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父亲在位"研究正在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父亲在位定义为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父亲在位由四个维度组成:孩子内心的父亲感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孩子父亲在位的其他影响;与父亲相关的文化和宗教信念对父亲在位的影响。父亲在位理论模型由孩子心理父亲在位各维度的同心圆组成。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父亲在位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和父子关系研究都有一定启示,父亲在位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詹兆园 《老友》2009,(11):40-40
在我心中,父亲是真正的孝子。父亲大学毕业后,除了在抚州市区工作的短暂几年外,与祖母离多聚少。父亲下放后,由于农村条件十分艰苦,刚开始时父亲并未接祖母过来。但没过多久,父亲考虑到祖母年迈  相似文献   

3.
    
父亲从乡下赶到城里的时候,路远刚刚吃了早饭推着车子要去学校。父亲留着村里人的那种光头,黑白相间的短发爬满了父亲的头顶,使父亲显得异常苍老。父亲才60岁,60岁的城里人一点也不会让人看出老态来。路远看见父亲之后心中怦然一动。父亲在村子里种着几亩地,没有事情是不会到城里来的,况且眼下正值农忙。看着父亲,路远的眼光急切而又惶恐。路远的嘴唇动了几下,但没有说出话。父亲  相似文献   

4.
吴会敏每天都要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早晨7点起床,给父亲换尿垫、洗漱;把做好的饭菜用搅拌机打碎,灌到针管中打到父亲的胃管里;给父亲翻身,按摩;在阳光洒满小屋的午后,坐在父亲身边,轻轻地念书给父亲听……她已经习惯了照顾父亲的生活,希望父亲有一天能够醒过来。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6,(11)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父亲就是勇敢、正义、力量和伟大的象征。小的时候,父亲一直在部队,母亲带着我们几姊妹在家乡。我是四姊妹中的老大,大一点后,渐渐能体会出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天天盼望父亲的探亲假和出差顺便回家,经常回忆父亲来家时高朋满座、门庭若市的日子。尽管父亲难得回家,可在我心目中,父亲  相似文献   

6.
那个深蓝色的诺基亚手机,是父亲生前的挚爱。送走父亲那天,我悄悄把手机留了下来。父亲的照片挂在墙壁上。他微笑着,不知疲倦地关注着他和母亲的小家。一尘不染的餐桌上,放着父亲的手机,母亲对着父亲的遗像说:老头子,手机就在桌子上,看到了吧?  相似文献   

7.
父爱不痴呆     
蕊红 《老友》2012,(1):41-41
母亲去世几年后,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我在离家100多里的市里上班,无暇照顾患病的父亲,于是便在市里联系了一家养老院,将父亲送了进去。父亲住进养老院两个月后的一天,院方打电话给我,说我父亲在闹情绪,不吃不喝,一个劲地骂护工,让我赶去处理。  相似文献   

8.
宋定国 《中华魂》2011,(4):61+58
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我一生最为崇敬的人也是我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两年前去世时我未能在他身边,也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父亲的文章而拖至今日。我之所以要写此文,除了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更是想将父亲的精神永远继承。  相似文献   

9.
邹志平 《老友》2013,(10):43-43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父亲在老家独自一人生活,可以说是真正的"空巢"老人了。母亲去世已10多年了,父亲一直没有再找老伴。我和姐姐早已各自成家,工作也比较忙,无暇照顾父亲。有时我们叫父亲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总是说住不惯,还是坚持回到老家。老家的房屋内,有母亲留下的身影,在父亲看来,这个老屋比其他什么地方都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以中日抚养学龄前儿童双收入家庭父母为对象,探讨父亲参与育儿对母亲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中日父亲参与育儿的影响模式一致,即父亲参与育儿通过母亲对父亲育儿支持的认知,间接影响夫妻关系满意度。但在中日之间在母亲对父亲育儿支持的认知影响健康关联QOL的途径存在差异。中国母亲对父亲育儿支持的认知直接或通过心理健康影响健康关联的QOL。日本母亲对父亲育儿支持的认知通过夫妻关系满意度间接影响健康关联QOL。  相似文献   

11.
钟江 《社区》2004,(8):46-48
一本名为《父亲对生命的最后倾诉》的新书面世了,书中记录了作者张小木在父亲人生最后两年中与她的心灵对话,以及父亲在日记里抒发的对人生的感悟。在这场特殊的对话中,女儿以朋友的身分走进了父亲真实的内心世界,让父亲安详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相似文献   

12.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和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亲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和父亲的身体互动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坚韧特质;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力量特质;父母关系和父亲参与的感知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乐观特质。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心理弹性的良好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在父亲死后,都对父亲的形象进行了美化、理想化、甚至神化,而这种对父亲的崇拜背后的心理实为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当父亲在世时,面对父亲的权威,他们都采取了被动的反叛方式,即逃脱,以求从父亲的控制和影响中解脱出来,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寻求自己独立的生活。在对父亲生命意志认同的集中表现上,也就是复仇问题上,他们徘徊于"崇父"与"判父"之间,并且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鱼塘     
儿子在城里做个不小的官,很长一段时间,让父亲在乡村扬眉吐气。儿子刚提拔时,父亲左叮咛、右嘱咐儿子,要做个好官,做个有口碑的官。儿子像儿时听父亲的教诲一样,认真地点点头。儿子一级级提拔,回家的次数一年年减少,父亲心里堵得慌。不能当面说教儿子,父亲只有借用  相似文献   

15.
父亲     
父亲下岗了。其实,父亲本不会下岗的,全厂百余号人,谁不知道父亲“李能手”的大名呢?然而他确实下岗了,这都怨他那“不开窍”的脑筋。早在减员前,主任就曾透风给他:“年纪大了,有希望干几年吃个退休金。然而现在又在减员增效,很难说呀……”那意思很明显,只要父亲开窍些,给主任些好处,下岗断然不会落到他的头上。我刚一提及这事,父亲大怒:“拍胸口问问良心,咱办事得光明磊落!”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困苦熬白了父亲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为了生活,父亲又忙碌起来。整个下午,父亲都在修理那…  相似文献   

16.
章剑和 《社区》2013,(35):26-27
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  相似文献   

17.
父亲特别爱抽烟,小时候每当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回到家,我和弟弟便围在父亲膝前,让父亲吐烟圈儿给我们看。这时,母亲就笑着站在旁边看着我们父子。  相似文献   

18.
石油父亲     
来卫东 《可乐》2011,(2):13-13
"多大点事!"这是父亲的口头禅。说这话时,父亲面带微笑,左手叉腰,挥舞着右手,语调铿锵,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从记事起,儿子就没见父亲犯过愁。似乎在父亲眼里,世界上没啥大事、难事。  相似文献   

19.
余平 《新天地》2012,(1):40
父亲家在6楼,他中风后就很少出门了。我去看父亲时总会送他一些营养品,当然也会按父亲的叮嘱给他带几份杂志。父亲对我送的水果、豆奶、芝麻糊等吃的似乎不太"感冒",却对我送的杂志情有独钟,父亲称之为"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0.
明清家族小说中对父亲角色开始了新的审视,不再是仰望与歌颂,而是贬抑与亵渎。小说往往以父亲的隐退表现父亲的失职,以无父书写消解父亲的权威,甚至对父亲进行审丑化处理,将父亲性格、能力或道德的缺陷作为审视的重心;在激烈的父子冲突中,以逆子的蜕变与冲击宣告着传统父权文明的颓败和父权维系的社会体制的衰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