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式三的《尚书启幪》总结了前代学者的学术成就,以简易的形式将其呈现给学者。黄以周的《尚书讲义》接受前代学者的辩伪成果,并作了重要的发展。他们治《尚书》,讲求小学以通训诂,讲求礼学以通滞难,推求经例以贯穿全经,重视会通以证经说,讲求大恉以提纲挈领。他们的《尚书》学研究觅得正解,简易便学,明辨正误,触类旁通,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
家谱文化中,蕴藏着家族成员文化人格的历史基因.黄式三、黄以周父子是定海黄氏家族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是名载史册的晚清学术名家,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由崇教尚文、善良慈德和孝悌传家构成的家族文化背景对黄式三父子的治学精神与人格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是清代后期著名学者。其学术博大精深,在经学、史学等方面造诣精深,为时人所推崇,然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关注不足。近年来,随着黄氏父子相关著作的大规模整理、点校,和黄氏父子学术内涵之探究,海峡两岸对黄氏父子的研究和关注正在兴起,其学术价值也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海峡两岸黄氏父子当代学术研究概况,分成经学、史学、义理学,以及整体学术综论四部分,对黄氏父子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进行管窥,并呈示当代研究成果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代定海黄式三、黄以周家族,滨海力学,穷经葄史,四代中有十三人业儒,是一个世居浙东海岛的耕读之家。该家族几乎完全依赖儒学话语的传动,成就了近代以来浙东海岛地区的首个儒学学派——儆居学派。作为清代浙东学术后劲,儆居学派对浙东学术在浙东以外地区的迁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这个孤悬海上的家族声望在浙东乃至江南地区得以延续、提升与广布,并最终成为近代社会一个知名的海岛儒学家族。  相似文献   

5.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近代学术名家,清代浙东学派殿军。他们一生主要以著述与教学为职,故学术交游广泛,门弟子众多。通过对他们交游与门弟子作出较为详尽的辑考与梳理,大致展示了黄氏父子学术经历与网络、学术传承与谱系、学术思想与影响的基本事实,从而为观察近代以来学术嬗变与构建百年学术谱系提供个案示范。  相似文献   

6.
对礼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礼学产生,缘起于礼的传统和礼治实践。“周公制礼”的残篇断简,当为后来礼书的蓝本。春秋战国是社会转型期,“礼崩乐坏”,士子忧时而力图拯救之,倡礼言礼议礼,编定礼书,为礼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孔子编定礼书,标志着礼学的产生。被称为“三礼”的《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书之形成,为以后礼学的开展奠定了基本范畴。礼书在传授中形成了经今古文两大系统。郑玄注《三礼》,使礼学走上今古文经融合的道路,《三礼注》成为礼学奠基之作。礼学在发展过程中,随政治制度的更易以及统治者思想意识的变化而沉浮。其中,学官的设置和科举制的推行对礼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清代考据之风大兴,礼学得机重振,出现了一大批带有总结性的鸿篇巨作,虽有思想方法上的及时代的局限性,但将礼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礼学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根基以及自身义蕴和社会功能的变化,从封建宗法制到民主意识或制度,从治民到教民,从仁义的形式到害人的桎梏,传统礼学走到了尽头。一部礼学史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关涉着众多历史现象和事实,对礼学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有助于在新时代开拓礼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近代经学大师,博通群经,造诣精深,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思想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父子俩撰有《易》学专著五种:黄式三撰《易释》一种,黄以周撰《十翼后录》、《易释》、《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四种。共有序跋八篇:黄式三《易释》傅梦占叙、自叙和后记各一篇;黄以周《十翼后录》二十四卷稿本黄以愚序、黄以恭序和自序各一篇;《周易故训订》黄以周自序一篇;《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合刊本唐文治跋一篇。  相似文献   

8.
老子礼学呈现强烈的批判性。老子从道的高度考察礼,批评礼和礼治在政治层面的危害性和理论层面的不合理性;将礼的神学根据———天、帝、鬼神置于道的宰制之下,并从本原论方面予以证明;在论述学道方法的同时,讨论了学礼的方法———“益”;但是,老子将“道治”的实现寄托于天子、诸侯,违背了其圣人“以道莅天下”的理想化设计,还对丧礼和祭礼有所肯定。  相似文献   

9.
论张载的礼学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五代社会秩序的破坏,传统文化中礼治秩序因子以及宋初三先生、李觏等以礼的价值标准重建宋代国家与社会秩序的思想共同铸就了张载关学的礼学特色。而张载的礼学不同于先秦秦汉的礼学,他把“礼”由形而下之器,发展为形而上之道,以此作为宋代社会与国家秩序重构的哲学依据。张载不仅对礼进行了形上的研究,而且受到其经世思想的影响,曾尝试在民间推行礼制,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0.
11.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晚清经学大师,是定海黄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史。本文从家族文化研究视角,探讨黄氏家学、家风的流风余韵与"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风范及其影响,以期更好地继承黄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定海黄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清初学术发展中,黄宗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以往学界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对其思想家身份的研究,而对于其复兴经学、修正王学的学术思想则关注不够,故学问家的黄宗羲面目稍显薄弱。黄宗羲不仅是深刻的思想家,也是扎实的学问家,其学术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张复兴经学,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修正王学,建立基于气本论的人性论;开启清代浙东史学学风,创设学术史著述体例。  相似文献   

13.
刘志平  李珊 《南都学坛》2007,27(1):36-38
礼与法在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是:礼与法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处于混一状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分离。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以“周礼”为典型代表的三代之礼是一个严密完备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政治文化系统,整合了礼与法,处于整体化、系统化的礼法混一状态;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和法家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形势下,对传统的西周“礼治”体系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扬弃,形成了“法家之法”和“儒家之礼”的分离对立。于是,无所不包的西周“礼治”体系就分解为“法家之法”与“儒家之礼”,礼与法在制度实体和思想理论上都成为两条线索独立并行。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清朝在甲午之战中的惨败,使清朝由以“西人为师”转为向东方的邻国日本学习;日本从本国当前和长远利益考虑,也主动提出愿为清政府培养留学生;同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新政措施也促进了赴日留学热潮的形成;加之早期赴日留学生的宣传和鼓动,也带动了大批国内学子赴日留学。在上述这些内外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最终在清末形成了一个赴日留学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1856年,黄式三亲自重新修订的定海黄氏谱三修本,忠实地记录了黄氏家族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人物与事件。祖先黄晟曾在唐明州刺史位上,外筑金汤以卫民,内置馆校以兴学,聚江东儒学尚礼士,是多次受朝廷嘉奖的一代英杰。黄式三、黄以周是中国晚清著名的礼学大师。定海黄氏以族谱形式传承家族保国卫民、崇教尚文、孝悌传家等家族文化,为我们今天的黄氏父子及黄氏家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及其诗文研究被宋元明三代冷落八百年之后,到清代出现了一个长达二百年研究的高峰期。究其原因有4个:清代整理总结传统文化的学术背景是其客观条件;清人诗学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惟情惟美的主情型诗人李商隐及诗文创作持比较宽容甚至赞赏的态度;李商隐诗文的独特艺术魅力、个性价值在全面研究中不断地被发现、被认识,又反过来激发后来学者深入探究的浓厚兴趣;跟清初学者对明代诗论家只宗盛唐、忽略中晚唐文人的做法不满有关。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经学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清初发轫期、乾嘉鼎盛期、道光转折期、晚近嬗变期。以近400年诗经学作整体考察,则应将“现代革新期”附于其后。5个时期的诗经学发展轨迹勾勒出近四百年诗经学发展之概貌,明晰了学术史中诗经学之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