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至2012年,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由3.4万增至4.3万人。流动人口由每年500人次增至2000人次。2007年至2012年,少数民族乡财政收入由200万元增长为500万元,增长2.5倍,人均年收入由1000元增长为4500元,增长4.5倍;2000年至2012年,民族企业由零发展到现在4家,总资产均在1000万至5000万元以上,民族企  相似文献   

2.
"民族工作社会化是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民委委员制是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湖南省民委委员单位由23个增为25个再增至34个,生动印证了这一广大民族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民族人口增长速度不同,1982年至1990年间各民族人口数量以及空间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主要表现于散杂居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都有分布的民族,由1982年的20个增加到23个;分布于29——25个省、市、自治区的,由9个增至15个;分布于24——20个省、市、自治区的有6个无变化;分布于19——15个省、市、自治区的有8个也无变化;分布于14——10个省、市、自治区的,由1982年的9个减少到1990年的3个;分布地区少于10个省、市、自治区的,由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入对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了较大影响,致使城市民族关系的发生主体与涉及范围增加.在厘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关系的内在联系基础上,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出现是对城市民族关系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不要忽视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两个层面系统解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具体影响,提出应构建应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城市民族关系调控新机制,认为其应该由事前防范预警机制、事中排解应对机制、事后处理弥补机制组成,尤其应重视事前防范预警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民族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根据株洲的实际情况,株洲市民委认真协调新形势下的民族关系,建立健全了城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2008年该委以全省城市民族工作研讨会在株洲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强4个城市民族工作联系点的建设,开展各项活动,增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古巷 《民族论坛》2008,(9):9-11
1993年,由国家民委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后,湖南省开始把城市民族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95年召开全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会议。1996年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通知》及其他综合性民族政策,对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总体框架和要求。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市州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湖南各市州城市民族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简要写实,以期与全国各兄弟省市民族工作者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城市民族工作是开展得比较早的,在新中国建立伊始我国的一些较大的城市就建立了城市民族工作队。五十多年来,城市民族工作一直是我国民族工作中十分敏感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一种民族工作类型,直到1987年的中发13号文件《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才第一次明确提出来。1999年的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标志着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本文就50多年来城市民族工作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以期使广大读者对城市民族工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一、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 1.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于1988年12月6日至8日在大庆市召开.这是建国以来黑龙江省第一次召开的城市民族工作的专门会议.全省14个地、市的民委主任和4个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较好的基层典型单位代表等共30多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这次会议着重座谈交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市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经验和情况,同时传达了国家民委召开的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讨论了《黑龙江省城市民族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工作重心在很大程度上正由过去传统的乡村型逐步向多元复杂的城市型转化。为了探索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新路子,树立样板,积累经验,经过反复考察、比较,2005年12月,湖南省民委将长沙市芙蓉区确定为全省城市民族工作联系点,具体工作由省民委政法处牵头。  相似文献   

10.
张继焦  孙梦华 《民族学刊》2022,13(5):1-7, 1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城市民族工作的主线。城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阔的平台,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部分,城市民族工作在凝聚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提出城市民族工作中要基于的三个关系维度:“城市-民族”关系、“民族-城市”关系、“民族-民族”关系,分析城市民族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并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09,(2):19-19
近年来,城市民族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根据株洲的实际情况,株洲市民委认真协调新形势下的民族关系,建立健全了城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2008年该委以全省城市民族工作研讨会在株洲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强4个城市民族工作联系点的建设,开展各项活动,增强民族团结。9月11日,湖南工业大学利用民族预科班新生入学之时和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开展了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教育活动,举行了中秋联欢,  相似文献   

12.
自1999年第一次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召开,再到2009年和2010年接连两次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召开,城市民族工作在民族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顺势上扬"。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是三届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的主要背景;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是三届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的重要主题;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是三届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的突出理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散居化与城市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民族工作在民族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2008年7月下旬,湖南召开全省首届城市民族工作研讨会。会上,湖南省民委主任王德靖提出"今后湖南省民族工作重心在很大程度上要由过去传统单一的乡村型逐步向多元复杂的乡村加城市型转移",这一观点让与会者耳目一新。近日,本刊就此专访了王德靖主任。  相似文献   

14.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国家民委副主任图道多吉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自1987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即中发13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求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以后,这些年来,在...  相似文献   

15.
2016年7月,国家民委先后确定了两批共12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唯一入选城市,位列第一批5个国家示范城市之首.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新课题.面对这个新课题,武汉在行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政治职能变迁的视角来考察近三十年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设历程。立足民族政治学的视野,可以发现政府在处理城市民族公共事务中的职能发生了明显转变,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内在逻辑,即由统治向管理、再向服务演进与完善的治理轨迹,进而表现为三个阶段,即民族工作由统治向管理职能转变的初期探索阶段(19791992)、依托管理思维范式的公共管理职能建构的全面推进阶段(19931992)、依托管理思维范式的公共管理职能建构的全面推进阶段(19932004)和民族主体化背景下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的深化发展阶段(20052004)和民族主体化背景下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的深化发展阶段(20052016)。回顾此一历程,有助于把握少数民族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并为明晰政府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职能完善与治理现代化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7.
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68%。湖北城市化水平较高,2010年城镇化率已达到4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目前,湖北城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70万,流动人口约20万。近年来,湖北省全面贯彻民族政策法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城市民族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本省特点的省级民族工作部门抓城市民族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北京市确定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这是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机遇.北京作为一个56个民族的国家首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光辉璀璨的民族文化,对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民族问题日益显现,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将从城市民族问题、城市民族关系、城市民族工作等三个方面,对近些年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予以评述,提出笔者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0.
陈春艳 《民族学刊》2022,13(10):1-6, 128
大量少数民族由农村迁移至城市,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民族工作和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能够帮助少数民族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并有助于在城市地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有效破解城市治理的难题。应从完善保障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机制和体制,努力提高城市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关注并及时满足城市少数民族的精神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市常住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四个方面去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