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豫剧,在行的人想必对“常香玉”的作品耳熟能详,“常香玉”这三个字可是戏曲界的金字招牌,因此她的嫡传弟子“小香玉”也颇受人们关注和宠爱。近闻常香玉在一年前去世时,有个遗嘱:收回给孙女陈百玲取的“小香玉”这个艺名。这一举动引起许多人不解和疑惑。众所周知,常香玉是有名的豫剧艺术家,对豫剧的发展创新有着重大贡献,她与她培养的小孙女更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为什么要收回自己一手培养的小孙女的艺名呢,又是为什么她的这一举动在自己去世一年后才被公开披露呢?听专业人士说常香玉当初给孙女陈百玲起艺名为小香玉,是希望她把常…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逝世一周年前夕,我们慕名来到河南,寻访这位演绎了传奇人生的戏剧大师的家乡——河南省巩义市,我们将造访常香玉的家乡南河渡镇,刚好市委宣传部的潘新红部长去南河渡镇安排常香玉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我们便随车同行。南河渡镇离市区不远,乘车北行越过洛河大桥,沿邙山脚下的公路东南行二十分钟,来到一个叫南河渡的临河村庄。我们沿着河走,脚下的堤岸是用本地的红色石块垒砌起来的一段堤坝,直至走到堤坝的中间,潘部长才笑着对我们说:“这就是有名的香玉坝!”这是一段约二十丈长,向河里略微突起的石坝,比起今天的许多…  相似文献   

3.
提起北大的焦国标大家都不陌生,他不光是中国“精英”中的一位佼佼者,而且更以忘情地歌颂美国侵伊而名声大噪。如今他果然如愿以偿地“走向世界”了,成了“美国国家基金会访问学者”。近日他在美国撰文批评著名爱国艺术家常香玉,认为她抗美援朝时捐献一架飞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对于那场美国人提起来就难受的战争, 他痛惜“伟大的美国为何不像满清  相似文献   

4.
“豫剧皇后”常香玉卯年走过的舞台道路,在豫剧发展史上写下了空前的一笔:13岁即出演全套新编《西厢记》,名震汴梁;一生演出了初0多出豫剧,塑造了众多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流传极广的“红娘、白素贞、花木兰”三个形象被观众爱称为常香玉的“红”、“白”、“花”;1951年  相似文献   

5.
桑振君传     
<正>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豫剧名旦六大家屮,只有她和常香玉受组织委派,赴朝慰问志愿军20世纪50年代,她曾与常香玉在《河南日报》公开"论战"她先后两次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出《打金枝》她引荐女婿牛得草,经田汉介绍,拜京剧名丑萧长华为师  相似文献   

6.
桑振君传     
<正>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豫剧名旦六大家中,只有她和常香玉受组织委派,赴朝慰问志愿军20世纪50年代,她曾与常香玉在《河南日报》公幵"论战"她先后两次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出《打金枝》她引荐女婿牛得草,经田汉介绍,拜京剧名丑萧长华为师她执教培养出四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相似文献   

7.
姚绍辉  陶莹 《老友》2008,(6):40-40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消息传来,举国震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相隔千里的赣鄱大地也涌起了滚滚捐献爱心的热潮。5月14日下午,在革命摇篮井冈山下的吉安市,记者目睹了一场令  相似文献   

8.
我的殡葬观     
汪永宁 《老友》2014,(8):24-24
正1987年在我57岁时,我看到景德镇市下发的有关捐献遗体的文件后,就向市红十字会申请办理了遗体捐献事宜。2012年,我又向省红十字会申请。2014年5月,我得到了省红十字会颁发的纪念卡。20多年前,很多人的思想还比较禁锢,申请遗体捐献的人屈指可数,我算是景市第一人。当时《红十字报》和《景德镇日报》的记者都采访我并作了报道。我自愿捐献遗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父母影响。我读小学时,父亲常说火葬好,棺葬会  相似文献   

