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分“讲读”和“白读”两类。这是语文分科型教材《阅读》编排的特点之一。安排一部分课文为白读课文,意在通过自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提高自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语文教改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和“阅读练习” 自读课文有“自读提示”,它介绍了必要的知识,适当地提示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读课文有“阅读练习”,这些练习,吸收了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改成果,多采用中考高考的题型,侧重语言思维、阅读能力的训练,给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无论从体系上讲、还是从内容上看,都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课文编排在原基础上分为两类:一是“讲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其中自读课文占到单元总篇目的1/2——3/5,供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这个篇目比例可以说明如何处理“自读课文”并非小事一桩,千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处理这部分教材呢?应当怎样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自测自检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看法是:变总是疑虑学生水平低下,从而一手包办为充分信任,大胆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变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地接受为让学生身体力行,主动求索.下面就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尝试和粗浅看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读课文”是配合“讲读课文”教学、培养和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辅助教材。但有的师生把它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是不正确的。 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呢?实践中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源发兴趣,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性。 (1)思想工作法:只有思想明确,才有兴趣,才有积极性。思想工作就是对学生讲清楚学好“自读课文”的意义,扫除忽视“自读课文”的各种糊涂思想,使他们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起自觉学习的优良学风。这就要深入学生实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然后针对他们的思想,促使思想转化。  相似文献   

4.
注意读写结合 提高作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讲读课和作文课的关系如何?怎样通过讲渎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树立以读为基础,以写为重点,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的教学思想。我主张以课文为范文,让“读”和“写”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大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什么要重视通过“读”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呢?这是因为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文章,都是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范文。它在立意谋篇,遣词造句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本教材。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将会逐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一九八七年新修订版教材为了适当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将每个单元中的五篇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三类。为了把握教材的特点,合理处理教材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三个联系”,把握教学“三性”,即注重点与面  相似文献   

6.
教材乃教学之本.它的功用,人所周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语文教本较之先前已有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选文的数量内容,还是编排的格局体例,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阅读“提示”(讲读课文中称“预习提示”,自读课文中称“自读提示”)这一体例在统一使用的教本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充分体现出在语文教学这个大系统中学生“学”这个不容轻忽的主体位置和巨大作用.正因这一体例第一次出现,难免尚有粗疏之处.本文拟结合新编教材“提示”中的得失,试论这一体例的编写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课文分讲读和阅读两种”。所谓阅读课文,即与讲读课文相区别的、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文。其目的是通过这些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巩固讲读课所学的语文知识,并为阅读训练提供范例;同时,在指点阅读方法和自学门径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总数为二百九十四篇,其中阅读课文一百零八篇,约占百分之三十七点六。并且从初中到高中,这个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高中教材中,阅读课文所占比例已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点五。阅读课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如此之大,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对于阅读课文的教学,我们  相似文献   

8.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战胜命运,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动人事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蕴含的深意呢?我在讲读《海伦·凯勒》第一自然段“不幸遭遇”部分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辅之以“导读法”和“漫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读”是语文课的基本功之一,可是,不少学生不重视“读”。对于语文阅读,他们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既使这篇课文很有趣,初读还很认真,但不肯细细钻研。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促读法”,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一、以画促读 像《皇帝的新装》、《宋定伯捉鬼》等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学生读的兴趣不能说不浓,但他们往往满足于看个热闹。为了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我组织学生画连环画,然后展画、评画。学生要想把画儿画好,就必须认真体会课文。这组画由几幅组成?每幅画的内容是什么?给每幅画配什么文字?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搞清楚了课文的结构,吃透了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如何促进教学由“讲读——导读——阅读”向“模仿——转化——生成”过程优化?‘如何体现“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结构的互化?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中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基本设想,有赖于以上诸问题的解决。而强化《大纲》意识,全面提高能力,即全面深入地学习贯彻语文新《大纲》,是摆脱语文教学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阅读教学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的阅读教学思想,是其变法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天下"的阅读目的,德育为主、中西结合的教学内容,讲读结合、自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勉强为学"的阅读心理品质,传授阅读方法、培养自读能力,以及阅读与游观相结合,是康有为阅读教学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讲读课文,第二类是指导阅读课文,第三类是独立阅读课文。其中讲读课占有很大的比重。上好讲读课,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们也都在千方百计地提高讲读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谈谈讲读课教学如何培养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听课随感     
别让“想”字走过场 平时听课,常有老师这样指导学生自读:请自读课文第×段,一边读一边想,有疑问的地方用笔划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这是一则很有理论高度的导语: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边读边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  相似文献   

14.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有效方法。读写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读带写,二是以写促读。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或只重视前一方面,忽略或轻视后一方面。提到“读写结合”,人们自然就要想到并引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类的名言,而这类名言说的只是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只是以读带写的一面。十二院校中文系编写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在第二章第二部分“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中,将讲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两个方面:1、“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加强写作方面的基本训练”;2、“以学生学过的一定数量的范文做为学习作文的依据,适当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读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的不说,仅从近现代来考察,一九○三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语文开始独立设科,内容主要包括“读文”、“作文”两项。与此相应,以后也就有了“读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概念。由于过去的读文教学一般采用“讲读”的形式,因而“读文教学”又称为“讲读教学”。 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讲读教学”有个发展过程:先是逐字逐句讲解,以后发展到讲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艺术形象、语法修辞、写作特点等,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不顾学生的实际,要求“讲深讲透”,越讲越烦琐,一切由教师全盘授予,学生只是听教师“讲文”。这  相似文献   

16.
从同一教学目的出发,把几篇相同点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这就是教学单元。教学单元相对于一册教材来说,只是个子系统,而相对于单篇课文来说,又是个母系统。这就决定了一个单元具有整体性和联系性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注意统筹安排,以讲读课带自读课,举一反三,努力把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把教与学、知与能、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单元大于单篇之和”的效益。下面,以初中第三册第二单元(说明文单元)为  相似文献   

17.
阅读《红楼梦》的人,不论自觉或不自觉,总是抱有一定的阅读目的,采取一定的阅读方法;目的、方法多种多样,读《红楼梦》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目的、方法、效果,概括起来,可以归成两类:一类是读“历史”,一类是读“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是一篇说明文阅读教材。这种样式的文章,具有科学性和文学形象性,是学生扩展地理知识面的一篇好教材,也是学习写作的一个好范例。 怎样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应凭借“思考和练习”,环绕重点,抓住特点,从训练能力着眼,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研究,体会。教师的指导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重点点拨,启发引导。以提示、自读、讨论为主要环节,组成一个严密的阅读课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中语读文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建国伊始即着手进行了。但是,因为建国十七年中,中语教学法学科体系并未形成,而后又遭文革十年的毁灭性破坏,因此,新时期初期的研究,仅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只要比较当时“教学过程”与“一篇课文讲读的教学过程”,两个抽象层次截然不同的概念具有的相似界定,即可了解大概情况。  相似文献   

20.
扣题正确使用阅读方法是学法指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对课文阅读理解方法举出十种类型进行例文分解。扣题读文,是一种“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的常用的学习方法。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会,布局谋篇的理解,语言和技巧的掌握,都有一定的作用。在课文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