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绿江是一条美丽的江,也是一条不寻常的江。不论是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同志,还是看过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唱过志愿军军歌的年轻人,一提起鸭绿江,无不联想到的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然而,这里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夏秋之际,我们有幸来到鸭绿江畔,游览了这个新兴的旅游胜地。 伫立在横跨辽宁省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之间的鸭绿江大桥上,那“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又回荡在我们的耳畔,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走向  相似文献   

2.
卡扎菲发火了。“在利比亚,我们的敌人已经被粉碎,可是他们如果重新出现,我们得准备消灭他们。”卡扎菲说。今年8月31日,在成为利比亚最高元首37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卡扎菲在电视上向全国人民宣布:如果敌人想发动政治改革,他就要消灭他们。  相似文献   

3.
我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重温毛主席《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光辉著作,心情激动,思潮起伏,好像又飞过我曾跨越过的鸭绿江,飞向我曾饮过水的大同江……。二十多年前,在那战云笼罩,炮火连天的三千里江山,在那“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抗美援朝战场,我们高举毛主席的旗帜,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同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团结一致并肩战斗,去战胜困难,战胜敌人,赢得胜利的情景,又重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姜廷玉 《百姓生活》2013,(10):57-58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上句,为运动战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共歼敌23万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至“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毛主席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接着率领起义武装向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航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里程碑。在毛主席开辟的这条航线的指引下,经过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大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学习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的伟大革命实践,对于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48年10月初,徐向前元帅领导的华北第十八兵团解放了山西境内的大部地区,逐渐向阎锡山的老巢太原逼近。但敌人并不甘心失败,纠集残敌进行顽抗。当时,我连的任务是消灭武宿飞机场周围的敌人。由于离敌人较近,所以每天都要和敌人进行数次肉搏战。此间,敌人的飞机也不断低空向我军轮番轰炸扫射。由于转战频繁,前沿阵地的部队和炊事班失去了联系,我连战士已三天没吃上饭  相似文献   

7.
罗铮  牛辉 《中华魂》2014,(8):10-13
正3月28日上午9时30分,从韩国飞来的专机穿透云雾,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跑道上,韩国政府向中方移交的437具志愿军烈士的遗骸抵达国内。在异国他乡沉睡60多年后,这些当年满怀豪情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军人,终于回家了。巨大的轰鸣声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6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相似文献   

8.
杨佩瑾 《老友》2013,(9):23-24
我们从仙女洞出发,当天就到了63军军部驻地。途中,带队的同志自豪地向我们谈起63军的辉煌战绩:第五次战役时,仅10分钟就突破了敌人严密设防的临津江天险;在突袭英国皇家军队第29旅时,全歼"两个帽徽"的精锐格罗斯特营;战士刘光子一个人冲入英军阵地,俘敌63人;在惨烈的铁原阻击战中,连长郭恩志率42名战士,打垮敌人一个加强团的13次冲锋,歼敌800余名……听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9.
1.引言 1.1 先看下面两个句子: (1)我们打了敌人的埋伏。 (2)我们中了敌人的埋伏。(1)句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句式,它可以变换成:敌人被我们打了埋伏。  相似文献   

10.
武俊生 《山西老年》2010,(11):15-15
1953年7月13日,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夏季反击战役打响。此次战役,我们一九九师的任务是夺取敌人的主要阵地轿岩山,啃掉这块硬骨头。轿岩山位于金城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这一文献的各个部份都贯注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它教导我们如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如何抓住事物本质和主流而不被现象迷惑,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工作和思维。(1)毛泽东同志在对敌斗争中,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公  相似文献   

