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怀生 《老友》2013,(6):16-16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记忆,其中一些美好的回忆若能用照片记录下来便会久久留存于心上。时隔17年,我在井冈山观看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的经历,因为这张我与李谷一老师交谈的照片,让我刻骨铭心。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成立于1996年5月  相似文献   

2.
爸爸妈妈特别喜欢我们,为了记下我成长的足迹,常常举着照相机,给我留下一个个珍贵的镜头:笑的、哭的、爬的、玩的……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这些照片时,我都会忍不住地说:“这是我吗?多好玩。”今天,我就写写“我的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3.
如果翻开我的影集,你就会看到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照片。而照片中的人,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朋友,还有与我偶然相识的人。而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和姥爷的那张照片。记得那是一个夏季,妈妈、姥爷和我一起去了儿童乐园,那时我还不满5岁,什么也不懂,姥爷正抱着我,而妈妈就在旁边偷偷拍下了这张照片。时间从指尖匆匆流过,6岁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从那时起姥爷便不再照看我了,回到了老家。每天我都非常想念姥爷,因为我在上学之前,每天晚上都是姥爷给我讲故事,陪我入睡。于是我找出那张几年前的照片,每天晚上都把那张照片放在枕头底下,想着姥爷和蔼可亲的…  相似文献   

4.
《山西老年》2013,(3):48-48
今年是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山东老干部之家杂志社和山东画报出版社将共同编辑出版《抗美援朝亲历》一书。该书以当年朝鲜战场拍摄的老照片为话题,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照片要求:反映当年战斗情形和战地生活的照片,可以是人物照片,电可以是场景照片,并配有关这张照片的故事。如没有照片,只要把故事告诉我们就可以。老照片可以邮寄给我们,也可以扫描或者翻拍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们。如果采用邮寄的方法,请您务必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7,(7)
看到这张照片,我就想起50年前。当年"目不识丁"的农民父母为了支持我们五兄妹上学读书,全家节衣缩食,每天只吃两顿高粱米稀饭。  相似文献   

6.
魏城 《华人时刊》2007,(7):14-15
拆迁钉子户的报道可谓经常见诸媒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称之为中国重庆“最牛钉子户”的业主杨武、吴苹夫妇了。虽然纠纷最后得到解决,但那张“孤岛”般的“钉子屋”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起到了任何洋洋洒洒的文字所无法企及的震撼效果。图像的作用,甚至能够超越文化、超越语言、超越种族。事发过程中,我去一个英国白人朋友家做客,他主动向我提起了这张“孤岛”照片。我问他是从哪儿看到这张照片的,他说是从英国报纸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11日,北京电影制片厂老干部活动站举办中国电影百年摄影作品展览,一张题为《大师相会》的彩色照片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这张照片记录了著名画家齐白石与京剧大师梅兰芳戏装会面的情景。《大师相会》因为是梅兰芳生前第一张彩照而载入中国摄影作品史。照片的摄影者李维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满族电影摄影艺术家、北影厂照相科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那就是在我们中国还没有加入WTO 以前,我国五星红旗就高高地悬挂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大厅里。这件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不感到骄傲与自豪呢!于是,我和老伴便立即站在五星红旗下,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9·11"事件后,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炸毁了,但是,这面国旗却永远在中国人心中飘扬!是的,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尤其是中国人在海外看到五星红旗,心情就更不一样,格外感到亲切,格外感到可爱。1999年10月1日,我正在美国芝加哥探  相似文献   

9.
编读     
无意间翻阅《云端》杂志,竟然发现文章中有一张我年轻时的照片!这张照片让我和中学同学有机会聚在了一起。摘下面具,一次长聊,一次畅饮,我们仿佛回到了三十五年前,那个年代我们什么都没有,同样也没有忧愁、烦恼,生活中充满快乐、开心。看看现在,好像什么都有了,但快乐呢?怎么  相似文献   

10.
正团结湖是个老社区,我居住了30年,有一道温暖靓丽了十年的风景,今天我见证了她: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的党员们和他们自发创立的一个慈善机构"三四条社区老干部帮困助学互助会。"病榻上的我,心中画出一面红旗,旗面上镶嵌着我送给他们的名字——"老干部志愿者",这名字如花一样美丽、如苍松一样坚韧、如军号一样响亮。  相似文献   

