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杨 《兰州学刊》2009,(4):217-219
按照唐代“四等官”的概念,门下省的判官是给事中,《唐六典》中记其官品为正五品。在唐代,给事中的权力是在不断变化的。文章首先将给事中的渊源出处作细节上的梳理,然后从其职掌范围的变化入手,试图分析门下省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作成 《兰州学刊》2007,(11):158-160
在19世纪形成于德国的兰克史学使历史学取得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地位,并且使史料批判成为历史学家写作中公认的学术规范.兰克史学发源于德国,但其影响却是世界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克史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受到了新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的批判,其范围也超出了德国的范围.以法国的年鉴派为代表的新史学派在批判以兰克史学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努力使历史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又忽视了保持历史学自身特色,存在过分"科学化"的倾向."叙事史的复兴"则是对这一倾向的纠偏.这个发展过程体现了不同时代条件下历史学家们所追求的"科学历史学"及其之间的传承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3.
杨璇 《学术研究》2022,(2):131-141
19、20世纪之交,在一场名为"兰普雷希特之争"的史学辩论中,新兰克学派对历史中的个体和普遍这一史学基本问题做了集中论述。以梅尼克、马克斯·伦茨和奥托·欣策为代表的新兰克学派历史学家继承了兰克的政治史研究,强调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以新兰克学派对个体和普遍的认识为主题,分析、论述其主要观点,凸显出新兰克学派对兰克史学思想的接受与继承,既可以拨开19世纪德国史学中不同史学思想间的迷雾,又可以呈现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德国伟大的史学家兰克利用学科分化的有利时机推动了史学专业化的步伐。兰克对于史学专业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确立了史学研究的对象 ,奠定了鉴别史料的原则 ,明确了历史写作者写作时应持的原则 ,特别是对于史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更是兰克对于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兰克史学对世界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兰克史学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实证主义史学与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是诞生于19世纪的两大资产阶级史学流派。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由德国著名史学大师利奥波尔德·兰克(1795—1886年)创立的。兰克主张以客观主义(即历史中的非党性原则)和科学方法(即考证法)治史,而且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对此也极力标榜,因而形成了一个势力雄厚、影响巨大的学派,成为19世纪欧洲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兰克史学之东传及其中国回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史学巨擘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史学不仅惠泽西方史学,同时也深刻影响着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本文阐释兰克史学的贡献、理清其东传的路径、揭示其在中国史学界的回响,以此展现这一重要史学流派对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永刚 《北方论丛》2016,(5):104-108
兰克的历史主义以“求真”为基本旨趣.兰克从主客两个角度来保证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但在这一经验性诉求背后隐藏着一先验性诉求,即“理解”上帝.对兰克而言,历史主义本质上是经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经验性是先验性指导下的经验性,先验性是通过经验性而达到的.兰克历史主义的二重性使其处在思辨历史哲学与实证主义的中间位置,构成了史学思想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所瞿林东教授所著《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论稿》)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唐代史学研究论著,也是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第一部断代史学研究论著。该书分上下两编,共辑入23篇论文。上编是唐代史学通论,论述唐代史学发展大势或某一侧面的成就,凡7篇。下编是关于史家、史书和问题的分论,按时间顺序编次,凡16篇。《论稿》全书重点论述了唐代史学发展的大势,唐代史学的社会作用,唐代史学的突出特色,对唐代史学大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往深层挖掘出了一批不大为人们所关注的史学家。本文拟从这五个方面对《论稿》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9.
“我们坐在金子塔前,阅尽诸民族的兴亡;战争、和平、洪水泛滥——都象若无其事一般.”这是大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描写的斯芬克斯们的态度,后来,兰克史学的反对者就以此描述了兰克的态度和个人风格,以嘲弄由兰克确立的实证主义史学模式。确实,兰克史学的基本信念就是要以不偏不倚的立场、完全客观的态度严谨地据事直书,如实地说明历史;在历史认识中要泯灭自我,消除认识主体的个性特征,保证历史学的科学性。不容否认,兰克史学在历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  相似文献   

10.
