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全球通讯,“信息爆炸”,微电脑,机器人,,“无人工厂”,这些令人眼花瞭乱的东西,仿佛是用魔法从地下唤出了神奇的力量,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飞跃发展。人类社会的这一巨大进步表明:知识、智力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已成为决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机械手、工业机器人相继问世,并且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采用机器人越多的企业,技术越先进,利润也越多。根据这一事实,以及受了《未来世界》这一类电影的影响,有些人认为,既然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代替人的劳动,而且其效率远远超出人的劳动,那么就应该承认机器人也能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3.
去年中秋节,我们公司给每个员工发了一张超市购物卡,面值200元。2009年11月,我到该超市用购物卡买东西时,营业员称该卡已超过了  相似文献   

4.
1979年,当代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极有影响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的第二卷中指认,“资本主义”一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词”,它形成于18世纪中期,最早由勃良和普鲁东使用,而一直作为资本主义批判者的马克思却从来没有使用过“资...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 ,是要回答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诘难。虽然这个诘难早在约30年前就提出来了 ,但马克思主义者迄今为止所做的反批判 ,仍然是片面的 ,这些反批判丢失了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功能上的一个重要维度 :没有把劳动价值论把握为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的理论工具。针对斯蒂德曼的批评 ,本文提出 :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并不像他所理解的那样具有单向的、决定论的性质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被用来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目的和手段、条件和结果之间的不确定的联系。针对霍奇逊的观点 ,本文提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多样性、“自然选择”等演化经济学所探讨的主题并不是无关的。马克思想要做的 ,是通过劳动价值论说明技术与经济的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劳动力商品化(即劳动力成为商品)意味着按照价值规律来决定劳动者的工资,意味着供求关系引入劳动者的工资决定,这必将导致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而丢掉了按劳分配,社会主义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相似文献   

7.
国外研究者早在1973年就发现,大约有40%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可通过性接触而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他人。病毒主要是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进入对方体内,如果性交时生殖器皮肤粘膜有破损,则更容易传染。因此,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乙肝列入性传播疾病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漂亮当然能遗传,遗传基因能决定胎儿的瞳距、鼻子形态大小、嘴唇厚薄、脸形,以及胸部曲线、腿的长度、臀部尺寸等,人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还是在社会打滚多年的上班族,许多人都希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当老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是否适合创业?有多少创业的潜力?下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能治愈的。虽然说抑郁症像感冒一样常见,但是它的治疗却不像感冒这么快,不是一两个星期就能治愈的。抑郁症需要治疗1~3个月,症状才能明显改善,治好后还要坚持服药。这个病能治愈但是复发率比较高,因此,治愈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58年第9期发表德麟同志的文章"发挥上层建筑的力量,为过度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以后,陆绩接到一些读者的来文和来信,对德麟同志的文章中提出的人们可以消灭规律的论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即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当前来研究这一问题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本期开始辟此专栏,就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面登的黄先等三位同志的文章,就算作是这一讨论的开始.讨论的方式,应当是本着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的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只要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文章,本刊均所欢迎;对某一理论观点持有不同看法的同志,只要有根据,可以反复辩论.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讨论的更充分、更深刻,才能活跃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达到开展讨论的目的.我们希望读者同志们广泛的参加这一讨论.为了容纳更多读者的意见,希望每篇来稿都能集中的谈一个问题.文章请力求简短,文字请力求清新活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所谓辩证否定,就是辩证的和历史的具体扬弃,决不是一概排斥和简单抛弃,而是既有所排斥、抛弃,又有所继承、吸取,并且进一步加以改造和发展。20世纪以来,社会历史发展和当代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矛盾重重,但是又从工业化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与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它在经济上表现为:(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社会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趋势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一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由这一矛盾的总体运动趋势所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个说法:太平天国革命沉重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缩小了世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市场,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此,笔者试就管见所及,提出粗浅的看法。(一) 持上述看法的同志,往往是引用经典作家的两段话来论证这个问题。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一文中曾写道:“中国革命大概将给大不列颠的社会经济状况以一个致命的影响”,因为“据最近从广州传来的消息说:‘起义逐渐普及全国,使商业有全部消灭的危险’”;二、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写道:“……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在这两篇文章中明确讲的是:中国革命将破坏正常的商业贸易,使英国在中国的市场缩小,从而促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列宁并没有把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划分开来,而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对立统一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把对立统一规定为辩证法的特征、本质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在把对立统一看作事物发展的泉源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当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果真如此吗?如果认真阅读了《哲学笔记》,对列宁的有关摘录、批注和论述作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探”是站不住脚的.通观列宁的著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使用,无论从概念的使用还是从使用的场合都是有明确区分的.关于否定观,列宁显然是赞成黑格尔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的,即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列宁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否定是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是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第91页).关于对立统一,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推引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时,更是明确使用对立统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所列的十六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一些报刊文章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提法。有的还撰文专门论述现代化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提法是科学的吗?我认为有必要讨论清楚。什么是现代化?我的理解,就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用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在生产中实现了自动化、电子化,甚至出现了“机器人”,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劳动手段上,它使整个机器体系发生了质变。在原有机器的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三个组成部分外,又增加了控制机这一部分。过去技术革  相似文献   

18.
张世英同志在《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说道:“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的意思,不过是说,要否定那种把否定单纯看为仅只是否定的看法,而要把否定同时也看作是肯定。……拿前面所说的‘单一(正)是普遍(反)’这一命题为例:这个命题表明,‘反’(‘普遍’)不是单纯与‘正’(‘单一’)相对立的,不是对‘正’(‘单一’)之单纯否定,这个命题表明,‘反’(‘普遍’)是对‘正’  相似文献   

19.
在第13届全国营养知识更新论坛上,营养专家对花生、花生油研究的最新成果引人注目:花生油膳食、花生及花生酱,均可显著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21%。花生油为何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花生油中含有极为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克里斯·艾森特教授对花生油和花生  相似文献   

20.
赵无眠《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一文,写于1992年,刊于《书屋》杂志200年第11期。文章以基督教堂和中国的佛庙道观为题,比较了诸方仪式之别和神髓之异。其中谈到教堂总是建在人口集中地区,徒众们不惟传道弘法,而且到处建立育婴堂,兴办慈善和福利事业,为社会弱者服务;而佛僧道士则专往深山老林里钻,靠向俗众施舍索取为生。那意思总结起来就是佛教徒重修炼与超度,基督徒重行动与承担。赵文十分生动,深有妙趣。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更的。佛教进入中土后已经有了若干变化,当然可以继续变化。没有任何一种著名宗教像佛教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