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素有“民族博物馆”之称。据统计,仅土著民族就有五百余支以上。他们大多属于印度的古老民族。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才移居到了山区和森林地带。他们属少数民族,现在还比较落后,处于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社会风俗千奇百怪,在不同程度上还保持着原始文明。这对了解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提供了条件。因此,自18世纪中叶以来,印度国内外人类学家们一直对此很重视。印度少数民族数量很大,有几百个以上。据1991年统计,共有 5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7.29%左右,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少不等,相差悬殊。人…  相似文献   

2.
杨公卫 《民族学刊》2016,7(2):85-87,127-128
武内绍人(Tsuguhito Takeuchi)专著《中亚出土古藏文契约研究》出版发行以来,在国际敦煌西域学界引起广泛反响.这部著作对于中亚古藏文契约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并进行研究释读,其中对于古藏文契约种类格式的研究成果突出.武内绍人还根据契约内容格式努力还原吐蕃统治敦煌西域时期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这些对于敦煌西域研究的学术研究方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此外,西域丝路的“古代契约”精神对于现代中国诚信社会与法制人文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犹太教和神道教分别是犹太民族和日本大和民族的民族宗教,对于两个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两种宗教在内在教义、外在形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两者却都表现出强烈的"现世性"色彩。本文通过对两者"现世性"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世俗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这两种民族宗教的本质差异和探索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悠悠洗车河,青青石板路;阡陌纵横的水稻田,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沧桑的拉拉渡,古老的摆手舞;织锦奇葩西兰卡普,戏剧活化石毛古斯;还有那古道热肠的淳朴民风,在这里凝集成一幅古风盎然的山水画。这种原生态的风景、风情、风俗构成的桃源景观,就是上天赐予土家人的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正>1992年6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四川大学的考古学家在阿里地区札达县野外考察时偶然得知,当地一个山洞中有壁画。就这样,绘有精美壁画的皮央石窟、东嘎石窟呈现在世人面前,西藏石窟考古也揭开了震惊世界的一页。皮央石窟、东嘎石窟是指位于札达县城北约40公里的皮央村和东嘎村的石窟群。其中东嘎石窟群分为两处,分别位于东嘎村北面断崖上和东面的山沟中。第一处的石窟自西向东可分三区,各有50座、51座、39座洞窟,此外还有一些仅存残迹的洞窟,整个石窟群总计石窟约150座;第二处的洞窟开凿在山崖北面的峭壁上,共计9座。  相似文献   

