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若平  王健  黄碧  颜欢 《社会学》2006,(4):17-22
城市流浪乞讨人口管理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实现了从强制收容遣送到自愿救助管理的根本性转变。新办法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二院)是成都市民政局直属的综合性福利事业单位,成立于1961年,主要为“三无”老人、孤残青少年、流浪乞讨人员、社会疗养老年人等提供护理、康复、理论实证研究、培训等综合性服务的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在去年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后,出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显示该法规存在一定的漏洞,反而变成某些不法分子操纵乞丐的“保护法”,使乞丐的数目愈来愈多,不少大城市已经出现外来人员刑事发案率大幅上升的情况。因此,既保障公民最起码的  相似文献   

5.
林枫  蒋荣华 《社会学》2004,(4):22-27
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体现了政府对乞丐工作的立足点由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救助,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佐证。但救助管理办法作为一种普遍化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6.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直接面向最底层社会弱势群体的具有福利性、保障性、服务性的工作,对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消减社会问题风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提升政府服务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反思和注意的是,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在"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民政主管、社会参与"格局下'虽然建立起以民政救助机构为主体的救助工作体系,但社会参与严重不足. 在梳理和分析近年有关救助事件,尤其是流浪儿童救助事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审视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政策和实践.2011年1月,全国出现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联合优酷拍客发起的"解救乞讨儿童"公益行动;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发生无人看管的2岁小女孩被两车碾压后,18名路人无人施救的悲剧;2012年11月,贵州毕节发生了5名儿童在垃圾桶取暖窒息而死的悲剧;2013年1月,河南兰考发生了社会个人收养的弃婴因火灾造成7死1伤的悲剧,随后又在湖南长沙发生记者装扮流浪人员暗访遭捆绑的闹剧.  相似文献   

7.
山峰 《老年世界》2011,(9):41-41
观在的医疗广告问题很严重,很多广告做得和新闻报道一样,病人很难辨别真伪。我只想告诉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如果有对疑难病的新研究进展,一定是大医院,绝不是广告中所说的“xx专科医院”“xx专治疑难病”等的宣传。什么是大医院?简单地说就是指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门上都有标志。国家每年要在疑难病的治疗方面给这些医院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医生每年都要和国际上的同行开几次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8.
不知不觉,我被派驻来医院工作已经一年有余,协助医院在三无患者、自杀未遂患者、工伤患者、孕产科患者等方面重点跟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重点跟进且感触最深的就属三无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常见的三无患者会有认知、精神、言语等障碍,或是有各种社会性的心理障碍,介入角度较窄,介入持续时间长,效果体现较滞后.但社工还是与院方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对其情况进行分析,联系包括社会救助、精神治疗、康复训练等资源,提供日常陪伴、生活照料、资料评估等服务.经过一年的工作模式探索,我们也总结出了三无患者的相关救助模式,并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解决困难.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针对收容遣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至民政部领导,下至各地收容遣送站的工作人员,对收容遣送工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现行的法规和政策不配套,具体工作部门又存在人财物短缺等因素,因此各地区在开展工作中都有一定难度。由于收容遣送工作具有治安管理性、救济性、行政管理性和教育性等多元化管理性质,所以,笔者以为当前解脱收容遣送工作困境的出路应该是严格审查收容对象,改进遣送方式方法。一、严格审查收容对象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规定的收容对象有…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1982年颁布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通过收容和遣返原籍的办法解决流浪乞讨问题。尽管收容遣送制度具有良好的初衷,20多年的实践逐渐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端——各地收容所并不能保证所有收治人员都受到人道待遇。根据行政处罚法第9条,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只能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设定,2000年实施的立法法第8条进一步明确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必须通过法律才能规定,且法律不得将这项权力委托给国务院行使,收容遣送显然是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收容遣送办法》的制定主体显然不合法。  相似文献   

11.
年初一场沸沸扬扬的微博打拐,让流浪乞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今年两会,“困境儿童保护”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编     
《老年人》2003,(12)
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了,但人们关注和期待的违宪审查机制似乎被回避了。也许违宪审查制度涉及更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更深刻的意识形态,只能绕着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请求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审查,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腾彪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让人敬佩。他认为,“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小偷虽然是道德意义上的“坏人”,但未经法院审判和处罚,仍然享有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人身权,任何侵犯小偷人身权的行为,一样是为法律所禁止的。———某些地方为了警示大众,将小偷的照…  相似文献   

13.
征婚     
一位86岁高龄的华侨老先生,平素健康,极少生病,还时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此次回国旅游,不料刚到广州,就突然发生腹痛,3小时后到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鉴于起病短,诊断明确,病人年龄虽大,但身体状况良好,医生决定手术治疗。入院5小时后,其家属由境外赶到。当时,患者及家属均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靠打针服药来渡过难关。医生劝说无效,只能采取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2003年8月1日,中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旧的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救助的自愿原则是此次变革的关键。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国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重视与保护,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近日,江西高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退回车祸伤者家属的500元红包,却被伤者家人误以为得了肇事司机的好处。后来,这位医生鉴于伤者已经治愈,给出"可以考虑出院了"的建议,更是加剧了伤者家属的这种猜疑。这天,伤者的两名家人在医院门口堵住医生,对其大打出手。医生退还病人红包被打,反讽出一种社会现实——患者必须给医生送红包  相似文献   

16.
75岁的吕先生一天突然发生腹痛,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鉴于起病短,诊断明确,病人年龄虽大,但身体状况良好,医生决定手术治疗。当时,患者及家属均抱着侥幸心理,希望靠打针服药来度过难关。医生劝说无效,只能采取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该条文实施后在学术界引发了各种讨论,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流浪未成年人的监护权如何行使以及由谁行使的难题。而且,对于临时监护责任的性质、临时监护责任与监护权之间的关系、临时监护责任从何时开始至何时结束等问题,研究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医院病了     
西贝 《老年世界》2006,(7):13-13
医院病了。病原体:孔方兄临床症状:各科一致向“钱”看;大处方;收“红包”;动辄X光拍片、心电图、B超、彩超、CT全面检查;吃回扣或提成;授意病家送红包或宴请;临床医生以各种名义“建议”使用自费药;特级护理患者由其家属24小时陪护;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23日,吉林省唯一一家免费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生活护理指导及心理一灵性照顾的临终关怀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正式成立。我被分配到宁养院做社工。当时,“社工”这两个字对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7年的我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带着几分不情愿、紧张而又有点期待、兴奋的心情,我承担了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健康》2010,(9):16-17
【主持人】临床中,很多癌症患者确诊后.往往要向医生询问自己还能活多久——患者家属往往也要问这个问题。而医生呢,顺口会给出一个大体的生存日期:三年,一年,半年,三个月……患者及家属往往以此为依据,决定继续治疗还是及早准备后事。那么医生的这个预测根据是什么?准确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