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代词学史上,杨慎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词学家.他在《词品》中对词调名的考证、对词作的校勘与辑佚,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对词作中生僻意象的求源考释,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赏词作的意义;其词体起源论、词体风格论以及词体主情说在词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词品》是研究明代词学史以及中国词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胡适《词选》对唐宋词进行新式标点和新诗体的分行,在凸显意象群的同时,部分破坏了词的完整意境.《词选》的标点、分行等体例上的形式特征,显示出胡适在受西方文学样式影响下的词体革新思想,也表现出在新体诗尝试之初期诗词合流中词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晚清兴起校刻词籍的热潮,《彊村丛书》是传统词学整理校勘词籍的集大成者。它借鉴刘向广搜异本的校雠家法、乾嘉文献考据方法以及《经义考》的著录体例,考察历代官私目录,考订籍名、梳理版本源流、评价各版本价值、考察存佚、考证词人,完善了词籍版本目录著录的体例和方法,动态展示了晚清词学家群体和藏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词籍版本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词学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四库全书总目》中编年类史书的解题进行分析,归纳勾勒出其解题完整体例模式,论述《四库全书总目》纂修者如何通过该体例而对作者、内容、版本、史料来源等内容进行考证。在《四库全书总目》解题的考证过程中,体现出其评论的特色:一是以“考证精核,辩论明确”的标准论典籍优劣;二是言必有据、不务虚言;三是态度力求公允客观。  相似文献   

5.
《隋书.经籍志》和《隋书.经籍志补》的体例和著录方式一脉相承,延续了其四部分法和按书名、卷数和作者的顺序著录图书的方式。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同之处。《隋志补》依据其它史书中的作家本传,进一步完善了《隋志》的内容,同时又对所增书目进行了考证。《隋志补》中并没有《隋志》中的众多序录,其学术价值也不及《隋志》。  相似文献   

6.
杨奂是金元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散文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其墓表、碑祭文、传记的文献价值不言而喻,像《跋赵太常拟试赋稿后》《与姚公茂书》之类的序跋与书信,都有证史之实、补史之阙、校正古籍等作用;《汴故宫记》是今天汴京考古和遗址保护的重要研究资料;《东游记》有助于了解元初鲁地古迹的情况;《臂僮记》不仅可补中国科学技术史之阙,而且有助于考证杨奂作品的存佚情况.  相似文献   

7.
《黄人集》是迄今为止整理得最为完备的黄人作品集,其主要来源于各大图书馆及黄人后人所藏之稿本、抄本及刊本《摩西词》等;编排体例采用编年形式,便于研究者梳理黄人前、后期思想及诗风的发展历程。但《黄人集》中的若干诗词编年存在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李方膺主持编纂的《乐安县志》是乐安县志书中价值最高的一部,也是山东名志之一。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雍正本《乐安县志》为研究对象,对志书的作者、版本、编纂过程和价值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李方膺不仅绘画成就突出,在政治和方志编纂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李方膺在《乐安县志》的编纂过程中多有创新,体例上采用了纲目体,内容上注重史料和考证。《乐安县志》具有重要的史学、文献和思想价值,为后世志书编纂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彭叔夏根据周必大所校宋代类书《文苑英华》撰写而成《辨证》十卷。全书对《文苑英华》中出现的讹误及体例缺陷作出辨证,分为用字、用韵、事证等二十类,包括校勘、考证两个方面。本文从《辨证》具体实例出发详细分析,试图总结其校勘成就及其在校勘学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廷玉《明史.地理志》向以体例严谨、言简意明而著称,堪称正史地理志的上乘之作。但其中的疏漏讹误似亦难免。以《地理二.山东》中的辽东地理为例,经据有关史料校读考证,中华书局点校本之相关部分仍有讹误十余处。其致误原由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1.
林大椿《百家词》校勘本为当今吴讷《百家词》之通行排印本。林氏对《百家词》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历史上第一次对《百家词》的编者、编辑及抄录时代、体例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述,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其校勘本身也使错漏百出的原抄本变成一个可以"披卷诵读"的版本。其缺失在于林本并未遵偱传统的词籍校勘法附列校记,在《百家词》校勘中,面对不同版本的异文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改定,并且存在大量的随意变改完全没有其他版本依据的文字,这既违背林氏自己初定的《校勘标准七例》,更大大失却吴讷《百家词》原貌,如用之校勘他本词集,则"殊不足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汉语字典——八卷本《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经过川鄂两省二百多名专家学者历时十余年呕心沥血精心编纂,终于全部出版了!这部《大字典》以其“规模最大、解释最新、书证最全、体例最精”,赢得了国际国内普遍赞誉.的确,《大字典》的成就、价值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大字典》收字之众多、义项之齐全、释义之准确、引证之丰富、体例之完备是以往任何一部汉语字书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和所有大型辞书一样,《大字典》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存在着某些缺失,也是在所难免.本文仅就笔者翻阅所见,举例性地谈谈《大字典》疏漏之处,求教于编者及同好.  相似文献   

