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通过对进口捆钢机的消化吸收与我国的实际生产情况研制成功的BD650型全自动捆钢机,特别介绍了其结构和控制系统.它设置了多点检测,并实现了单道与双道无扰动捆扎的PLC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拟场方法对由二隙缝耦合腔链所构成的“捆扎式”双通道慢波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到该结构的色散方程及耦合阻抗的变化趋向,并与传统单耦合腔链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针对梁平柚树冠中直立旺枝不易成花影响立体结果的问题进行了捆扎促花试验。1 材料与方法于1998年10月用直径为0.016cm的铁丝,对15年生酸柚砧梁平柚旺枝进行捆扎。具体方法为:选择树冠中直立(直径2.5~4.0cm粗)旺枝,对其用单根铁丝在设计捆扎部位捆扎打结,捆扎分设捆扎一圈,捆扎二圈,捆扎三圈3种处理。第一圈捆扎在距离基枝10cm处。第二、第三圈依次间隔10cm距离,捆扎以收拢铁丝为度,处理按设计顺序进行,每处理15枝、重复4次,处理后对抽秋梢的量、开花期落叶量和盛花期枝梢开花量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从表1中可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带孔拉延的各种变形趋向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对应的工艺方案及定量计算公式。针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润滑状态,设计了软件运行框图。运行及试验研究证明,该方案及公式可以估算生产和设计中出现的各种尺寸带孔拉延问题并适用于所有冲压材料。  相似文献   

5.
液压传动是农业机械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农业机械广泛采用先进的液压技术,对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多媒体和板书教学相结合、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考试方式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改革思路,为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纤维艺术步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工艺手法上,纤维艺术从传统的编织发展为了捆扎,粘贴,缝缀,缠绕,压叠,包裹等多样技法;在形式上,纤维艺术受新视觉文化的影响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在材料上,除了了传统天然材料的运用,还出现了很多特殊效果的化学纤维材料。所以现在对纤维艺术的理解应该是:只要纤维或类似的线状物质为主要材料(包括纤维成品材料)制作的作品就应该属于纤维艺术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爱在粽子里     
程刚 《老友》2014,(6):41-41
正端午小长假,我和几个老友决定外出旅游一趟。临行前,老伴在我的挎包里塞了一大串粽子,嘱咐我:"空年莫空节。端午节那天,不要忘记吃粽子。到外面玩,坐车时,你想吃东西了,剥掉粽叶就可以吃,方便得很,而且糯米做的东西耐饿。"我有点感动,说:"辛苦你了。其实沿途的商店、饭馆,是最会做生意的。店主知道过节了,多的是粽子卖!"老伴不屑地说:"如今假货那么多,让你吃街上卖的粽子我不放心。我包的粽子,是地道的原生态食品。你吃了后一定会身体健健康康,旅途顺顺利利!"老伴一席话,让我听得满是甜蜜和喜悦。见我满心欢喜的样子,老伴继续"炫耀"起她的粽子来:"我包的粽子,粽叶是我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上山趁露水未干摘来  相似文献   

8.
