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而且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齐鲁文化品牌首先要分析自身文化资源,确立文化品牌打造的重点;其次要采取以下具体对策:研究确定齐鲁文化品牌的整体定位;重点打造齐鲁优势文化产业品牌;多措并举做大齐鲁文化企业品牌;持续开展文化品牌宣传促销活动;实施齐鲁文化品牌"走出去"战略;高度重视齐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一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对昆仑神话进行了不懈探索,而青海地方学界对昆仑神话尤为关注。进入新世纪后,青海民俗文化学界提出了"以昆仑文化为青海多元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的观点,进而促成政府对青海文化做出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的定位。这是一次把民俗学研究成果转化提升为政府文化建设方略的有效尝试,在中国也是地方民俗学为地方文化服务的成功案例。事实证明,民俗文化学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任何一种学术的兴衰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对政府文化战略和文化发展来说,民俗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资政价值。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青海是《格萨尔》的重要发祥地,有很多民间说唱艺人、传说故事、文物古迹和传统习俗。本文对青海格萨尔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归类和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护和利用格萨尔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还缺乏核心文化品牌。为提升福建文化知名度,文章提出把"闽乃福地,爱拼会赢;百姓富,生态美"作为福建文化品牌的主题,并遵循"品牌定位——价值聚焦——品牌建设——商业运作——价值拓展"的思路来打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造福建文化品牌、提升福建文化知名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肖叶 《南方论刊》2004,(6):38-40,24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城市的精神家园.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热潮中,茂名要尽快建成在全省有影响的文化城市,必须做到重新认识文化资源,挖掘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建设的新亮点;努力创新文化体制,以体制推动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文博事业取得新发展;"职工书屋"建设全面提升、广电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的场地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农牧区群众文化需求趋向多样化。但基层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基层文化建设不平衡;多头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水平偏低;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内容单调、活力不足。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举措是,以"文明青海"建设树立青海新形象,提升青海在全国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该书填补了青海文化史研究的空白。主要内容为:对青海历史文化做出了系统分类;论述了青海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提出了用"江河源文化"命名青海地域文化的学术观点;较全面地梳理和研究了青海历史文化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项目及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出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华杰  张伟 《南方论刊》2014,(2):38-40,33
打造文化品牌强镇,就是要立足镇情,扩大开放,积极实施"文化强镇"战略,通过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文化特色品牌,产生以名立镇、借名兴镇、激活优势、带动发展的联动效应,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跨越。本文通过总结提升中心镇——浙江省杭州市塘栖镇的文化品牌建设实践的经验,思考和探索如何促进中心镇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日益崛起的时代,结合湖北省已有文化资源的现状来看,大力发展湖北文化事业及文化相关产业,应该被确定为新世纪湖北文化发展的主要战略.湖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思路是对湖北文化资源现状作出必要的优势分析与文化价值研究与判定,对"特色文化"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湖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对策主要是以特色文化为重点发展对象;以文化名牌为龙头工程;以多元合作为发展途径;以文化集团的组建为契机,打造湖北文化经济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10.
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实质是人们对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认同,而无论从商品品牌建设模型,还是消费者心理来看,古镇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品牌应当传播古镇的特色文化。川西各古镇与全国知名古镇相比较,不仅特质文化非典型,而且规模较小,但川西古镇作为整体却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文化优势,并且川西各古镇主要分布于成都1小时经济圈内,因此,川西古镇作为整体打造品牌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而整体打造川西古镇品牌应当充分挖掘川西古镇特质文化,并建造成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客观特色",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将客观特色传播给消费者转化为"主观特色",最终凝聚在商业标记上。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应不断提升南宁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打造和构建南宁旅游文化的特色品牌。通过构建旅游"绿城生态文化"、旅游"壮乡首府文化"、旅游"会展商务文化"以及旅游"邕州美食文化"这四个特色品牌,促进南宁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2.
潘琦 《学术论坛》2004,(1):99-102
以花山崖壁画为代表的花山文化是壮族古老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本身是一个文化品牌。花山文化品牌的定位是:以花山崖壁画历史文化遗产为源头,以研究壮族文化为内涵,以创作文学艺术精品、发展文化产业为手段,以推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打造花山文化品牌,要打牢基础,选准支点,搞好包装,整体推进,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存在双向推动的关系,民族文化让城市品牌富有个性,而城市品牌建设也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可以运用广西民族文化推动城市品牌创新发展;加强城市品牌的营销,提升广西城市品牌形象,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播;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城市品牌创新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宏远 《兰州学刊》2012,(4):198-201
文章旨在通过对兰州教育、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未来如何发展从财政角度或更多视角给予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如下一些建议:教育方面——一是找出支出重点,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二是在城市可实行"保校外扩拓展计划",在农村"三集中"不能搞一刀切;三是在制定教育规划,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时,应紧密结合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主要相关因素。文化方面——一是要尊重历史和文化,继承和保护好各个时代的文化;二是巩固好、发展好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公共文化设施;三是长远谋划,打造建设文化艺术科学之城,通过文化艺术做美兰州,讲究科学发展兰州;四是建议确立兰州城市核心价值观;五是塑造和强化以生活文化为基础的时尚文化、品牌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力;六是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兰州的支柱产业打造好、引导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15.
当前区域的发展动力正逐渐从要素驱动向企业驱动、制度驱动和文化驱动转变,文化战略作为城市复兴与区域发展的新型驱动力受到了决策者的广泛重视。对历史资源进行再发掘、通过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构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组建专门的区域形象或品牌建设机构是区域文化竞争优势的形成途径。平潭的大发展、大开放需要"平潭精神"、"平潭文化"相匹配,要形塑一个全新的平潭,就需要在文化创新上着手,探索文化的驱动力,打造基于文化的区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青海有约3万年的人类活动史和3000年的文明史,具有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青海历史的发展,既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同时又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色。青海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品质独特、多元互补"几句话。深入研究青海历史文化的特点,对知古见今、深入认识省情、开发青海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文化建设和不可避免的"丈化一体化"过程中,河北舞蹈艺术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大众消费文化的流行,大力推广群众舞蹈,打造燕赵舞蹈品牌,推行商业运作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也必将为河北舞蹈艺术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审美文化、特别是青海审美文化的内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阐释,旨在对青海审美文化形成一种理性认识,以便进一步促进青海民族审美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特色保洁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构建特色保洁文化提供动力支持;全面受控管理、强化行为文化,为构建特色保洁文化提供制度保证;以文化人、打造优秀团队,为构建特色保洁文化提供组织保证;融合用户之心、打造品牌,为构建特色保洁文化勇攀新高。  相似文献   

20.
杨先云 《天府新论》2006,(Z1):260-262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就是突出特色,张扬个性.特色文化具有品牌效应,利用地域特色,经营特色文化所带来的长效是任何具体产品都不可比拟的.大竹的个性文化存在于一实一虚两个方面.就实来看,能够代表大竹特色的非竹和麻莫属;就虚来说,"大竹"二字文化含量厚重,一个"大"字把大竹县竹的地位推到了极至,它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特色.打造竹文化品牌,用竹文化的风采赢得世人的注目,由此扩大开放,帯动各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