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莞市虎门镇新湾社区有1700多户家庭从事海上作业,由于家长们长时间出海捕鱼,与子女缺乏沟通,。导致对子女的关怀和家庭功能缺失,引发了青少年孤独、敏感、逃学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为填补教育的不足,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渔区留守儿童、青少年军营成长之旅”,通过“勋章激励机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升安全感。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10,(17):44-4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舞台。良好的家庭气氛,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成员亲密无间、和睦相处,不仅可以共享天伦之乐,而且可以消除在社会活动、学习和工作中引起的心理紧张及疲劳,可以缓解由于社会生活造成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儿童背后是自闭症儿童家庭问题。本文从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负性心理的角度入手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负性心理会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并提出了应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负性心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青少年同性恋问题日渐突出。家庭关系、家长的抚养方式、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以及大众传媒成为引发青少年同性恋倾向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通过分析这些成因,希望为学校、家长以及心理工作者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青少年同性恋倾向的发生以及帮助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走出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2月6日,浙江宁波市海曙区“特殊教育社会工作服务点”在达敏学校成立,这是宁波首次在特殊教育领域开展社工服务。据介绍,今后,特殊教育社会工作服务点将着重为达敏学校以及海曙区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家长提供自我情绪管理的指导和精神上的支持,通过开展“阳光心情”系列小组活动及家庭讲座和心理辅导,让家长们能够获得专业指导,并且提供彼此交流、互相帮助的平台,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由多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合作创办,面向有自卑自闭、沉迷网络、叛逆暴力、厌学贪玩等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学校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指导,结合认知行为训练,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和行为困境。同时同步制定家庭培训方案,修正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王国利 《公关世界》2023,(5):124-125
学生厌学心理一直困扰着家长和教师,严重影响着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通力协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本文针对中职造价班级学生厌学,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职生厌学问题的心理及家庭成因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都市“草食男”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新人类.这群青年男性在特殊的生活境遇中长大,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心理诉求,但同时也陷入了自我问题、婚恋两难、人际疏离的生存困境,对此,教育者包括家庭成员、学校教师及其领导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应承担起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生存困境的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恒爱家园社工服务中心现有13名社工,其中有6位是专职,其他7人为兼职。负责人王丛品曾经做过二十多年的建筑设计师,后来她发现人们在生活中有很多苦恼,并逐渐产生了帮助人们摆脱苦恼和困境的想法。她先是办了一个叫做女子学堂的机构,开展女性婚姻、形象、礼仪、养生等方面的培训,并经过学习考取了中级心理咨询师和三级家庭婚姻咨询师证书。2012年底,她和几个朋友听说社工是专业帮助别人的职业,于是就萌生了考取社工师职业水平证书的想法。取得证书之后,因为偶然的机会,她们接触到了河北省社会工作促进会的“暖心续航”——关爱失独家庭公益项目。从此,她们把女子学堂的项目放下,投入到了关爱失独家庭这项事业。  相似文献   

10.
在寄养儿童离开寄养家庭的过程中,寄养儿童和寄养家长先前的生活状况会发生明显变化,很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为纽带的人类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和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内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60名四川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茂县受灾儿童进行了研究,以揭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具有可行性的心理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儿童在生活事件量表的受惩罚和其他因子上存在差异,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在心理韧性上平均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2.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存在负相关;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且与心理韧性中的积极认知、目标专注存在显著正相关;5.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支持是儿童心理韧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象,上海浦东新区践行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从2009年起通过政社合作的方式,委托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孵化婚姻家庭指导项目。2010年6月进入浦东市民中心婚姻登记处,建立家庭健康工作室,开展婚姻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服务。2011年6月正式注册为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以下简称睿家),它是上海市首家从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为主的专业性社工组织。由婚姻家庭指导师、亲子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律师和社会工作者等高素质专业人士,经过专业培训所组成的工作团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家庭和谐幸福为核心,提供全方位的婚姻家庭辅导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王君君 《职业时空》2008,4(3):30-31
在目前的就业困境下,以新模式、新机制创办的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更加严峻,已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并衍生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着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分析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客观状况,把握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对就业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的视角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都属于平衡型家庭.其次是中间型家庭.而极端型家庭只占较小的比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随着被留守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儿童被留守的时间越长,家庭功能得分趋于下降;6岁以前就被留守的农村儿童,其家庭亲密度较低;无论是家庭亲密度还是适应性,留守儿童都要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和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变量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或共处时间和空间的减少.都会妨碍家庭成员相互间的情感关系和家庭系统的应对能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家庭成员就应该彼此多联系.在情感上相互支持,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家庭功能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儿童权利家庭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家长、儿童教师进行儿童权利家庭保护问卷调查,来探讨当前上海地区儿童权利的家庭保护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总体上,上海地区的家长与儿童对儿童权利受到保护的感知存在一致性,都认为儿童权利受到了较好保护,但在一致的基础上,对具体权利的感知上,儿童与家长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2.上海地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较高,对《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身哪些权利受到保护以及如何保护自身的权利都比较了解。3.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家长保护儿童权利的意识可能是影响儿童权利保护现状的主要因素。它们显著影响着儿童各个层面权利保护的现状。4.儿童性别、儿童年龄、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等客观因素,对儿童与家长对儿童保护权利的感知都存在不同的影响,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家长性别、家长文化、经济收入水平仅仅影响家长对儿童权利保护的感知。5.在儿童享有的权利中,参与权受到的保护状况只受儿童性别的影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儿童与家长对此项权利的衡量标准可能具有一致性。6.家长对孩子在学校教育权的关心只是出于自己是否关心孩子的成绩,而不是家长意识到这是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女生张某,英语系大三女生,21岁。因为失眠以及失眠引起的健康问题前来求助。求助者的主要症状为失眠、焦虑、抑郁。自知力完整。有很强的求治动机。经过心理咨询师收集张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诊断张某为一般心理问题(失眠症),咨询师与张某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张某调整.基本解决了张某的心理问题,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所谓高风险家庭是指家庭因面临多重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问题,致使家庭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无法获得适当的生活照顾而使其正常的身心社会发展可能会受到危害的家庭。与单纯的经济贫困家庭相比,高风险家庭无法仅仅通过经济补助就可帮助家庭正常运作。诸如2013年6月22日发生在江苏南京两女童疑似饿死家中的惨剧,  相似文献   

19.
Q: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该怎样定位 A: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要觉察自我、悦纳自我、客观接受外界环境。避免主观上的认知和评判,要客观地分清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和不良的情绪做朋友,在正常的状态下接纳“受访者”的倾诉。只有这样心理咨询师才能获得幸福,当事人才能得到最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流浪儿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但是,与物质方面的救助相比,流浪儿童心理救助比较缺失。通过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流浪儿童的调查发现,流浪儿童在进站、住站、出站三个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需要结合流浪儿童救助站的现有条件,设计符合流浪儿童心理需求、对流浪儿童有切实有效作用的心理救助服务的方式和方法,预防和减少流浪儿童重复流浪心理的形成,更好地实现流浪儿童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