11.
种荷 《百姓生活》2014,(5):69-69
2013年11月。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一则寻找新华社播发的一张22年前的老照片上穿短裙女孩的新闻,在当地传为佳话。时光荏苒。透过这张普普通通的照片,透过照片上时尚美丽女子的回眸一笑和她背后的故事,人们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对中国普通人的影响和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变化。  相似文献   

12.
高明和 《新天地》2016,(7):54-54
有朋友问我:“你们老干部艺术团有必要这么忙吗,老了老了还要卖一膀子?”我说:“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命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把队伍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一股潮流,像大浪淘沙一样,把一切污泥浊水冲刷掉,让我们的社会亮亮堂堂,一片阳光。”我想起王令的《送春》诗,就朗诵给她听:“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相似文献   

13.
我亲戚苏星和周宁夫妇,想不到自己一张拍得很好的全家福照片,竟惹来一场官司。2002年他们结婚了。两年后,他们生下一对男性双胞胎。2005年当孩子满周岁时,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到公园游玩,庆祝孩子生日,并在公园拍了不少照片。照片冲晒出来后,其中有一张他们坐在草地上的照片拍得特别好。不久,他们的一位在画报社工作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王大庆 《老友》2013,(1):16-17
相册里珍藏着一张读书小组成员照.看到这张照片.我的思绪又一下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科学的春天”来临不久.经历了“文革”浩劫的一代人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环境.大家都有一种思考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迫切希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一张照片在大连准备出国留学的一些高中生中流传开来,照片背后的故事更令这些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津津乐道。这张照片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合影,照片中俩人亲热拥抱,笑逐颜开,尤其奥巴马笑得异常开心。一位中国大男孩为什么能与奥巴马有如此亲密接触,这张照片背后又有着  相似文献   

16.
飘雪 《北京纪事》2018,(4):103-107
朋友的一张摄影图片让我多年不能忘怀——两位老人闲坐在一处,京巴犬在旁静静陪伴,背景是一片红墙灰瓦,在蓝天的衬托下,浓浓的北京味道扑面而来.看到这照片的第一眼,我想:这里是北京,这里是我们心中的老北京.如果,不是那蓝天、红墙衬托下的京巴犬,这照片其实并不出彩.然而,因那些小小的狗,让我深深震撼.我总是觉得,安然而幸福的老人,满足而平静的狗狗,会带给人瞬间的心灵安宁.多年来,每当我走过北京的红墙灰瓦,脑海中总有这样的一幅画面闪现.  相似文献   

17.
我在外交部工作了34年,特别爱好摄影。在我看过的无数照片中,1973年意大利著名摄影家焦尔焦·洛蒂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拍摄的这张传世之作,给我印象最深。这张照片,准确地表现了周总理那个时期的精神面貌。若干年后,当洛带再次访华时,邓颖超对他说:“这是总理生平中最好的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8.
游德富 《老友》2013,(6):17-17
近几天阴雨绵绵。在家闲着无事,我翻开了那尘封已久的相册,不经意间发现自己50年前当兵时的照片。照片虽已发黄,但那英俊威武的风姿仍然存在。这张照片是我穿上军装后拍的第一张照片,我珍藏了50多年。今天见到它,勾起了我参军时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四个人平时都被人叫做"老大姐"。四个人年龄加起来有三百岁,最大的78岁,最小的73岁。我们是多年在省老干部艺术团活动的老朋友。去年七月结伴到秦皇岛北戴河旅游。其中一位的亲戚在秦皇岛工作,为我们做好了安排。值得庆幸的是,这一趟还让我们躲过了南昌半个月每天40多度的酷暑高温。北戴河是全国著名的避暑胜  相似文献   

20.
我任石楼县委老干部局局长两年多了。两年多来,我与老干部们思想融洽,有共同语言,很能合得来。在我的办公室,每天都有老干部来访,从没间断过一天。除解答一些咨询外,哪怕是闲聊他们也愿意坐一会儿。大到解决“两费”的难点问题,小到与老伴不睦,儿媳妇虐待,社会上的年轻人言语冲撞了老干部等等,我都管。就连“条管”单位的老干部找上门来,我也出面协调。为落实兑现老干部的两个待遇去操心、奔忙,求一方稳定,保这个特殊群体的平安,不给县委、政府领导添麻烦。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使我觉得要想抓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与忆传统回顾革命历史相结合 我发现,老干部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回忆过去,尤其是战争年代的功绩,讲起来津津乐道。把握这一心理特征,因势利导,激励他们发扬战争年代的崇高思想和艰苦奋斗精神,以使他们顺应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势,这是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与落实两个待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