13.
《大方便佛报恩经》语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译者、年代不详,但口语材料比较丰富的翻译佛经.对其语汇进行辨析、考证,对中古语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价值可从以下三方面窥貌一班:一是考释"衰丧、衰祸”及"留怀”等经中语词,抉发新词新义,补正《汉语大词典》的阙漏;二是考察"非”等词的新用法,这或许有助于推定该经的译经年代;三是列举经中部分俗字用例,以弥补《汉语大字典》在收字举证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唐初欧阳询等编之<艺文类聚>,于诸类书中体例最善;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得此一书尚略资考证.是书文献价值之重要,于斯可见一斑.不过,是书之问题亦不少,<杂志>略说其一二.  相似文献   

15.
《文馆词林》严谨的编纂体例为据其残本重构解析《文馆词林》文体分类提供了可操作的可能性。《文馆词林》在继承魏晋南北朝总集编纂和文体分类成果的基础上,极大的丰富了文体分类的级次体系,扩展《文选》类总集的二级分类至“文体——部——类(大)——类(小)——作品”多级分类结构;在部、类命名和分类标准上趋于统一,较之《文选》更具有体系,而其取经类书囊括宇内的“部”“类”统摄体例,亦为丰富总集文体分类方式提供示例之本。  相似文献   

16.
清初朱彝尊所编纂的《经义考》是经学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其收录经学著作自先秦至清初达3500余种,体例精当,搜罗宏富,深受学者的重视。不过由于时代限制以及作者的个人原因,《经义考》虽然价值极大,但是也确有失当之处,如元明以后诸书序跋漏收较多;小学类书只收《尔雅》而不收文字音韵;《经义考》虽然搜罗极博,但仍有未见之书,其所标注的"佚""阙""未见"之书仍有部分尚存于世。文章利用《甲库善本》经部书序跋与《经义考》所收序跋进行比勘考证,以期能够对《经义考》漏收序跋有所补充,使其所收序跋能够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7.
《脉诀考证》是李时珍的脉学专著,仅两千余字,考证了“《脉诀》非叔和书”“七表八里九道之非”“男女脉位”“脏腑部位”等四个问题,对后世脉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试从《脉诀考证》的版本、主要内容、学术思想及其与《濒湖脉学》的关系等方面加以探讨,以阐明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国典略》,唐初时人丘悦著,现已亡佚。根据有关唐代的各种历史文献,对此书作者的生平、撰写的历史背景、流传情况等作出比较详细的考证;并以书目记载为基础,全面分析佚文的内容,对此书的体例、特点、史料来源、史料价值等作一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赵尊岳是现代词学大家,其杰出的词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学目录学上.他的词学目录学著作主要有三种:<词集提要><惜阴堂汇刻明词提要><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词集提要>在著录上仿<四库提要>之例,而较<四库提要>为详.在版本上赵尊岳多注明版本流传及版本的形态,品评时也多能发明词集之精义及指陈其利弊,著录中多附录原书之序跋、体例,同时对于词集的卷数分布也一一注明.<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阐述了他辑刻<明词汇刊>的动因、明词在词史上应占之地位、明词衰疲之因以及丛书体例.<惜阴堂汇刻明词提要>则反映了赵尊岳对明代个体词人的看法,其著录多能道出明词之精义,也可推翻明无词之说.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随着词作的繁荣和广泛传唱,宋人选词的风气,当也很兴盛。但流传至今的宋人选的宋词,种数却不多。北宋人所选的,今已无法见到;南宋人所选的,也仅存有九种之多。这与当时一些文人学士轻视词体的观念有关。胡寅《酒边词序》中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在这种理论影响下,词集的保存就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