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成吉思汗的宝藏》继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签约担任艺术总监后,阿维·阿拉德又签约担任制片人,他是目前全球累计票房最高记录的保持者,其《复仇者联盟》、《蜘蛛侠》、《X战警》系列电影都广为各国观众所喜爱。阿维·阿拉德有很深的"英雄系列"情结,加盟《成吉思汗宝藏》后,就提出拍"成吉思汗系列",还特别推荐了前苏联的文学巨著《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其中第二部《拔都汗》是他看好的电影改编作品。为他  相似文献   

2.
干学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电影家,他曾创造了中国电影三个“第一”。他1950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不仅开了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之先河,而且该片在选用少数民族演员饰演本民族角色、表现少数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给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先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电影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长久以来,中国政府在维护社会结构和产业利益的双重诉求下,对电影信息资源的全球流通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影坛的张艺谋在中国原有的电影格局中撕开了一条裂缝,向西方展示了一个与以往经验不同的中国景象,从而吸引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注意力,形成了"张艺谋电影"以及"谋女郎"等重要的文化品牌.张艺谋的成功是中国影坛的一个传奇,因此"张艺谋现象"也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他通过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叙述,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开拓出了一条国产电影走向世界的成功之路,成为中国电影的品牌.  相似文献   

4.
☉履历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协会会员英国伯明翰大学戏剧系荣誉研究员英国国立电影学院毕业协会会员1976年,锡林浩特歌舞团任舞蹈演员,同年出演第一部电影《战地黄花》1978年,演出电影《乳燕飞》,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相似文献   

5.
刘宾 《中国民族》2012,(Z1):68-71
当代中国的电影生产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色彩斑斓的奇葩。它们在我国当代电影屏幕上不时展示新的主题、题材和人物形象,不断拓展异常丰富多彩的电影美学表现空间。从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算起,这一类电影的创作和生产已经走过了62年硕果累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母语     
郑茜 《中国民族》2012,(Z1):72-79
母语,是一种温度;母语,是一种态度。100年的中国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的少数民族母语电影里,获得了一个新的高度。1955年由吴永刚导演的《哈森与加米粒》,事实上就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少数民族纯母语电影。少数民族母语电影——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一小步,中国文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许鑫 《中国民族》2008,(3):27-32
丑丑不丑。这个年仅24岁的女孩子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惊人地雷同:单纯、善良、灵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身后却承载着巨大的荣誉。2005年,年仅22岁的她凭借其自编、自导并亲自出演女主角的反映少数民族原生态生活题材的电影《阿娜依》,成为迄今为止,苗族和侗族历史上的第一位电影导演,同时也是中国影坛最年轻的少数民族电影导演。影片在2006年12月上映后,赞誉声、接踵而至。2006年3月,《阿娜依》入围参赛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6年12月,《阿娜依》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电影院举行隆重的首映仪式,并公开上映!2007年3月,《阿娜依》在北京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放映,受到好评!2007年7月,《阿娜依》作为开幕影片,在第一届中国原生态影视论坛上放映!2007年9月,《阿娜依》入选参加“北京放映”活动,在王府井新世纪影城放映!同时,《阿娜依》入选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三届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作为导演的丑丑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电影节。《阿娜依》成为本届电影节上座率最高的影片,深受法国观众和旅法华人的喜爱!2007年11月,《阿娜依》入选参加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办的“中国电影周”展映活动。2007年12月,《阿娜依》喜获贵州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丑丑以及她的电影,为中国影坛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扫部分商业片脂粉浓重的庸俗以及文艺片装腔作势的病态,留下的,是家乡土地所散发出的淡淡余香。本文带我们走近这个侗族女导演以及她带来的原生态电影《阿娜依》。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2008,(4):31-33
在收集1978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资料时,它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记忆。当时文化上的拔乱返正刚刚开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经典影片得到解禁,新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其中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还成为当时中国影坛引为骄傲的主流电影。杨丽坤、黄婉秋、王苏娅更因主演《阿诗玛》、《刘三姐》、《五朵金花》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著名影星。其中的一些佳作、精品不仅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艳丽奇葩,在世界影坛也享有盛誉。现将1978年涌现出的部分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收集整理并呈现给大家。尽管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还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政治性较强,表现手法还很简单。但它真实地反映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社会现实。以此作为温故1978年中国记忆的一部分而进行记忆的备份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更真实地走进1978年。  相似文献   

