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解字》中"从某某"与"从某从某"会意字之别,在于"从某某"之第二个"某"字为取"某"之形或义,而"从某从某"的两个"从某"都是"凡某之属皆从某"的意思,即与"某"具有共同的意指,在《说文解字》中不是例外。《说文解字》"从某"类术语与六书不是对应关系,但有配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从某"类术语提示文字孳乳各阶段的节点,而六书说明了文字孳乳各阶段的途径。在"从某"类术语与六书的配合之下,《说文解字》展现出一幅巨大的文字孳乳衍生图景。  相似文献   

2.
对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的宗教学研究表明,"蜀"字的起源,确实非如许慎《说文解字》所说的来自对"葵中蚕"的观察描述,而是植根于古蜀祭祀系统,产生于商朝人对古蜀祭祀系统中的盲巫觋和大目神像之瞽矇睅目与跽坐体姿等突出特征的观察;"蜀"字是对这些最突出特征的简约集中的象形表达。这一结论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对三星堆遗址坑的古蜀文化定性认识构成支持。  相似文献   

3.
对《说文解字》中几个字的异释郭诚(一)说《说文》:“止,出也。象过校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我认为许说非是。遍观从“之”之字,皆无许氏之意,而是“指”的意思。应该说,上是“指”字的初文,象形。故指土而为往,指人为先,指人而言...  相似文献   

4.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多家注译本,间有不明或不妥之处。本文检出"传飱"等五则,训释如次:"贺"本义为"加",文中同"和",附和义;"传飱"指传达有关进餐的命令;"辍耕释耒,褕衣甘食"目的是劳军,不是及时行乐;"学道谦让"的"道"并非指道家,实为"谦让之道";"庶几哉"连上为句,陈述主体是"韩信的后半生及其结局跟前半生"。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六书”理论是汉字释形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的解读,阐释“六书”理论以及引用典籍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字本义,今传世家徐铉校定本《说文解字》曰;"赤心术,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唐《刊谬补缺切韵》中释作"赤"或"丹"①,徐谐《说文解字叙传》训作"赤心木之总也".追至清代,说文四大家对于"朱"字训释或主赤或主木,皆承前人之旨.此后,释"朱"新说纷纭而出,迄今而无定论.先是.很多人对"朱"训作"丹"、"赤"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一'在其中,并无赤意,何以为赤心木乎?"马叙伦亦曰:"然木亦有黄心者,何不为之制字?识'一'于木谓之赤心木,六书谓之指事,然物名固鲜以指事之法构造之."②这些大胆的怀疑…  相似文献   

7.
清代说文学大师段玉裁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校改中,广泛涉及语言文字学知识;《说文段注》的校改,涉及《说文解字》的形系统、音系统、义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形系统包括正字和重文、后起本字和初文、假借字和先起本字等,音系统包括音源、音同或音近、合韵,义系统包括总名和专名的关系、二名同实、义的聚合。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是一本字书,但是我们可以从许慎所作的释义中了解到当时若干的文化信息。通过对《说文解字》"疒"部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许慎时代医学的发展水平,并进一步窥测到当时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医学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也挺高。"娘"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通过查找古今的字典、词典来了解"娘"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分析"娘"的词义演变的结果,并进一步探索词义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風"中所从的"虫",是人们把风筝的形体误书为"虫"的缘故。《说文解字》解释"风"的结构,说"从虫凡声",许慎以后的人都不知道"虫"不是"虫(蟲)",误解"风"是"从虫(蟲)凡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