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彦斐  易建州 《民族学刊》2020,11(2):22-29, 125-12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近些年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全国扶贫工作攻坚难点地区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各类形态的特色文化资源,因此西部民族地区通过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脱贫工作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可行性。但是,西部民族地区因历史地理等原因,生态系统脆弱、社会文化复杂多样以及文化资源本身的特点等客观因素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必须考虑生态系统和当地社会的承载能力。因此在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地区通过开发文化资源脱贫并实现文化振兴,应当将以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效用放在首位,杜绝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2.
成燕  赵云 《民族学刊》2022,13(2):50-59, 138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指导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兴旺为前提,综合考虑产业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关系,摸清民族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思想,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道孚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实证分析发现,道孚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综合评价良好,在精准识别、脱贫成效上成果显著,但是在定点帮扶和资金扶贫上仍然有待提高。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制定基于扶贫共同体的产业精准扶贫思路,建立由“政府—企业—贫困户”“政府—农村经济组织—贫困户”“企业—农村经济组织—贫困户”组成的三大扶贫共同体,为民族地区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献计施策。  相似文献   

3.
精神扶贫是党和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理念和举措.2020年后,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乡村振兴的全民推进,扶贫工作的重心从摆脱绝对贫困转向帮扶相对贫困.精神扶贫对于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意蕴.要继续把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放在首位,引导群众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是大社会的一部分,而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综合行为。但民族工作部门既不是经济职能部门,也不是单纯的行政执法部门、如何才能够强有力地完成工作职责?近十年来,江西省民族工作部门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从传统的职能定位中跳出来,依政府之力、聚社会之能,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进行科学地“分解”和“转移”,在“分解”和“转移”过程中,民族工作部门到力于宣传民族政策工作,让政府在全局工作中看到民族地区的份量,让社会各部门在全局发展中找到民旅地区的较置。最,政府重视和社会参与之衔接所产生的强大力度,成为了新形势下江西民族工作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这就是江西所走出的民族工作社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是扶贫成果巩固、西部大开发以及生态安全战略等国家重大政策实施的重要场域.在乡村振兴语境下,民族地区具有更为复杂的多元利益诉求,这使得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结构性冲突更为凸显.生态产业化模式的经济体系,既有统摄这种多元利益冲突的内在合理性,又有社会实践和自然禀赋基础,使其成为民族地区解决多元利益深层冲突的重要形式.生态产业化需要在法治路径上展开,而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化法治需求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法治路径选择和制度设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石琳 《民族学刊》2021,12(8):46-53, 125
坚定不移地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其推广力度、普及程度和规范水平,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本文由语言的工具和文化功能、经济和社会价值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语言环境所具备的重大意义,分析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现状,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策略,后扶贫攻坚时期应将语言扶贫事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的“精准推普”工作,充分释放推普典型和示范基地的引领力,积极动员各级力量以助力推普攻坚行动,从而实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影响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外部性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表现出其特殊性,外部不经济性效应对当地的破坏作用更甚于普通旅游地.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主要阐述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与不经济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内化外部不经济性的措施,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的保护性利用及旅游扶贫效应的发挥具有现实意义,期望能对当前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经济行为模式至少存在四种类型。民族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动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有五种主要因素在改变着这些经济动机体系和行为模式,一是乡(镇)政府、具有准政府性质的村集体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推动、示范和劝导作用,二是体制改革的推动或压力,三是文化移入的诱导或冲击,四是内部创新行为的出现,五是特定文化传承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明亮  王苹 《民族学刊》2019,10(6):23-31, 116-119
因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原因,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我国反贫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扶贫起点比全国整体意义上的扶贫开发要早,其发展进程得益于我国扶贫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已成为国家贫困治理的主战场,相关经验对于全国和全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尊重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地性,处理好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证了民族地区反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特别是加大对贫困问题极为突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治贫工作,清除贫困,是我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反贫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面临农业基础脆弱,生态环境失衡;人口数量增长快,人力资本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投入不足,资金供求矛盾突出;非正式制度约束严重等制约因素。在反贫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上,一方面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进程,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瞄准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使贫困人口成为反贫困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必须在实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在扶贫以及贫困减缓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并没有使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发生明显好转。本文以桑植县为例,实证考察表明,加大政府扶贫资金的总投人无论是对于增加桑植县农业总产值和提高农民人均纯收人,还是对于减少桑植县农村贫困人口和降低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绩效;政府扶贫资金的不同投入形式在桑植县所产生的扶贫绩效大小不同。最后,本文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创新、优化现行政府扶贫资金投人结构以及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扶贫能力培训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在扶贫以及贫困减缓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并没有使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发生明显好转。本文以桑植县为例,实证考察表明,加大政府扶贫资金的总投人无论是对于增加桑植县农业总产值和提高农民人均纯收人,还是对于减少桑植县农村贫困人口和降低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绩效;政府扶贫资金的不同投入形式在桑植县所产生的扶贫绩效大小不同。最后,本文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创新、优化现行政府扶贫资金投人结构以及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扶贫能力培训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来自全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的报道本刊记者李云昌当我们正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身后仍有8000万人口被贫困所困扰。为了在本世纪末消灭贫困,我们义无反顾地向贫困宣战。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颁布实施近两年.在国务院召开...  相似文献   