高强皮带机断带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的加大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带式输送机的使用愈加普遍,由此引起的输送机事故也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本文分析了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断带事故,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滔 《老友》2009,(7):47-47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云南大理称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农垦现场会上表示,水稻生产机械化要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梯度推进;到2010年力争实现收获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到2015年力争实现植栽机械化的突破。为此,农业部将制定今后5-10的机械化发展规划,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机具和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实现水稻机械化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作业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辽宁省发展水稻机械化具备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惠农政策支持有力、补贴资金拉动强劲、专项资金投入加大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等有利条件。辽宁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显现出盘苗插秧机向高速化方向发展,水田耕作机具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抛秧技术将进一步完善,直播技术发展空间扩大,水稻育苗向工厂化方向发展的喜人趋势。辽宁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应该实施重点突破,注重协调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装备水平;开展跨区作业,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水稻生产潜力对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将影响水稻的生产潜力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与技术效率两部分,通过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生产的技术变迁及其方式,投入要素(尤其是劳动要素)的使用情况,技术效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并强化了各相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农户生产水稻的平均技术效率很可能在75.90%~79.00%之间,技术效率在所分析的年份无显著变化,且存在负效应的希克斯中性的技术变迁,使水稻产出每年下降2.14%;其次,在农户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中,土地与农资的产出弹性均较大且为正,但劳动的产出弹性为非正;最后,在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稻之外的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影响为负,而其他作物面积比例与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为正,政府补贴等无显著影响。因此,进一步挖掘水稻生产潜力需大力推广机械化与规模化种植,并提高补贴类政策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步法”研究了农机服务发展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2004-2016年全国31省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变化、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构建农机服务发展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31省份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2008年粮食技术变化最为明显,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2008年高达5%.(2)农机服务在2008年以后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机服务对粮食TFP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3)农机服务发展与劳动产出弹性具有替代关系,与化肥和机械产出弹性具有互补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程度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农村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县域内的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劳务经济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3.劳动力流动提升了人力资本,孕育并诞生了一大批农民经纪人;4.流动让一个由"打工仔"建立起来的消费型城市快速发展;5.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地方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自2005年以来,随着河南省农业税的全面减免、政府各项补贴的发放和逐渐增加,农民土地收益不断增加,减弱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意愿,这势必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此,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自愿、无忧地从农业和农村中永久性地转移出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一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以增加流动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可能性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和2016年的混合截面数据,运用超越对数SFA方法估计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农机服务、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技术效率三者的互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机服务可以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制约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力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效应,但未发现女性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效应。(2)农机服务在劳动力结构变化影响技术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失、女性化、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促进农机服务使用,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3)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在农机服务影响技术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机服务的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造成技术效率损失;农机服务的使用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女性化程度提高、加速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但三者对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农机服务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但是需要处理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可能为粮食生产带来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6.
立式吸尘器标准化整体包装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系列化立式吸尘器在出口不同国家时,由于包装形式不统一,包装结构尺寸和生产线布局的不合理,导致包装总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系列化立式吸尘器产品的标准化整体包装方案。运用CPS(商品推广解决方案)知识提出标准化整体包装方案的要求;取消使用EPE发泡材料,选择BE型5层瓦楞纸板为包装材料;设计了标准化的包装纸箱和衬垫的结构尺寸;设计包装生产线布局为U型结构;规划人工打包环节,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机械化操作。在保证包装保护性能的基础上,新标准化整体包装方案进行选材优化实现绿色环保,且每个纸箱的成本降低1.45元,成本降低率为13%,装载率提高11%。该方案实现包装性能与成本的平衡,最终降低企业的包装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正在发生悄然转变,集体所有的、家庭承包制下的雇工经营模式(如"铁麦客"现象)正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但成功解决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小规模土地占有之间的矛盾,还在农村衍生出适应这种生产模式的新型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手工业进行合作化改造。在此过程中除了为手工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原料等方面的支持外,发生最大变化的是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国家取代以往众多的商人、工场主,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包买商”,试图以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来提高手工业的生产力,进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但合作化后期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揭示了只有在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安徽省安庆市110份水稻种植家庭农场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家庭农场对农药改良、化肥改良、道路维护、播种服务、收割服务、供求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需求较为普遍且紧迫。进一步运用Logistic模型从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前服务需求主要受家庭总人口、年龄等因素影响,产中服务需求主要受耕地总面积、耕地块数、家庭收入及销售途径的影响,产后服务需求主要受年龄、受教育程度、销售途径的影响。据此,政府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高效供给生产要素和社会服务,具体措施有:完善供给体系,全面满足需求;完善信息系统,提高社会化服务信息的可获性;提供农机售后服务,解决机械作业后顾之忧;改善农田水利、道路等公共区域的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运用超越对数SFA模型测算1994—2016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地区成本效率,继而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考察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成本效率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成本效率仍存在17.3%的损失;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成本效率具有正向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区域农机化水平对其他区域小麦成本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空间维度来看,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经度相近地区之间,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并不显著;从时间维度看,2004年前后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差异,2004年之后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农机补贴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建设和推广农机信息平台以及作物种植沿经度布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