6.
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前几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远征队”,曾专门对此考察。1998年秋,大批中外学者考察后赞叹:“这简直是中国的“狮身人面像”和“第二兵马俑”*有人断言,用不了多久,也许它会放射出和“莫高文化”同样灿烂的光芒!“麦积奇观”令人叫绝1998年秋,我踏上了兰州至天水的列车,对有“东方雕塑馆”美誉的麦积山石窟进行考察,所见所闻令人惊叹不已!麦积山地处甘肃东部的天水境内,据考证,天水是秦始皇远祖…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中的有关记载,探讨了西域诸国的王位继承、职官、刑法、婚丧等制度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北魏天安到太和时期(466-490),在云冈、麦积山等石窟寺营建过程中,出现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双窟样式,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湛,融合了诸多中原及西域造像特征,是外来佛教艺术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当时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和献文帝、孝文帝共同临朝执政有密切关系,也是世俗政治力量在佛教窟龛造像中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9.
飞机从阿克苏横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后,机翼下便出现了一块带形的绿洲,这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凝结着汉族劳动人民和新疆各民族劳动人民传统的共同劳动、亲密团结关系的古“丝道”上的和田地区。这条“丝道”,是以汉代内地的丝绢经过这里运往中亚和西欧而得名的。后来,由于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观音山的雾大,倒不如说观音山大。因为浓雾虽然能够笼罩这山上山下四个不大不小的村寨,却怎么也盖不了山顶。于是,关于观音山的故事,带着各种各样的神秘,在山里回荡。浓雾散去,山民们无可奈何地望着山顶叹息:“山太高了”,“山太大了”。然而,谁也不知道山那边还有山,还有比观音山更高更大的山,住在那边山上的人正在“靠山吃山”。有一天,一个出过山的人回来了。他带回了遗憾,也带回了“靠山吃山”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同美 《民族学刊》2012,3(2):63-67,94-95
本文认为古藏语木给(dmu-skas)是指通天之梯,古汉语建木是指通天之树,古汉语建木是古藏语木给的译音。木给与建木反映的是藏汉古文化视野中的早期原始的绝地天通思想。在藏汉民族古文化视野下,这种绝地天通思想在后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大致经历了巫觋管理阶段、人人为巫阶段、政教合一阶段、前三者合题阶段等几个发展阶段,但是,在各自文化视野里每个阶段及其表现形式又略有不同。藏族历史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这样或那样的教派以及各种活佛系统产生发展之历史,其实说到底就是藏传佛教文化视野下绝地天通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部演绎历史。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于1977年11月17日正式公开展览,馆址在大阪府吹田市,建筑面积为40,821平方米,现任馆长为著名民族学家梅棹忠夫教授。据开馆后半个月期间的统计,参观人数平日平均每天5,000人,节假日达16,000人。关于这个博物馆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成立宗旨这个民族学博物馆是供各国立大学共同利用的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它不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25日,中国民族博物馆在北京隆重举行特聘专家聘任仪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建民等专家接受了特聘专家、客座研究员聘书,成为该馆“智囊团”。此次受聘的专家,都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学术见识,在民族、文化、博物馆等各个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这些专家受聘后,将为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具体工作和长远规划出谋划策,在包括民族文物的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宣传等重大学术、技术问题上帮助把关,并指导馆内业务人员提高素质。国家民委副主任周明甫在会上指出,中国民族博物馆聘任馆外专家的做法是明智之举、战略之策,有利于为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提升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大凉山的“形象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凉山的“形象扶贫”文/孙青友从1992年开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大凉山贫困地区实施“形象扶贫”工程,效果很好,深得人心,被称为“共产党的德政工程”。“形象扶贫”工程提出的背景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解放初期比较典型的由奴隶制社...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中央民族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一、二期合刊第104—109页上发表了胡振华先生的《〈西域尔雅〉中的维吾尔语词》一文,该文系统地考释了《西域尔雅》一书中所收录的新疆维吾尔语词共四百余条,很有意义。唯其文中谓《西域尔雅》一书中所录的“西番”族语言,“可能指的是羌族”的语言,引起了我研究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也做了一番考释,结果得出的结论与胡先生的推断大不一样,我认为《西域尔雅》一书中的“西  相似文献   

16.
龙文玉,1939年12月10日出生在湘黔边境一户苗族书香世家,祖父曾在清代取得过科举功名。龙文玉从小受到苗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表现出了异常聪慧的天资。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其后历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长、州教育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主任、党委副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龙文玉一生酷爱民族文化,在他长期从事民族教育研究的实践中,曾提出“要念好民族教育‘经’,必须争做民族文化‘通’”的口号。为此,他终其一生不懈地致力于广泛搜集、翻译、整…  相似文献   

17.
<正>山如平翰水如弓,得住其间亦自雄。好把眼前风景写,写来都付锦囊中。构地非同仅一弓,山团水聚气偏雄。天然一幅丹青里,楼台烟云万木中。此诗正是对如诗如画、风光秀丽的高椅古村的真实写照。走进高椅古村,游人都会被它独特的民居建筑、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陶醉和折服。高椅古村,位于湘西南会同县城东  相似文献   

18.
山如平翰水如弓,得住其间亦自雄。好把眼前风景写,写来都付锦囊中。构地非同仅一弓,山团水聚气偏雄。天然一幅丹青里,楼台烟云万木中。此诗正是对如诗如画、风光秀丽的高椅古村的真实写照。走进高椅古村,游人都会被它独特的民居建筑、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陶醉和折服。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其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意识形态的产物.女性形象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她被想象、被塑造、被再现的"他者"命运.然而,在"三言"的一百二十篇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却一反历史常态,塑造了众多姿态各异、光彩照人的新的女性形象.在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的过程中,塑造者的观看行为及其情感态度决定塑造对象的意义呈现.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中国古代汉文典籍中有“賨”、“賨布”等词。“賨”见于文献,最早的是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賨布”首见于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云:“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两丈,是谓賨布”。最早对賨作出解释的是南北朝时北齐魏收的《魏书·李雄传》,云:“賨李雄,盖廪君之苗裔也。……薄赋其民,口出钱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