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总人口约1700万。其中通用汉语汉文的,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东乡、撒拉、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如果视“族”、“教”为一体,显然不确。所以,关于中国穆斯林的绝对人数,是一个很难说得十分精确的问题。中国穆斯林大都集居于西北地区,即甘肃、新疆、宁夏、青海、陕西等五省(区)。在云南也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集居。至于散居的穆斯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为多。  相似文献   

2.
“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新的一种山歌,深受这四(区)各民族的喜爱。 “花儿”从整体上可分为洮岷花儿和河州花儿两大系统。洮岷花儿是汉族人民所创造和演唱的,而河州花儿则是以回族为主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所创造。这里,我们着重介绍河州花儿所反映的回族人民的生活史与习俗史。  相似文献   

3.
“花儿”是中国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民歌,很可能发端于元代,盛行于明代和清代。它伴随着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变迁,至今流传于西北的回、汉、撒拉、东乡、保安、藏、土等民族之中。“花儿”可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两个主要流派,这两个流派的发源地均为今天的甘肃一带。目前西北各地“花儿”普遍面临失传的危机,亟需对这一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周亮 《甘肃社会科学》2012,(4):132-134,142
民歌花儿是产生繁衍于传统农村的口传文化,因社会转型使其失去了原来所固有的生存空间,进而在生存延续中出现了偏离传统的文化变异.民歌花儿在当代社会的变异现象,是文化生态学意义上的生存选择,也是文化最终要与所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人口最多,据一九八二年普查,回族人口为7,219,352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百分之零点七二。回族散居全国,而地处西北部的甘宁青地区的回族人口较多,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235,207人,甘肃省为950,974人,青海省为533,750人。三省区共有回族2,719,931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三分之一。回族全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在回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本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6.
徽州民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徽州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受徽州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民歌在歌词、音律等方面都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在“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从保护、传承和外宣徽州民歌的目的出发,探究徽州民歌的语言样式和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回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几乎在全国所有的省、市、城、镇里,都有回民居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河北、河南、青海、山东、云南、新疆、辽宁、安徽等省市自治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回族以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创造出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8.
海南黎、苗、回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歌、故事、音乐、舞蹈和雕刻艺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宝库的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在民族节日盛会、庆贺典礼、宗教仪式、婚娶丧葬、迎宾会友的民间活动中,都有歌有舞。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花篮,成为各族人民生活情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解放前历代统治者实行歧视少数民族的政策,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不予编书入册,在民间中人民群众只能以口传身教,把优秀文化艺术保留和发扬下来。  相似文献   

9.
<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诉讼原则,是民族平等原则在人民司法工作中的体现.青海省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区域,除汉族以外,还有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保安族等35个少数民族约186.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0.63%.藏族、蒙古族、土族不但有本民族的语言,而且有本民族的文字;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等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因此,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在我省具有特殊的意义.既体现了各个民族在诉讼活动中的一律平等,又有利于保障各民族的诉讼参  相似文献   

10.
东乡族习俗     
东乡族人口为二十七万九千三百多人,绝大多数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其中东乡族自治县最为集中,有十三万五千多人,其余散居在临夏州各县。兰州市、定西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也散居一部分。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的词汇中,有不少突厥沿,阿拉伯、波斯语借词,汉语借词在东乡语言中也占相当一部分。东乡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很早以来就是使用汉文的。  相似文献   

11.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回族文化的同一性和地域性非常明显,这使得回族的口头传承文化丰富多彩。作为宁夏社会科学院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化项目“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的《回族口头文化览胜》,全方位地展示了回族异彩纷呈的口头传承文化,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为探讨和了解回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回族用语作为回族的专用语,通行于回族内部,负载着回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宗教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民族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回族用语的辑录,进而对回族用语的构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花儿”是西北高原上的艺术奇葩 ,它从雏形到形成再到成熟 ,直至今天的出口成曲 ,都被一种民族内蕴串引着。“花儿”传唱了几代人 ,存在了多少年 ,却始终如一地以一种合力张扬和发展着 ,它既不为那个民族所独享 ,也不为那个民族所排斥 ,而是以西北少数民族所共有的特征、以一种超“断代”的态势继承和创新着。所谓“断代”,是指同一民族文化系统在同一时代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特征的历史时期。近代“花儿”由于社会生活现实为它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使它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保持着独有的特色 ,在祥和安定的气氛中日渐发展。“紫肉刮干…  相似文献   

14.
诗歌语言是人的心态与情感最生动的表达方式。是自然流落的心灵之声,是民族心路历程的写照。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称誉,也是多个民族地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子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13个民族这些民族自古就有较为深厚的诗歌传统。新疆少数民族情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流传地区和从民族角度上分。与新疆民族文化信息相关,新疆少数民族情歌在语言修辞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性。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情歌为例,从词语的特征及修辞格运用方面揭示新疆少数民族情歌在“爱情”这个特殊的社会切片上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格,审美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民俗风情,是创造于民间、流行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与行为)。在西部乡土小说中,西部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与西部乡土小说的独特文体特征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本文从“花儿”与“民歌体”式、民俗事象与日常生活叙述流,民俗杂色与文化心理冲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6.
回族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回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她既非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固有民族,又非纯粹属外来移植的少数民族,更不属于跨界民族的范畴.回回民族是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将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穆斯林结为一体,在中华大地上生根、繁衍,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全国约有860多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三,散居在全国大多数县市,而以宁夏、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省(区)分布较多。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她萌芽于唐代。当时来自阿拉伯、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17.
略论“回回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回族缺乏其构成为民族的经济、地域和语言的显著特征,而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只是它的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有人说:“回族离开了伊斯兰教就不成其为回族。”似乎回族文化即集中反映为伊斯兰教。也有人说回族根本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回族文化就是汉文化,只不过是“汉族信奉回教”而已。我们认为,一个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回族也肯定有其民族文化的,无妨就叫做“回回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既有其具体的内涵,也有其来源和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笔者曾提出了一个“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论点。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就教于研究回族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三、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银川会议上,有人首次提出伊斯兰教在回族中传播发展后,曾产生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特点。他们认为,由于回族长期以来同汉族杂居,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汉族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以至各种习俗的熏陶,从而全部地或部分地将这些内容加以吸收.换句话说,也就是当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传播到中国以后,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外来的伊斯兰文化与本土的以汉族文化为主的中华民族文化相互交往、渗透、融合,从而使在中国土地上  相似文献   

19.
梁丽娜 《阴山学刊》2002,15(6):37-39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文化内容,反映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蕴含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风尚.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人类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20.
云南“本人”的族源、历史、语言、文化有着较鲜明的特点,而至今对其研究甚少,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本人”语言的深层结构中存在着与北方民族语言相似或相同的成份,这与其族源不无关系.在本文中仅对该语言的否定副词“i”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