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教学实践 ,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实验等方面探讨了工科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理论力学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不足,详细阐述了对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指出了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建议,探讨了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结合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析了目前国外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与新动向 ;从六个方面分析揭示了我国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鉴此说明我国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 ,从重视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与提高课程起点、优化课程体系与重组课程结构、应有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强化实验技能训练等五个不同角度论述了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与指导思想。最后 ,简介了我校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及现状  相似文献   

4.
《轨道力学》课程是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论述了该门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地位及作用。针对目前尚缺乏一本公认教材的现状,根据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轨道力学》课程应涵盖的基本内容,进而形成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在轨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为研究生教材的撰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在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及教学改革要求,对建筑力学课程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教学内容重组、教学观念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思路及建议。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理论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力学课程及设计课程的理论基础。针对工科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引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论述了线上线下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设计上的不同,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理论力学课程中的实施思路,为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理论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将为一系列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作者利用现有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理论力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将有助于提高理论力学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依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要求,分析了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介绍了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总结了提高团队成员的工程教育能力及学生的工程意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改革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弹性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阐明“弹性力学”课程的特点,认为恰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教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土建类力学课程一体化方案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弃以往的狭义的力学课程概念,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及计算结构力学统一归为土建类力学课程,并以工程力学为对象,对土建类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优化其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从分析教学质量与教学质量管理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鲜明、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专业设置极力模仿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和技能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等特性进行剖析,从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规格标准、特色标准和动态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过程控制、学生评价、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方面提出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教育系统评价中的关键性因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对象,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课堂教学质量最具有发言权。结合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能够充分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11项指标,作为评教的主要指标来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利用自行研制的测评软件,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价,得到了比较客观,且能够反映真实水平的教学情况。根据近几年的运行情况,对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运行效果表明,该学生评价体系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学保障,而非监控和评价。以外控管理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不自觉中会形成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性障碍。高校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学术性,决定了高校专业教学人员不仅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责任主体,更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价主体。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internet技术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从系统分析、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等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法。该系统利用局域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的网上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实行学分制后,对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秩序进行了探讨如何修订教学计划;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行首席教师制;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考试制度,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按学分收取培养费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高校本科课程教学的现状,建立起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对体系中各个指标权重的综合排序,识别出了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给出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全程教学"模式的就业指导课,对学生接受全程就业指导很有必要.实行学分制后,"全程教学"模式面临教学质量提升、授课时间、学分计算、教师安排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通过新编教材、统一备课、衔接式排课、信息化管理、多渠道师资等方式,可有效实现在学分制条件下的就业指导课的"全程教学".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挂牌上课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教师挂牌上课制度 ,是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听课的制度 ,近些年部分高校已开始试点运作。文章拟探讨高校教师挂牌上课的必要性、挂牌的利弊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力求此项改革举措逐步完善 ,为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学工作自我监控和评估的思路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及保障体系是促进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机制之一。为了搞好教学工作的自我监控和评估 ,必须首先明确教学工作自我监控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 ,还要加强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教学质量改进和提高的关键因素研究、建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信息系统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影响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将Matlab仿真平台、科研实践成果引入到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包括对数学推导繁琐、物理意义抽象的理论内容配以仿真演示课件,为实验配置硬件实验与仿真实验双环节,将科研实践成果纳入课程设计环节,在理论、实验、实践环节上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教学实践证明,改进措施有益于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