王中文 《理论界》2010,(10):116-119
兰克倡导的"如实直书"治史原则被奉为客观主义史学的经典教条。"如实直书"强调历史是怎样发生的就怎样叙述,在书中消灭自我,力求祛魅。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限制,史学家又不可避免地趋于返魅。尽管如此,"如实直书"原则仍不失为一切严肃正直的历史学家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趋新反人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8,3(3):24-42
20世纪前期的世界史学正处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过渡的前夜.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危机四起,针锋相对的批评质疑之声遍布欧美各国,新史学的崛起已不可遏制.达到巅峰的欧洲汉学也非语文考据派一枝独秀,同样孕育着变革的因素.法国汉学内部分化出以葛兰言为首的社会学派,主张社会科学化的美国中国学也正处在上升时期.成立于1928年、由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虽苦心孤诣孜孜以求接轨国际新潮,却误引兰克史学为同道,追步欧洲汉学,阴差阳错地融入西方传统史学之末流.西方实证主义史学的些许影响也未能使傅斯年摆脱兰克史学的支配.当时学术界努力趋新求变,但时新史学与兰克史学的学术时差缺乏明确意识.傅斯年及史语所受此制约,面对西方史学的新旧潮流取舍失当,以致走上一条与现代学术趋向逆行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2.
历代学者对"<晋书>取材小说"这一史学现象的争议,表现为三大派别:一,以唐代学者刘知几为代表的否定派;二,以清代学者赵翼为代表的通达派;三,以晚清学者章太炎为代表的肯定派.当今学术界,很多学者不但肯定<晋书>取材于六朝小说的史学价值,更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对这一史学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促进了多学科研究的融会贯通.对这种史学现象的梳理,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文、史观念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3.
李孝迁 《东南学术》2006,2(3):150-159
中文世界中最初的兰克形象,是经过日本史学界过滤而来的“客观”的科学史家。而至民国史坛,不论是鲁滨逊新史学派还是伯伦汉《史学方法论》,都把兰克描绘成史料考证面相的兰克,虽然在中文世界中出现过观念论或民族主义论这种“异端”兰克面孔,但都没有得到我国史学界的宣扬中国现代史学的专业化需要兰克史学中的史料辨析方法,同时乾嘉以来形成的汉学传统也需要借助“科学”的兰克而得以延续,以致“史料考证”的兰克形象在我国维持了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处于重要阶段的唐代,是典制史著编纂的开拓和创新时期,成果卓著.其编纂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编纂特色,均对史书体裁和史学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并对后世典制体史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方实证史学包括以兰克及其学生为代表的兰克史学和以巴克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其东传的实证史学著作主要包括巴克尔《英国文明史》、伯伦汉《史学研究法》、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等 ,这些著作中所体现出的近代“科学的”、实证的理论和方法 ,对转型中的中国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文学术的近代转型——胡适、傅斯年和钱穆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胡适、傅斯年和钱穆为案例,指出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引进西方学术文化经历的特点,即对"救亡"(经世、救国、救民)关注的"现实功利"态度,压倒了对"知识、学术、真理"本身的关注.胡适的国学根底很好,但他对西方学术文化的理解很粗浅,却大力攻击传统中国文化而宣扬全盘西化;傅斯年大力推动"兰克史学",但他对兰克史学只是略知之无,他推动的其实只是清代考据学的新版;钱穆坚守中国传统学术方正博大的途径,会通文史哲学,对西学采取批判性、选择性的接受与会通,对西方文化与学术反而有异曲同工之效.钱穆很多关于学术的论说,常常比著名的重要西方学者的学说早出了二三十年.这是很值得国人反思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畿率先提出了小说资料能否入史的问题,但他还是比较困惑,处于一种亦可亦不可、似可似不可的自相矛盾的境地.明代胡应麟直接回应了刘知幾提出的问题,明确指出小说资料可以入史,并探讨了如何入史的问题,奠定了后世学术界讨论的基础.他们之间的这场学术论争,既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长河中的一次重要交锋,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在论争中不断得到提升、进步的一个具体范例.  相似文献   

18.
心理因素对历史进程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或社会制度内部出现重大调整时,其作用愈加明显.当前,由于当代中国史的学科特性,心理史学对其研究的影响大有愈来愈深入之势.而且,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心理史学为当代中国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方法论利器,在未来,心理史学要比此前更有前景.但也要认识到心理史学自身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使用不当或滥用同样会给当代中国史研究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适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他所涉猎的研究范围内,有不少是他首先开辟的领域或是前人很少注意的问题,中国法律史学便是其中之一.在法律史研究领域,他所阐发的法律史具有救治时弊功能,为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开创与勃兴提供了理论依据;所总结的专史研究法具有从方法论上指导中国法律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捩的重要意义;所倡导的"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之治史旨趣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法律史学研究视野的开新.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代中国史学进行研究,首先要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廓清.目前来看,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中,存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等诸多概念,造成当代史学研究中概念的模糊与混乱,有必要予以辨析和明确.史学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史料的简单发掘和再现,还应当通过对历史史料的研究找出历史发展的逻辑轨迹,为现实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启示.后者既是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国史学承载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