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近二三十年来,学术界大多以曹植为曹操“第三子”。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证明,曹植并非曹操第三子。曹操第三子是曹彰,曹植应是第四子。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一八○年七月吕太后死,大臣陈平、周勃和宗室刘章等“共诛诸吕”,立刘姓诸王中的“最贤者”代王刘恒为帝。刘恒于同年后九月抵长安,即天子位,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公元前一五七年,包括前十六年,后七年),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公元前一五六年——公元前一四一年,包括前七年、中六年和后三年),两帝统治达三十九年之久。在这期间,文、景两帝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对于安定社会、发展经济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其主要内容加以叙述,并稍作评论。  相似文献   

3.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上·中宗韦庶人列传》 :“景龙二年春 ,宫中希旨 ,妄称后衣箱中有五色云出 ,帝使画工图之 ,出示于朝 ,乃大赦天下 ,百僚母妻各加邑号。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表曰 :‘昔高祖未受命时 ,天下歌桃李子 ;太宗未受命时 ,天下歌秦王破阵乐 ;高宗未受命时 ,天下歌侧堂堂 ;天后未受命时 ,天下歌武媚娘。伏惟应天皇帝未受命时 ,天下歌英王石州 ;顺天皇后未受命时 ,天下歌桑条韦也、女时韦也。六合之内 ,齐首蹀足 ,应四时八节之会 ,歌舞同欢。岂与夫萧韶九成、百兽率舞同年而语哉 !伏惟皇后降帝女之精 ,合为国母 ,主…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运城市北30余里的鸣条岗西端有一处闻名遐尔的古迹——舜陵,安息着中华民族一位杰出的先祖舜帝。 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为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之一。据考舜为轩辕帝第九代孙,他创五弦之琴,设典乐,歌南风,开人类琴曲之先河。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竹书纪年》载:“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五十年陟。”据史料  相似文献   

5.
吕后自配食高庙以来,除中遭王莽代汉和赤眉军乱外,历10帝、180余年,均未受到人们的非议。然中元元年(56)冬十月,光武帝使司空告祠高庙,退吕后而进薄太后,以高祖薄夫人代替吕后配食高庙,这一举措看似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实则暗含一石二鸟之深意,即一是告诫外戚切勿擅权乱政,二是绝诸王觊觎皇位之念,从而为太子刘庄顺利登临大宝张本。  相似文献   

6.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是西汉王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在位23年。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17年。文景二帝都是比较贤明的君主,在汉高祖既定方针的基础上,励精图治,颁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西汉王...  相似文献   

7.
《史记》和《汉书》记载,汉文帝在位期间,匈奴三次入侵汉朝边境烧杀抢掠。通过考证贾谊“三表五饵”策与晁错“守边备塞”策,进而认为汉文帝三年匈奴右贤王侵寇事件的起因与贾谊献策有关;汉文帝十四年冬,老上单于大规模入侵汉朝边境的原因与汉文帝采纳晁错建言移民屯戍有关。与汉文帝三年右贤王事件发生时济北王兴居趁机反叛如出一辙,汉文帝十四年老上单于入侵汉朝边境时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诸侯叛乱事件,贾谊之死与这次被司马迁和班固避而未谈的诸侯叛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上古神话、宗教与历史传说里,都有帝喾存在。这个帝喾的本来面目究竟是副啥样的尊容,素来罕见有人研究。帝喾在古神话、宗教与历史传说领域,均系相当重要的角色。太史公《史记》把他名列上古“五帝”的第三位,《山海经》亦三见其名。然而,认真追索起来,不免令人感到茫然。谨严的学者徐旭生先生以治上古史驰名于世,论及帝喾,却只好说:“对于  相似文献   

9.
西汉时,由于吕氏外戚集团的崛起,导致了西汉功臣集团发动政变彻底翦灭了吕氏集团,并将惠帝子尽数诛除改立文帝。而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不在意人臣行生杀立废之事,所以,周勃作为政变的主要责任者受到汉文帝的打击实在是顺理成章,其结果自然是“绛侯系狱”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军臣单于即位年代,一般认为是汉文帝后元三年,也有少数人认为是汉文帝后元五年。经考证,上述二说不确,军臣单于当立于汉文帝后元四年。徐广最早得出了军臣单于立于汉文帝后元三年的结论,其根据不仅相当薄弱,且自相矛盾。从徐广引古本《史记·匈奴列传》可证传本《史记·匈奴列传》"后四岁,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之"岁"字当为"年"字的讹文。"后四年"就是汉文帝后元四年。从《汉书·匈奴传》亦可证军臣单于立于汉文帝后元四年。《翰苑》军臣单于"立四岁"引自《史记》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引自《汉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五、颂扬实践法家政治路线的秦皇汉武[原文]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注释] (一)始皇帝:即秦始皇,姓赢名政(公元前二五九年——一二一○年),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厚今薄古,勇于革新,第一个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自称始皇帝,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司幽[中]     
上回预告追随着青耕足迹,公子长琴与女伴男装的年轻药师相遇了。封王遇刺,让人们回想起司幽这个名字。她的先祖曾助瑞祥帝一统山河,自命为药师,想要做一济良药,拯救天下苍生,却因功高盖主,默默死去。她的父亲悬壶济世,却遭帝王杀害。即便如此,她依旧选择做一名药师。  相似文献   