14.
成立于1983年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近20年来,我们民族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首先充分认识民族工作部门的特殊性,找准做好工作的切入点。民委作为党和政府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职能部门,地位十分重要,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更是如此。它担负着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重要任务。90年代以来,我委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从创办经济实体、开展扶贫工作上突破,从争取民族政策上攻坚,改变了无所作为的现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为湖北民族工作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于民族地区扶贫任务、途径和政策的思考国务院研究室张定龙贫困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基本消除贫困,是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去年9月以来,国务院在以往扶贫工作基础上,着手...  相似文献   

16.
到本世纪末全地区要基本完成脱贫任务,使60%的乡村达到小康水平,20%的乡村接近小康水平,这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行署根据国家和西藏“八七”攻坚计划提出的扶贫攻坚战略部署。为实现这一艰巨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扶贫攻坚的领导,争取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投资。同时,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智力、科技、人才扶贫;规定地直、县直各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一包到底,包到脱贫为止;地区把帮助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加大地方财政的扶贫力度;号召群众自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民族地区的政府社会管理具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侗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也具有侗族文化特色。对侗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有利于侗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的创新,同时也为其他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徐明 《民族研究》2022,(5):38-56+136
省际横向对口帮扶是中国脱贫攻坚实践中的重要创新。利用这一政策影响,基于中国民族地区473个县市2004—2016年观测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中国民族地区省际扶贫政策中的政府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研究发现:新疆受援地区县市政府整体支出乘数小于1,表明政府支出的综合效率有待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来自东中部支援方的财政帮扶和企业帮扶可以发挥更佳的乘数效应,并且相较于社会力量(企业)帮扶,政府财政资金的帮扶乘数效应更大(大于1)。这意味着,省际扶贫政策发挥了积极成效。此外,还探讨了影响乘数效应的外部基础条件,发现地区初始禀赋条件是制约乘数效应的重要因素,因而政府应比市场主体更早介入帮扶活动,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条件,使其突破门槛限制。研究结果不仅为民族地区的扶贫成效提供了新证据,也为新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更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启示和可能的路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一直是我省欠发达地区。为改变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促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办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对民族地区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力度,有效地推动了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一、政策倾斜,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老少边穷地区,一直是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县原来未列入扶贫范围,导致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较大。为此,我办深入这些少数民族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撰写了详实准确的调查报告,真实反映了民情民意,代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近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决定》从5个方面对民族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主要内容有: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民族问题是关系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民族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民族工作所具有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