省联考,二是通过校考,一般省联考培养的是音乐教育普及型的综合性人才;而校考主要是培养音乐演奏或演唱专业突出的表演性人才。改革开放40年,专业性人才已经层出不穷,而普及型音乐教育还有待提高。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家长们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琴童数数惊人,但存在盲目性,导致孩子们学一门艺术,结果恨一门艺术。因此对于音乐高校培养普及型人才的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课程是否能够为大学生打下扎实的教学基础,关系着整个社会音乐普及教育的水平。但是目前我国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缺乏生动、有趣的综合性课程进入校园。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8.
改革我院教学,培养开拓型人才石德生开拓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院办学的一个当务之急。如何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开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也是我院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人才素质的强弱是衡量高校教育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如果一所高校缺乏教育技术人才,这所高校的教育现代化便难以发展和创新.文章根据创造型人才的特点,讨论了教育技术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教育事业也在积极发展,人们的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育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音乐专业是不必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为我国市场培养出了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为我国音乐市场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探讨和分析了在高校之中,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并就如何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