9.
牛颂 《中国民族》2014,(8):76-76
我是从电影《心跳墨脱》开始认识蒙古族电影导演哈斯朝鲁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电影可以玩命的人。后来通过电影《长调》,又加深了对他的认识,那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追求:用一个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形式作为手段,打通艺术与人生,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心灵与生活,打通信仰与命运……他的这样一个特性,又表现在电影《唐卡》的创作上。和《长调》一样,《唐卡》也是一种打通。而这一次我不再只是作品完成后的观赏者,而是受邀担任了该片的总顾问之一,从剧本的通关到影片的完成、展映、研讨、推广,导演与其作品都进入了我的评价系统。其过程也使我本人也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10.
牛颂 《中国民族》2013,(7):78-78
2013年5月7日,电影《德吉德》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会上,专家、艺术家对这部影片给予很高评价: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德吉德》可算是一部“低成本大片”。我对本片导演卓-格赫说:“一定记住这个日子,也许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影品种。”  相似文献   

11.
田永源 《中国民族》2012,(Z1):142-143
1955年4月,雷振邦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总理十分关注这些为国庆而赶制的作品,对送上的主要作品都要亲自过目。当他看了《钢铁世家》、《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影片后,对当时电影中存在的政治口号太多、缺少电影  相似文献   

12.
喜剧音效是中国早期电影音响运用的特色之一.广为人知的喜剧音效出现于1935年上映的影片《都市风光》,事实上在此之前的1934年,影片《大路》中已经大胆地应用了喜剧音效.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新生代电影来说,受历史、文化、经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新生代电影本身拥有着一种"世界电影"的特征,而也正是这种特征使得我国新生代电影的体量变得极为广大.在我国新生代电影的发展中,其本身受到了西方电影文化的极大影响,而表现边缘人生的黑色电影风格、反思与批判社会人生突显人性之复杂、倡导纪实的美学表达方式等属于对我国新生代电影影响最深的几个方面,而从贾樟柯的《小武》、娄烨的《苏州河》、李杨的《盲山》等著名新生代电影作品中,我们就能够很明显发现这些影响的影子,为此本文就中国新生代电影纪实美学风格的西方渊源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有助于更为深入了解我国新生代电影.  相似文献   

14.
牛颂 《中国民族》2014,(11):76-76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首批规划项目、中法合拍电影《夜莺》,将代表中国角逐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许多中外大师预言,中国在奥斯卡获奖的影片将很有可能产生于民族题材电影,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起初我对《夜莺》的理解是法国电影《蝴蝶》的中国版。  相似文献   

15.
岳音 《中国民族》2012,(Z1):106-107
祖籍江苏苏州吴县的电影导演王为一,191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1934年,他加入上海艺华影业公司从事电影工作前,曾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西洋画,后来与同学赵丹、徐韬同组美专剧团,并参加左翼戏剧联盟,积极从事进步戏剧活动。1936年入新华影业公司,在《狂欢之夜》《、夜  相似文献   

16.
牛颂 《中国民族》2014,(2):70-70
正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重点项目,中美日合作拍摄的3D巨幕电影《成吉思汗宝藏》,于1月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举行了合作签约和启动仪式。对整个世界而言,成吉思汗是成功的代名词,又如学者们所评价的,成吉思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大汗则这样评价他伟大的父亲:"既然一个人不可能从墓葬中重返人间,那么统治者关心的就不应该是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应该是以自己  相似文献   

17.
奋发的永顺     
《民族论坛》2007,(11):61-62
1986年,中国电影导演谢晋在湖南为一部名叫《芙蓉镇》的片子寻找电影取景地,有人向他推荐了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的王村——一个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与世无争的地方。最后,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终于让谢晋下定决心把《芙蓉镇》的取景地放在了这里。谢晋当时也许没有想到,这个被他喻为"深山碧玉"的王村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因《芙蓉镇》的成功声名鹊起,成为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邢崇  张立笑 《民族学刊》2023,(11):102-109+167
作为中国诗意电影的滥觞之作《小城之春》,开启了民族化诗意电影语言的探索。“十七年电影时期”郑君里导演同电影大师费穆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不断向中国古典艺术探胜求宝,创作出极具特色的诗意美学电影《枯木逢春》。当代电影《春江水暖》延续了传统诗意电影风格,融中国山水画意境美学于现代大家族危机故事中,展现当下年轻导演追求山水诗意电影民族化的探索。这三部电影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影人在电影民族化诗意叙事的探索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春”:诗意的电影意象象征;江南影像:诗意的电影叙事空间;“中国画”:诗意的电影长镜头美学。通过对三部电影视听语言共性的提炼与个性的阐释,管窥三部影片诗意化的影像于不同时代的承继与发展,体认中国电影美学精神的自觉追求,探索民族化电影诗意语言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19.
回顾"十七年"电影历史,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当有些主题和该有的艺术形象,无法出现在新中国的主流电影中时,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就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影片也成为人们期待下的某些艺术思维和实践的桃源之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气氛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给了新中国电影创作者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马筱薇 《中国民族》2012,(Z1):151-153
2011年4月北京怀柔杨宋镇举行的"民族影视高端论坛"上,有一位著名的导演率性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大声疾呼。他提到,当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并没有专门的政府奖,只能以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名义,与其它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共同争取政府奖项。农村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