12.
正一九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上午十点,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公报:"联合国军已开始发动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随后他亲自乘坐飞机从东京飞至朝鲜上空,以便亲自侦察朝鲜北部的地形,以及寻找志愿军行动的迹象,但是除了乡野、山丘以及冰封的鸭绿江面,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返回东京总部后,麦克阿瑟即对部队发布广播讲话,断言:"中国人现在没有参战,战争在两个星期之内就会结束。要迅速打到鸭绿江,让孩子们(指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他的这次攻势也因此被称为"圣诞节回国攻势"。发现敌军正在上钩,彭德怀十分高兴。他胸有成竹地对司令部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去年到现在快一年了。“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经过一年的巩固,健全地发展、壮大。如今这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的太阳升得更高了。它的灿烂光辉,光芒万丈,照亮着中国的大地。这不能不引起敌人加倍地仇恨。尽管帝国主义者一开始就向我们人民公社进行了最恶毒、最无耻的诬蔑和攻击,但是我们人民公社却并没有被敌人咒骂倒,它一直生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以来,清朝统治者在封禁政策和中朝宗藩关系的影响下,在柳条边和鸭绿江之间保留了大量的森林地带。保留森林区域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隔离鸭绿江两岸的居民往来以维持一个中朝间的缓冲区,展现清朝"柔远之仁"。然而,19世纪末,东北成为了全球势力交锋和竞争的场所。在沙俄的压力和国内饥荒的困扰下,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政策,鼓励移民,并开放鸭绿江森林用于商业伐木。与此同时,日本为了应对国内的马尔萨斯陷阱,将朝鲜半岛和清朝的东北视作扩张目标。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其在东北亚的地位,也为其对鸭绿江森林的军事控制和资源管理铺平了道路。随着1908年中日鸭绿江采木公司的成立,日本在中朝边境的林业发展中发挥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以日俄战争前后鸭绿江右岸森林为例,着重考察林业发展过程中的森林消长与边疆形态的关联,试从森林的视角重审东北边疆近代化的过程,讨论有关森林的商业、交涉与冲突如何内化为劳资纠纷,并重塑边疆森林秩序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1953年初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团配合友军攻打无名高地,我们卫生队也紧随其后。在我们前面的两座山头就是敌人盘踞的16号高地和17号高地。通往前线的路口和桥梁被敌人的炮火封锁,因此常有伤亡发生。战士们打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及时抢救伤员。  相似文献   

16.
在上甘岭前线 上甘岭战役,长达43天,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激烈争战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战役集中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上进行,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0万,炮兵火力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这次战役,是我军与当时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装备敌人比素质、比智慧、比战力的一次全面较量,而最终是我们打败了敌人。 1952年10月14日,敌人动用美7师、南朝鲜军2师,7个营兵力,在火炮、坦克、飞机的支援下,分6路向金化北面,五圣山前沿我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两个连的阵地,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敌人攻击的我军阵地是597.9高地和  相似文献   

17.
五次战役     
《源流》2010,(21)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7日)中国在1950年7月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包含38、39、40、42等4个军,这些部队都是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在国内解放战争中久经考验。10月19日,志愿军的首批部队40军在夜色掩护下,跨过鸭绿江,秘密进入了朝鲜。1950年10月25日,40军在云山以北及温井附近与韩军第6师发生接触,击退和全歼韩军各一个营。此后4天,40军又在温井附近地区歼灭韩军第6师大部和第8师2个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韩军第6师第7团系从鸭绿江边楚山镇折返,联合国军开始尝到分兵冒进的苦果。  相似文献   

18.
《〈鲁迅书信集〉补遗》(《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文学”第六十期,以下简称《补遗》),是新搜集到的鲁迅后期十五封信。鲁迅后期的战斗特点,是以马列主义为武器,彻底进击“正面的敌人”与革命内部的“蛀虫”,努力为无产阶级革命和革命文艺事业添砖加瓦。《补遗》也体现了鲁迅这种伟大共产主义者的特色。和鲁迅的其它著作一样,它是我们研究鲁迅思想和作品的珍贵资料,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鲁迅精神、同敌人进行斗争的重要武器,是我们用于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文艺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国民党军驻云南的第八军和二十六军本来准备南撤,向海南岛退却,闻此消息后,便调头北上,准备攻打昆明,收拾卢汉。卢汉手中有13个保安团,没有打过仗,战斗力弱,抗击两个正规军,自然是以卵击石。卢汉无奈,便向我二野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告急求援。二野首长就命我们四兵团提前进军云南,以保障云南和平解放成功。于是我们部队日夜兼程,轻装急进。靠国境线取道崎岖山路直插滇南。走这条线可以断敌退路,昆明之危自然化险为夷。敌人闻风放弃攻取昆明计划,迅速又调头南逃。当我先遣部队刚踏进云南边境时,…  相似文献   

20.
捉舌头     
在1952年10月份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任志愿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四师侦察连副指导员。 那天,我们就要由坑道转人进攻,恢复表面阵地,但对面六号阵地的敌人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士兵情况有无变化,我们不太清楚,为确保我一O六团攻击顺利,减少进攻中的伤亡,首长命令我们再次深入敌人阵地侦察,摸清防御情况,方便时可捉一“舌头”回来。 深夜,万籁俱寂,只有敌人的探照灯不时扫过我方坑道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