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仅是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也是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问题。过去,对于这一问题存在着两种偏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政策只关注公平,与效率无关;另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广泛实行社会政策就注定会损害效率。这两种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追求的两大社会发展目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是不能调和的,更有甚者认为,要提高效率,就必须牺牲公平;公平程度提高了,就必然会降低效率。改革开放前,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社会目的之一,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逐渐把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更重要的目标。但是,笔者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相似文献   

3.
韦怀远  付蓓 《职业时空》2008,4(10):191-192
中国经济改革是以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开端的。随着分配制度的演变,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种改变如果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就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心有所侧重。这种重心的转移体现了效率与公平间一种巧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民间的关系一直是各国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社会政策是政府作为社会中最主要的公共权威组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公平而采取的福利性行动。但这些福利性行动应该由政府独自承担?还是由政府与民间组织共同承担?或者应该以民间组织为主来承担?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中转移的伴生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两为主”政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公平理论认为,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因此在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应着眼于采取一系列对策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王兴平  韩静  梁鹤年 《城市》2023,(5):39-46
本文基于土地财政和资本的循环、收入的分配等机制,采取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解析法等方法,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内在关系,解析相关理论、政策和技术等对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要求与启示,进而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具体途径。研究认为:基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发展模式,以土地及其关联要素、空间建成环境等的配置为起点,通过资本的一次或多次循环和收入的一次或多次分配两个机制的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与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互动关联和传导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城市人”理论倡导的自存与共存平衡理念对国土空间规划确立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容安排较好地考虑了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相关原则和要求,需要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中予以有效落实和体现。基于此,国土空间规划无论从理论、逻辑层面还是政策技术层面都可以影响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平,辞典上的解释是“合情合理,不偏不倚”。通常,在社会领域,人们会认为“给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就是公平。而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还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8.
“北欧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成就已是世界瞩目。其优势在于政府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突出,而且政府成功主导二次分配,能够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基本实现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发展模式,“北欧模式”在推动北欧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是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但它具有特殊性,不可复制。这种高税收、高福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假离婚现象层出不穷,骗取购房资格和拆迁款、躲避债务等都成其诱因,一些人将离婚作为谋利的工具,影响了社会公平和司法效率。在假离婚效力认定的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其一认为仅以履行形式要件认定假离婚有效,其二认为应对离婚合意进行实质性审查而认定无效,但司法实务仍然以符合形式要件认定假离婚有效。从可操作性和婚姻自由的角度出发,对比两种观点,认为应以符合形式要件认定假离婚有效。公权力不应过度干预私人社会,实质性审查需耗费大量的司法资源且难以操作,解决假离婚问题在于实现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而不在于弥补婚姻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追求的两大目标,是教育史上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差距的拉大,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已凸显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因素(一)高考入学制度目前,我国的高考仍然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只有达到一定的考试标准才能接受高等教育,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说在总体上体现了机会公平的原则,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与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但也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其一是在全国统一考试的体制下,各省录取的标准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造成在分数面前的不平等与机…  相似文献   

11.
居民住房     
杨重光 《城市》2009,(5):11-15
当前房地产业和居民住房成为社会和理论界最关注的焦点和难点.范围广泛.观点纷呈,争论激烈,意见对立,几乎超出其他任何经济社会问题。但是.在争论中.经常是南辕北辙.对基本概念并不清晰.因此很难取得共识.从而直接影响政策取向和对措施的理解.其中最突出的是房地产业与居民住房这两个基本概念。所以.在这里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房地产业与居民住房两个基本概念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2.
广州“外来散工”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对广州外来人口中的一种类型——散工的调查与分析。首先描述了一个散工聚居和村落生活概貌;接着分析问卷调查资料,反映出散工的基本情况,最后就散工调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基本观点认为散工是顺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城市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部分,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应该改变对待散工不公平的态度和妥善处理散工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社会保障,在北欧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应当充分提供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稳定和团结;另一种认为,社会保障助长懒惰,不利于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公平与效率之间选择的两难问题。以芬兰为例,政府维持社会保障体系的来源是税收。芬兰的税收率较高,除了大约20%的所得税以外,消费税也高达8%,还有各类其他税种。政府把税收所得资金用于教育、医疗、养老金等各方面,使人们没有后顾之忧。在芬兰人看来,创业者不必担心失败破产,失败了还有基本生活保障。但对一些收入高的企业家而言,高税收意味着挣钱越多,纳税越多。当然纳税多也有好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誉,能够从银行获得较多的贷款,来发展自己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与其他公共政策相比,社会政策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它具有社会性的目标。所谓社会政策的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发生学的视角,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次上剖析了平等、效率以及社会公平的哲学基础、然后围绕平等与效率以及计划与市场、投入和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等问题,从性质、水平、层次、序列、类型这五个侧面分析了社会公平的内在规定。最后从市场行为、政府行为以及规范二者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这三个方面论证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世袭制     
“现在讲社会公平,首要的是机会公平”,全国人大代表马宗林认为,在某些行业,甚至包括公务员行业,现在是“血统决定了身份,身份决定了收入”。这不利于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7.
有观点认为:“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有工作干就行了,不要向企业提过多要求了”,“政府也不要再搞什么最低工资标准了,应该取消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问题交给市场决定就可以了。”笔者认为,最低工资问题涉及到在劳动关系中如何体现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不容漠视。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黄金分割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但究竟什么是公平正义,不仅涉及分配的结果,还涉及基本的价值认识。中国古代主张天人合一的和合文化,是说人类社会也要遵循自然界的一些法则。过去美学界曾就什么是美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结合的。公平正义也是和谐社会的一种“美”,人们的看法也不可能一致。公平的问题涉及权利公平(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程序公平)、分配公平(结果公平),因此,在不同的具体问题上,人们对“公平”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选举体制中,普选制下公民一人一票进行选举,代议制下按社团、群体的配额选举代表,协商制下按界别推举代表,联合国选举实行一国一票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大决策实行一股一票制,  相似文献   

19.
调整生育政策是当今中国政府和民众十分关心的焦点问题,呼声很高。要求调整生育政策的论点之一是把缓解人口老龄化寄托于生育政策的放宽上面,我认为这是一种褊狭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陈恭 《科学发展》2013,(10):93-98
综观东亚新兴经济体和欧美发达国家在社会政策领域的路径变迁,可以得出"两个转型"的基本结论,即东亚新兴经济体从单一追求经济增长逐渐向追求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转型;欧美发达国家从倚重国家福利向倚重社会投资与国家福利平衡发展转型。这两个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对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改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全球最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当前既需要解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失衡问题,也需要未雨绸缪,避免陷入欧美国家福利陷阱而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因此,在国家与市场之间找到一条最具效率性和合理性的社会发展路径,才是符合当前中国社会政策改革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