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人赫德是中国近代海关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中、英近代史和中英关系史上显赫一时、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于1854年应英国外交部招聘,来到中国充任领事馆编外议员。9年后,即1863年,受命担任草创时期的中国海关首脑——总税务司,一直到1908年离开中国返英,1911年逝世,掌握海关大权近半个世纪。在他执掌海关这五十年期间,中国近代海关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系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业务运作制度,并逐渐发展成一个号称“国际官厅“的“独立王国”。海关开展的业务非常庞杂,以征收对外贸易关税、监督对外贸易为核心,兼办船政、气象、检疫、引水、灯塔、航标等海事,还经办外债、内债、赔款、以及邮政为主的洋务,从事大量的业余外交活动。业务广泛渗透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很广泛、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中,北京香山慈幼院是办得最为成功的一个。与中国早期的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一样,香山慈幼院也是纯民间性质的。  相似文献   

3.
邢帅 《现代交际》2014,(4):12-12
近代撒拉族社会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研究属于政治社会史的范畴,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不仅为研究我国近代民族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拓宽了撒拉族社会的研究领域,并且对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对于我国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权力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历史阶段为界限,分别叙述并分析晚清以前、晚清时期及民国时期撒拉族社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并对各个阶段二者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4.
赵永文  ;赵宗文 《现代妇女》2014,(12):I0033-I0034
赋税制度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内容,能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中国近代赋税制度经历了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三个时期的变迁,与传统赋税制度相比,有新的特点。因此,对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具有重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以来,上海便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它是中国各个领域近代化尤其是近代社会文化的见证。我们可以透过近代以来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变化,便可以证明这个观点。而服饰历来是涉面较广,最能够直观与快速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时尚变化的要素之一。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中国近代上海女性的服饰变化彰显了时代的变迁,并活灵活现地反映了都市女性生活的场景,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沪江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社会学专业的高校,更是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最早的高校,其所创办的沪东公社可称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社会服务机构。因而,对沪江大学社会工作实习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对今天高校教师领办社会服务机构有着比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内容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是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受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影响,并吸取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营养而形成的,以理性主义价值观为准则,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主张、观点、意愿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胡峪龙 《职业时空》2012,(7):155-157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即使在今天来看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有两个活跃时期,一个时期是近代中国,另一活跃时期是当代中国,无论是近代中国还是当代中国的思想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民族主义活动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王友琛  杜恒义 《现代交际》2023,(2):75-81+123
中国哲学萌芽于商周时期,成形于春秋末期,在明清之际至五四运动时期开始重建本体论。这一哲学变革是吸纳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分式和主体性原则,并辩证赋予其西方式内涵。中国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式重建本体论,实现了对人之主体生存的本体论观照。同时,将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结合,通过对主客二分式认识论的吸纳与转化,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开辟了一条吸纳并超越西方近代主客二分式的哲学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传媒公共性的产生,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近代早期报刊公共性的萌芽.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推动公共性的生长.国民党统治期间,公共空间得以拓展.传统士大夫阶层和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中国近代特殊的政治结构使得中国传媒公共性的生成与演变区别于西方,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社会控制系统与赌博之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权力之禁,家庭、宗族及村社之禁,社会组织、团体之禁,舆论之禁等方面对近代中国的禁赌状况作了大致勾勒。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在对赌博的防范和治理上尽管收效甚微,但仍有不乏成功的经验,尤其有不少独到的办法值得一书。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社会控制系统已经残缺和衰朽,反而明禁实弛,愈禁愈滥。作者指出,禁止赌博除了文化价值系统的调适外,更主要取决于社会控制系统和整个社会运行机制是否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医疗社会史领域,对于疾病与社会、文化乃至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关系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兴趣。本文以近代杭州的麻风救治为例,旨在探讨福音医学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关联性。文章认为,在近代中国,福音医学是麻风病救治的绝对主导,通过为麻风病患筑家园、求福音和谋国族,传教士为近代中国带来了不同于明、清时期中国麻风救治传统的卫生现代性,即传教士抛弃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强制隔离制度,在人道隔离中,疗身与疗灵并举,使麻风病患在卫生慈善机构中得到有效救治与养老。  相似文献   

13.
近代消费习俗的新趋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历代统治者尽管实际上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但在口头上也不得不经常标榜勤俭,一般民众更是将其作为治家理家的原则。“成由勤俭败由奢”, 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但是到了近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的消费习俗在城市社会生活中逐渐出现了以下几种新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4.
近代翻译活动在“西学东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翻译基本上以甲午为界,从前期的实用技术为主到后来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学术翻译,体现了近代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发展的过程,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后期翻译中,出现一批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单纯将翻译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或者是文化传播,而且作为一项思想启蒙、服务政治的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介绍的西方学说理论打破了传统文化一统格局.使近代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特定时代背景来分析翻译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翻译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农村妇女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之一,数量巨大、分布较广,因此,对近代农村妇女进行研究,则可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常"与"变"有一另面的认识。一方面,伴随着近代的思想启蒙与解放,男女平等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女性无论在婚姻、教育还是职业领域均获得了比以往更加广泛的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农村妇女因其处于偏远的乡村地区,宗族势力较为强大,并且交通闭塞,旧思想不易被改变、新思潮又难以及时被传播,所以近代中国农村妇女又不得不受到不平等的对待。通过对近代报刊有关农村妇女的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对近代农村妇女的这种处境有一真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伍弱文 《老年人》2008,(2):40-41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说:“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4个人,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纺织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其中,范旭东是湖南湘阴人。他怀抱实业救国的抱负,一生致力于兴办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先后在天津、南京等地创办了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南京铔厂和黄海化工研究社,填补了我国化学工业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社会立法的源头就是对贫困群体的救助,近代中国的社会立法也是从社会救助立法开始的。中国的社会救助立法分为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民国时期的社会救助立法,后一阶段则是新中国的社会救助立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实现了由近代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认真总结这一历史性、民族性、制度性转型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的起源:韦伯城市社会学的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权是近代政治的一个核心概念;西方晚期中古城市是别具特性的近代公民权的发源地。通过对韦伯之城市研究的某种重构式的解读,本文分析指出,借助于东西城市的比较研究和中世纪城市与古代城市的比较研究,借助于其城市社会学中潜在的宗教之维,韦伯向我们展示了西方中古城市何以能孕育出近代民主公民权制度之雏形的结构的、经济的、文化的条件。韦伯关于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之起源的分析架构,对于我们理解、认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以及近期一些与公民权有关的理论和国内一些相关研究,都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源轶事     
陈杨桂 《老年人》2007,(5):40-40
魏源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和富国强兵之道的探索.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开中国近代东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新风。魏源一生好学,著作等身。在他的家乡邵阳,至今仍流传着他的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