13.
《庄子》"悬解"一词,源自对古老丧葬礼仪及安死精神的概念化提炼.在此基础上,庄子乃借取"悬车"("县舆")作为隐喻意象,来表达"安时处顺"的循道思想及伦理实践原则:一是"情之悬解"——絷束"形名"造成的生死情执,以让生命主体顺行天道之序;二是"帝之悬解"——悬置"形名""有为"政治实施方式,主以"无为""不用"理念来安治天下.要言之,庄子着重提出"悬解"这一思想范畴,乃旨在实现黜形名、尚无为的政治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一《离骚》在开端写:“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是名,高阳是氏,实指一人。高阳,在古籍传说中或指天帝,或指人,可见是从神话(My th)  相似文献   

15.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率兵攻打中原,杀死了汉朝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的都尉,掠走了很多百姓和牛羊。汉文帝非常着急,想要亲自带兵去攻打匈奴。由于群臣和太后的极力劝阻,文帝才没有去。  相似文献   

16.
对孔子的仁、孝等范畴提出了三结构六层面的解释,试图通过表层结构的句法、语义层面的具体解释,客观地再现孔子仁、孝范畴的本意;通过深层结构的网状、时代层面的义理解释,再现孔子思想逻辑结构中仁孝范畴的义理蕴含;通遗整体结构的历史、统一层面的真实解释,揭示仁孝范畴的整体本质;以便于对仁孝等范畴作出分析地吸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早期儒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曾子学派的仁孝关系无疑具有考察意义,其典型仁孝关系体现在以泛孝论为突出特色的孝思想之中.作为孝道起点的爱敬涉及两个层面:主体态度与对象利益,在前一层面,曾子学派发展出一种超越精神,即"忠"之概念,与此一层面之仁相呼应;在后一层面,其仁孝关系中以德致位、以德保位的主张产生了仁与孝的有益互动.但此互动受到孝道对象利益的限制,这种限制也体现在其敬身、保身、"谏诤从亲"及"谕父母于道"等思想中.  相似文献   

18.
“云间三子”是明末清初松江地区以陈子龙为核心、以李雯和宋徵舆为羽翼的一个文学群体。这个文学群体积极地展开文学活动 ,从诗到词 ,从创作到理论都多有建树 ,从而推进了松江地方文学的兴盛 ,使天下士子为之注目。“云间三子”文学群体于崇祯六年(1633)至崇祯十年(1637)逐步形成 ,尤其是崇祯八年(1635)、九年(1636)以及崇祯十年陈子龙奔丧归里之后至年底这段时间 ,陈、李、宋交往最为密切 ,文学活动最为频繁 ,作品频频结集。“云间三子”的形成在松江地方文学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它打破了几社社课诗的沉闷局面 ,促进了云间派诗歌的兴盛 ;其次 ,它创立了云间词派。“三子”词合集枟幽兰草枠的结集刊行 ,标志着云间词派的形成。经过“三子”的努力 ,云间词派成为明清词学革新的先驱 ,为清词全面复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释"帝"     
“帝”有“天子”即最高人主阶位之尊。帝字本象以水滴注束木(母)形,为殷人致雨“令雨”之巫术。“周因於殷礼”又“有损益”,乃改帝为谛,改水滴束木为束茅缩酒灌地降神之灌裸裸枪辛勺等诸礼仪式。又改帝为天父称号“皇天上帝”之帝,至秦而后,又为人主皇帝之帝。故,在家天下的社会体系中,天子直系嗣君为嫡,其姓为“国家”之“国姓”,其他庶姓即众姓百姓,皆为天子之“子民”。因之,在宗法制社会中的至上者号皇帝即祖宗。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见家谱资料、地方志、文集等,从张居正社会家世对张居正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辨,张居正回乡葬妻时间应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而非徐学谟任荆州知府时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张懋修、张允修应为张居正第三子、第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