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楼梦》文本的深层结构是由“石头”故事、“还泪”故事和“太虚幻境”三个具有隐喻象征功能的神话组成的神话体系。这三个神话,虽相对独立而又以“情”贯之。它由个体到群体,围绕着“原始-历劫-回归”的圆形结构,探寻了人生命的本源根性和人生历程的终极意义,表达了作者“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离骚》以“自叙”、“述史”、“神游”这三个密切联系的艺术环节,借助神话思维表现了自我的精神存在和楚国贵族的矛盾差异,诗歌以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显现了美学特征。诗人试图以幻觉的神游来超越现实的矛盾,但最终失败,以悲剧性的自杀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得审美意义和道德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分析哲学对经验论的批判并分析了这一批判的局限性。认为,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奎因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判和塞拉斯对“所与的神话”的批判是立足于经验论立场上的自我批判,它构成了经验论的“内部批判”;戴维森对经验论第三个教条的批判是对经验论的否定,它构成了经验论的“外部批判”。本文作者赞同奎因为经验论所作的辩护,同时也指出了分析哲学中“经验”概念内涵的狭窄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其批判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法国作家博思高的小说《马里克瓦家族》,曾引起文坛极大关注。笔者通过深层分析,认为古代文化中的“太阳英雄”神话在该作品中重现光芒,“太阳英雄”的人生旅程和性格特征和《马里克瓦家族》中的人物极为相似,而且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高于古代文化中的“太阳英雄”,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崭新的“太阳英雄”。这种分析可以使读者了解古人的心理模式并从中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迪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的三重神话及其症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是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逻辑的必然产物,它劝告人们把消费作为人生之最高意义,从而激励人们拼命赚钱,及时消费,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在于:它将自己背后不可告人的政治经济目的掩盖起来,为消费构筑了“民主平等论”、“人性解放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三重不可抗拒的神话,由这三重神话助长的消费意识形态与其鼓吹的生产关系的矛盾,使其陷入重重价值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人学与文学的成熟”、“人学与现实主义”、“人学与人性、人生”。三个部分介绍和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它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相比存在的不足;以及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创造了一种新文本,将其命名为“现代小说神话”可以建构有效的阐释框架,是当代“重述神话”的世界文学潮流的本土示例。现代小说神话将历史置于神话语境中,以小说文体发掘神话的诗意品质,赋予文学以超越现实、拯救人生的当代功能,  相似文献   

8.
神话历史化是人类从“神的时代”走向“人/英雄的时代”出现的世界性文化形象。目前,对“神话历史化”的表述出现了意义相关而又相混的五个概念:“神话历史化”、“神话伦理化”、“神话理性化”、“神话史诗化”以及茅盾的译语“欧赫梅鲁司”(Euhemerize)。文章从对Euhemerize译语涵义的质疑谈起,让“五化”概念在相应的语境中得到梳理与界定。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红楼梦》中有三个神话,即石头神话、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太虚幻境的神话。它们之间是否是矛盾的?它们是否都可以叫做是神话?它们与《红楼梦》的主旨的关系是什么?根据神话的内涵,后两者不能叫神话;第一个神话,作者也只是利用它作为缘起,由此敷衍出来的故事不能叫神话。既然三者都不是神话,它们之间也就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石头神话”涉及到了《红楼梦》的叙事风格和小说主旨。  相似文献   

10.
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以“奇”见称 ,历代都将之归为寓言和象征手法的作用。其根源在于神话思维对庄子和屈原的巨大影响。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笔下的意象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多以具象表达概念和思想 ;三、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分别更具“玄”和“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东北亚地区分布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与阿伊努族中均流传着月亮阴影神话,并可将其分为“祈求型”、“攫取型”和“惩罚型”等三个类型;而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月亮阴影神话分别容括于“祈求型”和“攫取型”之中,阿伊努族月亮阴影神话则包括于“惩罚型”之中。这三个类型中,“攫取型”比较接近于月亮阴影神话的原型,因为其中出现母亲诅咒女儿———原始人的语言信仰,男性的月亮攫取人间少女———原始社会抢婚习俗的反映,少女及其水桶等成为月亮阴影———原始人对月亮阴影的猜想等与人类社会早期思想观念相关的神话母题。在这三个类型中,“祈求型”和“惩罚型”月亮阴影神话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三者显然来自相同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2.
