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受到不同文化传统的改造以及遭遇现代主义的攻击 ,后现代主义分化为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两种向度。二者的差异表现在 :面对现代性的极端否定与否定中的包容 ;哲学观念上的彻底决裂与中断中的连续 ;面对后现代的悲观与乐观取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日益凸显警示价值 ,并将在 2 1世纪拓展出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哲 学现代性重建与后现代主义批判 ———哈贝马斯对后现代的回应傅永军 ,商祥江 1.9“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 :后现代主义的两种  发展向度李荣海 1.15论阿尔多诺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王凤才 1.2 1论本质及其基本层次杨世宏 ,刘冠军 2 .6真理范畴不具有本体论意义李校利 2 .12“结构”简论巩庆海 2 .15通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Ⅰ )———可持续发展模式论陈玉和 2 .17可持续发展的多维诠释与系统分析耿殿明 ,姜福兴 2 .2 3试论胡适文化观的实质与意义王忠春 ,徐晓霞 2 .2 6孔子仁学及其道德教育原则孙爱春 ,刘美玉 2 .31从道德文化的理性…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引入中国已经十余年,对它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更多的人是从它的解构层面、游戏层面来理解,为当下流行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文化潮流寻找理论依据;却忽视掉了后现代思潮中深入历史肌理,召唤被压抑的声音,重新建构历史话语的建设性向度,也同时忽略掉后现代思潮在方法论层面上的理论建构。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文本,让我们重新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个维度,许是更为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仅是“罪感”文化,更是“爱感”文化,它的“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助于提供一种接近于文学本质的“博爱现实主义”;基督教文化是“普世”性文化,它的“普世观”有助于提供一种走出中西对峙模式、实现文化融合的依据和思路;基督教文化对弥漫全球的“后现代”思潮作出了神学回应,力倡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提供一种后现代主义发展的新向度;基督教文化不是律法性的“审判”文化而是恩典性的“赦罪”文化,它的宽恕与宽容有利于提供一种切实促进文学繁荣发展的宽容性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批判技术理性的现实和理论背景 ,论述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得以存在的深层文化基础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通过分析现代世界观和生态危机的关系,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现代世界观及其扭曲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对现代性批判的同时,提出通过确立后现代生态世界观走向生态文明的解决道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相信,中国是当今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大卫·雷·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是一种从科学层面讨论问题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是要在修正现代世界观的基础上,建构一个与之互倚的后现代世界,也就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和后现代 社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心理学史的分析,发现心理学的发展是遵循着一条横向维度与纵向向度相互交叉的逻辑主线来演进的。横向维度包括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立场及其原则,即客观与主观、还原与生成、机械论与机能论、理性与非理性等。纵向向度包括意识向度、行为向度、机制向度和意义向度。两个横向维度和四个纵向向度共同构成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对两个维度和四个向度的内涵及关系的澄清,将为形态心理学发展提供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特征是有机论和整体论,这些特征决定了后现代伦理学所坚持的一系列全新伦理原则,如倡导创造性、鼓励多种思维风格、对世界的关爱等.依据这些伦理原则,可以进一步总结出后现代的技术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一种为了共同福祉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代主义相比,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更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现代主义把主体自我视为意义和价值的唯一源泉,后现代主义则以群体为先;现代主义是以竞争和支配的模式为基础,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是合作;现代主义认为社会为个人而存在,后现代主义者则关心每一个体的幸福;现代主义主张事物之间的机械性关联,后现代主义则强调一切生物间的有机联系;现代主义常常自我鼓吹,否弃传统,后现代主义却能够尊重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既是历史上最复杂的文化思潮,也是特定的历史状况,它同时具有激进、建设和庸俗三种形态.后现代主义反对追求"普识性真理", 认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关注意义和公平;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继续与重写,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辩证的统一.它促进了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完整把握,促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倾向的积极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一方面蕴涵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即要消除现代性所带来的上述关系之间的对立 ;另一方面 ,积极倡导一种后现代科学伦理精神 :在自然观上 ,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通性 ;在价值取向上 ,强调知德的相蓄性 ;在科学的建构上 ,倡导科学的返魅。这对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弘扬科学的伦理精神 ,使科学朝着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无疑是有启迪性和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13.
穆旦在数量不多的季节诗里对新诗的现代化作了相当深刻的探索 ,从物我关系的矛盾张力 ,到诗歌色调的繁复中体现出来的灵魂的挣扎 ,及其时间意识中的现代意味 ,都突破了古典诗歌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从而集中代表了新诗在现代主义上达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徐迟早期的现代诗作和诗论不容忽视。到了新时期,他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大声呼唤现代派的出现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其代表作《现代化与现代派》,涉及到中国文学的发展该不该容纳现代主义以及可不可能产生现代派等一系列重要的前沿理论问题。由于观点尖锐,为主流话语所不容,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成为重点抨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可以自由选择自身的存在价值,然而在现代工业化背景下,选择本身成为一种荒诞和无意义的存在,甚至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丧失和精神的畸形,呈现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以安德森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鸡蛋的胜利》为例,结合美国现代工业化时代背景下"美国梦"的变异和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对安德森小说中体现的这一现代主义生存悖论予以具体分析,探讨在工业化过程中人的失落和畸变,以及现代主义生存悖论下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由毕加索发明的立体主义风格,作为现代主义在绘画领域的第一场运动,经历了从早期对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歌颂到后期对古老传统的回归的转变。其一以贯之地打破和重组整体,从多重视角展现新的时间观念、表达对乌托邦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陷入了现代主义因远离现实、自我指涉而无法表达的窘境。通过对这一典型风格的意识形态批判分析,不仅能够还原现代主义主观孤立的表面背后真实的历史,也能为今天面临的文化转向提供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的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了有关生态文明的一些"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涵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解现代性对"世界的祛魅",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提出了"整体有机论"。整体有机论是后现代整体论和后现代有机论的结合,它克服了二元论和还原论的弊端,对我国生态和谐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