9.
在工人无法控制愤怒情绪的情况下,把儿子藏在东北奶奶家,再把自己做抵押,从私人朋友那里借钱结束工程——1992年,在一家建筑公司担任副处长的李香玉经历了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一幕。事情的起因是,李香玉所在的公司承揽了一家饭店的装修工程,李香玉负责工地管理和监督工程进展。工程快结束时,李香玉发现,处长把大笔工程款挪作他用,不仅工程无法继续,而且愤怒的工人还追着李香玉要工钱。  相似文献   

10.
从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算起,已经过去了60个年头,直到今天,一提起捐飞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常香玉……回望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回忆。  相似文献   

11.
1951年6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新华社播发的《李顺达建议山西农民捐献飞机两架》的倡议。一场轰轰烈烈的努力增加生产,抗美援朝,爱国捐献活动在中国农民中开展起来。9月,李顺达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特邀各界代表一起吃饭。和毛主席同桌吃饭的有农民、工人、军烈属、  相似文献   

12.
贾晓明 《21世纪》2010,(3):47-48
个人举办赈灾筹资义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戏剧界的艺术大师如梅兰芳、常香玉等就多次举办这样的活动。现在,这种赈灾筹资义演更成为我国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的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也早已为演艺界以及社会各界所熟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1日,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出台。这一天,一例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手术在杭州市进行:来自全国各地顶尖级的专家共同协作,为一个脑死亡患者进行肝脏、肾脏、眼角膜和心脏同时摘除和移植手术。供者是国内第一个成功捐献心脏的脑死亡患者,同时也是我国捐献器官最多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对于器官捐献认知?态度?意愿的差异,并探讨影响器官捐献意愿的独立因素,采用自制问卷对2017年12月—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241名住院患者(家属)和20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医务工作者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显著高于患者群体(P < 0.001),而两组人群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愿意身后捐献器官差异均不显著(P=0.17,P=0.44)?Logistic回归显示,促成身后捐献器官的因素包括年龄≤35岁,认为器官捐献是高尚的事情,以及对器官捐献持赞同态度?建议将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纳入医学教育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捐献意愿,进而影响社会民众,促进我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常回头看看     
雷一吉 《老友》2008,(10):1-1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了年轻一代对长辈们的孝敬之情。我这篇《常回头看看》,是怀着感恩之心,感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了繁荣昌盛,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6.
崇高的约定     
2003年11月,武汉市同济医院陈忠华教授,主持了我国首例儿童脑死亡无偿捐献肾移植手术,由此,两例尿毒症患儿获得新生。而当年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器官捐献者的家属始终未曾露面。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捐献?陈教授和捐献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约定?  相似文献   

17.
千寻 《新天地》2012,(7):8-9
于佐良是一位83岁的老人,他不但决定在自己身后捐献出遗体,还劝说患癌症的女儿捐献遗体。8年前,他和几位高龄同伴在沈阳成立了中国首家遗体捐献志愿者俱乐部。8年来,于老带领同伴,忍受着他人的白眼、冷遇,甚至侮辱,坚持不懈地进行劝捐工作,谱写了一曲"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银发赞歌——  相似文献   

18.
豫剧常派艺术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它的形成有一个艺术积累的过程,从豫西调到豫西调和豫东调的融合,再到借鉴引进其他剧种和民歌的精华,再到豫剧自身板式的混用,常派逐渐把自己锤炼成为一门集大成的艺术。常派艺术凝聚了常香玉一生的心血,也是一代豫剧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在人体器官捐献上并未强制要求器官捐献者对器官捐献予以登记,在其他各省的条例之中则要求器官捐献者对器官捐献予以登记.器官的捐献与否纯属自然人私人事务,器官捐献登记对捐献者效力较弱且不是扩大器官来源的途径,器官捐献登记会主动或被动地将部分潜在的捐献者排除在捐献大门之外,此外,对做出捐献登记的捐献者隐私权保护亦堪忧.因此应当对硬性的器官捐献登记予以否定,更多的转向关注捐献者的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心人的需要。应用到新闻学上,就是要求以人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关注人情和人性。文章以典型人物常香玉和许震超的报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即:新闻事件的选取要全面和平衡,要注意角度,要符合人物个性,分析人本主义在典型报道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