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是一部爱情小说。小说通过潘红霞、“幸福”和拓女子三个人物的各自不同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纯精神上的完美的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作者对理想爱情和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个体生存论是克尔凯郭尔的基本哲学思想,个体生存论思想的形成缘于对思辨哲学体系的彻底批判以及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单个的人”和“生存”是个体生存论的核心概念。“单个的人”就是由激情的内向性和不断生成的主体性所构成的生存性存在,成为一个单个的人应该是人的生存目标;“生存”是对人的生存性结构的描述,即人是一种关系,是无限与有限、永恒与暂时以及自由与必然的综合,“生存”就是人实现自我本真存在的过程,包括人的自我参与、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人生的三个阶段即审美人生、伦理人生和宗教人生,表现了人生选择的三种层次或境界,人在这三种层次间的挣扎与决断,表现的是人的生存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弗莱的代表性著作《批评的解剖》入手,指出弗莱思想中的二重性,也即“神话性”和“社会性”,并且集中探讨了三个方面:(l)弗莱思想中不断出现的“关怀的神话”;(2)弗莱的社会批评及社会责任感;(3)弗莱思想遗产中的积极方面。作者认为,弗莱的遗产不仅体现在他是一位伟大的批评家,而且更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哲学家或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中,神话是地方或族群文化的一部分,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历史与神话分开研究无异于人为地割裂”。在渝西神话中,作者强调“现代民间文学”也是尽可能对“传统民间文学”的一种突破。尤其是“神话是先民的科学和哲学”,这一命题的提出,显示出《渝西神话》已跨出文学的范畴,把神话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和宏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工作着是美丽的》是一部融铸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寄寓着作者人生感慨与生活哲理的作品,是作者倾注了半生心血写就的“人生启示录”,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写知识女性心灵世界的独特创作心态与话语方式;二是重视自我内心倾诉的独特自传式写作方式;三是在“体制化”写作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独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檀君神话是韩国的建国神话,天帝之子桓雄带三个天符印来到人间。韩国学界与国际学界一般认为三个天符印是三个神器,这是解读檀君神话的基本点。但天符印和神器并不是同一之物,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三个天符印是源于佛教的外五明,那么这一因素不是神话的原始因素,而应当是神话发展中形成的衍生因素。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尔特认为传统文学活动构造了一个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神话”,为了解蔽这个资产阶级神话,他提出了“作者之死”的论断;于是,作者就转变为“抄写者”,与此相应,作品就成了文本。实际上,后期巴尔特称为“洋葱”或“踪迹”的文本是一个多中心且不断差异化的异质空间,其意义诠释具有无限播撒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它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后结构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一、德行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二、“德性我”的分析;三、艺术化的人生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新儒家钱穆的人生价值论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在钱穆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道德实践即德行,德与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点;“立德”的途径应是提升人的生活境界,“德性我”的人生是充实并焕发出“光辉”;理想的生活就是“安乐”,是德性与自然的融合。作者认为,钱穆在历史文化意识观照下发煌的“德性主体”,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主体,它显示出了钱穆与其他新儒家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天梯”神话母题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运用母题方法以探究土家族“天梯”神话的文化寓意。文章把“天梯”神话母题划分为两个典型式,即“逃难式”和“旅游式”,通过对典型式的功能及其与民族精神、民俗信仰之关系的文化思考,认为土家族“天梯”神话的基本主题是具有人类共性的不朽的探索精神,这一精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拓展生存空间的抗争精神,一是延伸有限生命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