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坠落之美”是川端康成在其后期颓伤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图对川端康成所追求的“坠落之美”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阐释 ,并追寻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根源 ,以期对川端康成后期作品中的美学追求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学自最古的历史文学著作《古事记》起 ,就带上了悲哀的情调。这种风雅和悲哀的审美情趣 ,发展到《源氏物语》 ,便形成日本文学的基本美学观念 ,成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物哀 ,不仅仅是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 ,而且还包括哀怜、怜悯、感动、感慨、同情、壮美的意思。”(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日本人传统的思维中 ,孤独、解脱、幽玄 ,这些与洁癖、正义、安定几乎是同义词。川端康成曾说 :“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的作家 ,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 ,除了这种自觉和希望以外 ,别无什么东西了。”《源氏物语》集中体现的平安…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图从情感美的视角切入,分析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和“川端康成之美”的内蕴。文章结合作品分析了情感美的构成:情爱美、悲哀美等,探讨了川端康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流程:清晨恋、午后爱、黄昏情。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新感觉”特征即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中期创作的中篇小说——《雪国》堪称其“感觉艺术”的经典之作。《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纳了新的表现手法,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川端康成研究大都认为川端康成的创作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有脱离现实的倾向。正因为如此,对川端战后初期作品的评论在这“自明”的框架下,无论是论及他的“回归传统”还是“进入魔界”,都把它仅仅归结为川端康成“艺术”上的探索,而不深入挖掘这一问题与日本的社会现实、即与日本战败的现实的关系。固然不同作家的创作在反映现实的程度上有别,但是任何一个作家都是现实当中的一员,他们的任何一个文本都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上,如果深入探讨川端战后初期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川端康成战后初期的创作反映了他对战争以及战败的深刻的思考以及如何在破灭中寻求自救的苦心。而对川端作品中的这种深刻的思考及自救的苦心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只是看到川端战后初期作品中川端的哀愁与寻求再生的表象,应该说这是日本战后川端评论的一个盲点。  相似文献   

6.
东山魁夷是名满天下的日本在世画家。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日本政府曾将他的《春晓》作为珍贵礼品送给毛泽东主席。他的画色彩清纯、意境空寂,有一种童贞般的纯洁、美丽。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说他的画是“日本古典美的精魂”。但对他的散文,我们一直所知甚少。而他的散文与其绘画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探寻这种关系,我  相似文献   

7.
“物哀”这一审美意识已经渗入到日本人的感情世界,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章以川端康成的《雪国》为研究对象,从中看川端康成对“物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进而探究“物哀”在日本民族各个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分析“物哀”意识对整个日本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是日本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的获奖.是因为评审委员们从他那里找到了"异国情调的日本、异国情调的诺贝尔";大江健三郎的获奖,则是评审委员们在他那里发现了"在美、在思想上,都绝不主张日本的美之所在,也绝不自吹自擂".他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殖民地的"优等生作家.获奖讲演<暧昧的日本的我>戏仿<美丽的日本的我>,适成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9.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是其初期代表作。小说文体清新、明快、简洁,所有描写都是通过高中生"我"的所见所闻来完成,流淌于全文的是带有洁癖的青春前期的多愁善感的朦胧情愫。结合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伊豆之旅以及私小说的特点,考察《伊豆舞女》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揭示作品的私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6,(11)
日本人有多爱泡温泉?岂不说从北到南这块土地上约有7.5万家温泉旅馆,但看岚山光三郎的那本《噗通——从温泉出发的日本近代文学史》就知这温泉对日本的影响力有多大:夏目漱石、尾崎红叶、森鸥外、川端康成……不仅身心被温泉包围、滋养,更在迷蒙暧昧之间妙笔生花。因此,在东京的最后一日“三选一”计划行程中,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温泉之旅。即使去不了孕育出《伊豆的舞女》的汤本馆,在相似的氛围下想像一下川端康成笔下的青涩爱情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1.
正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他幼年父母双亡,由于从小缺乏亲人的关爱,川端康成性格内向、不擅应酬。1924年,从小就立志当小说家的他从东京大学国文专业毕业,此后他相继写出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声名大振后,常有人找上门来,拉川端康成参加各类活动。一次,川端康成身体不适,正在家休息,有位朋友却  相似文献   

12.
“艺术起源于劳动”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艺术起源于劳动”说(以下简称“劳动说”)一直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加以肯定。我认为,“劳动说”有两大缺陷:第一,在强调艺术起源的社会根源时完全忽视了它的自然的、生理的根源;第二,没有从人类全部社会实践中考察艺术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杨晓瑜 《南都学坛》2002,22(1):74-76
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剧有着不同的内涵 ,即 :川端康成是“既悲且美 ,悲美同在” ,曹禺是“因悲而美 ,悲美相映”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小故事,以前流传得很火,说奥巴马老婆米歇尔去买花,花店老板说:“你真幸运,嫁给了一位总统!”她微微一笑说:“我嫁给你。你也是总统!”这就是美国女人的自信。美国女人相信,不是我嫁给谁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谁。嫁给谁我都幸福!婚姻不是美国女人的全部,她们不会为了家庭和孩子彻底放弃自己,美国女人信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当她们遭遇“小三”时,如果能原谅,就会放下过去,继续新生活,  相似文献   

15.
因余华在创作之初审美风格深受川端康成的影响,在文学评论界,余华和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经常被相提并论。余华早期作品的审美风格有浓厚的模仿川端康成的痕迹,但随着余华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他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不同于川端康成的阴柔美,余华的审美风格为悲壮美。两个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其审美风格必然存在着差异。同中求异这才是作家比较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千只鹤》作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之一,将西方文学创作手法与日本古典传统融为一体,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写作手法及风格上都值得学习和探讨。本文结合川端康成的生平经历,对《千只鹤》小说文本进行剖析,阐述了川端康成具有的孤儿情愫、恋母情结,深受日本古典文学、特别是《源氏物语》的影响,对于日本传统的季节观和颜色的充分运用等几个侧面,以期更为全面地了解川端康成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7.
开心吧     
《社区》2009,(2):34-35
罚钱 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见学生大部分都在睡觉。老师便定了一条规矩说:“以后课堂上有人睡觉者全部罚5角钱,由班长负责。”到了第二节课,小明实在太困,拿出一元钱给班长说:“班长,我睡一元的。”  相似文献   

18.
1968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千鹤》和《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他带来这一崇高荣誉的三部代表作品中的《古都》,是代表着川端康成后期更加成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代日本文学研究中,关于川端康成对侵华战争的态度的论述,明显存在不足和误区。在梳理部分日本学者看法的基础上,指出川端康成对战争的反感与负罪感,而并非所谓“旁观”等观念,探讨了这一观念所产生的文化语境的复杂性。结合文本揭示了川端的疗救方策,肯定了其反对军国主义与热爱和平和正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篇章结构艺术上对川端康成的小说《母亲的初恋》进行了评价,阐明川端康成的小说结构艺术是感伤美与曲折美的统一,是杰出的东方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