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元尚 《北京纪事》2010,(11):4-15
咱北京人一说起北京的文化名片,潘家园准跑不了,这可是个国内外赫赫有名的地界儿。俗话说,盛世收藏。这几年,老百姓闲钱多了,古玩收藏爱好者成倍增加,凭着自己的眼力淘换些藏品,捡漏也好,打眼也罢,既有雅致之感,怀旧之意,又是颇为时尚的事儿。而北京市潘家园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则联系着海内外广泛的古玩收藏者、爱好者、经营者,也是最能给中外游客留下丰富想象的文物博览会之一。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两大部分:豪华版古玩珍品圣地北京古玩城(A、B座)、大众收藏乐园潘家园旧货市场。  相似文献   

2.
白明 《北京纪事》2009,(2):57-60
上期说了,古玩的"财"是它所蕴含的知识,所以您一定要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条件下再探古玩收藏这潭深水,否则,您刚下水,很可能就被"呛"着!而仅仅凭着冲动,凭着脑袋瓜子一热就在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挤出钱来到市场上没完没了地买赝品,您说收藏能是适合咱们大众的理财方式吗?  相似文献   

3.
元尚 《北京纪事》2014,(2):101-103
正采写收藏类的文章,说起来也有十几个年头了;个人收藏从第一件藏品至今,也有几十年了。眼下总有朋友问,收藏怎么入门?要注意些什么?追什么藏品好等问题。那么在这里一并简单聊一聊。从兴趣爱好入门这是一个最自然的收藏入门途径,绝大多数的收藏爱好者都是从这儿入手,一发而不可收拾。个人兴趣爱好不仅是最初的驱动力,也是日后坚持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杨匡满 《社区》2010,(23):55-55
盛世收藏,中国出现收藏热已有30年了吧。从邮票到古玩钱币,从字画到火柴盒、打火机。从旧家具到各种票证,乃至民间工艺品,这些都不稀罕了。  相似文献   

5.
藏在一个快乐收,别信专家 昨日,有一位朋友告知,按照一位文物专家说的特征,买了一件古玩,本来想收藏增值,结果,怎么看怎么是假的.行里的朋友又告诉我说,仿造古玩3个月的,可以让初涉收藏的人走眼;3年的可以让半懂不懂的人打眼;5年的连专家看了都蒙.  相似文献   

6.
如果非得找出我和其他收藏爱好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您就说我是个"发烧友"加上"骨灰级"的爱好者.在古玩收藏领域里"浪迹"几十年,省吃俭用、没黑天没白日地踅摸到了将近六万片各种窑口的古瓷片,弄得"人比黄花瘦".我老婆早就警告我了:姓白的--你就"作"(北京话:找倒霉)吧,再这么下去你可就真快成骨灰啦!这话其实已经涉及到了一点"收藏的基本特性"了.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前,我由于酷爱书法,对古砚收藏产生了兴趣,日积月累收藏到自宋、元、明、清及现代砚台100多方,且不乏精品。特别是今年初收藏到一方民国时期制作的比大拇指还小的"全国最小古砚",更为珍贵,多家媒体都作了报道。我收藏古砚经常在古玩市场上"捡漏",当然也有过遗憾。10年前,我在福州台江古玩市场看到一方老龙眼  相似文献   

8.
有兄弟3人,他们共同的爱好是收藏珍品。老大喜欢收藏古玩,老二喜欢收藏邮票,老三喜欢收藏书籍。他们家有一个很大的玻璃柜,大家都把珍品放在柜中共同欣赏。这个柜的钥匙放在一只很精致的小铁箱中,小铁箱藏在一个十分秘密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崔修建 《社区》2012,(35):54-54
每一件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品,其实都是有灵魂的。面对那些具有灵魂的珍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地欣赏,而不能占有性地收藏。去欧洲的旅途中,我有幸结识了一位著名的古玩鉴赏家。与其闲聊收藏。我提了一个问题:“最好的收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老孙 《山西老年》2010,(3):41-41
收藏理由1.入门快。连环画收藏没有专家可言,时间久了自然就是专家了。只要购买一些连环画收藏的书籍来看,在网上对市场多加了解,从入门到熟  相似文献   

11.
元尚 《北京纪事》2009,(10):79-81
古玩收藏的价值,没有鉴定,好像就没有了标准。 前些天和一位编辑谈起收藏,我说后现代语境下的收藏,收藏者就是藏品的鉴定者,鉴定也是收藏活动的应有之义,这位编辑朋友大为光火地问:“没有专家鉴定,不就没有标准了吗?”言下之意,现在的收藏鉴定是有一个标准的。  相似文献   

12.
古玩收藏的这把火,俨然是越烧越热了。家居装饰的三大件业已普及,这个行当在经历了奢华、自然、简约之后,浩浩荡荡扬起了复古之风,零星古玩或其残片余部经过现代设计的修饰拼接镶嵌在现代化的生活空间中,无疑已经成为许多讲究生活品位的人士所追捧的新兴潮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关口     
失败: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一个人起码要在事业上失败一次、在选择上失误一次,才能长大。不要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样的老话,失败来得越早越好,要是30岁、40岁之后再经历失败,有些事,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4.
媒体炒法 古玩艺术品炒作,一开始媒体是被邀请参与炒作。随着收藏理财概念的推广,后来媒体纷纷拿出理财版面的一个角落,有的拿出一个栏目,甚至整个收藏,一场古玩艺术品大炒作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您还别说,没有炒作的时候,古玩艺术品市场虽然也是人来人往,并没有如今的热闹。媒体炒作最典型最成功的例子,要数青花和古典家具。而炒得最火爆的就是前些年的油画。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京城聚集了大量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社会名流和文人学士,他们构成了古玩收藏的群体基础和文化基础,使历代京师的收藏,数量和质量均优于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6.
张乃坚 《北京纪事》2014,(12):10-14
南城,一直是古玩字画市场的主阵地。以琉璃厂为中心,往南,红桥市场、古玩城、潘家园,以及东南的十里河文化市场,再绕个圈儿,到广安门内的报国寺古玩市场,整个链条宛如一串儿珍珠点缀着咱北京城。买古玩字画到南城去,多少年来,已经成了咱北京人的共识。隔着门缝儿吹喇叭,如今连外地人和海外游客都知道北京的古玩字画市场是在南城。  相似文献   

17.
"盛世重收藏"。时下,收藏之风盛行,金银古玩、名人字画、邮票卡币、茶酒器皿等皆是热门话题,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增值收益,而珍藏不值一钱的选民证者,唯我老父老母也。  相似文献   

18.
古玩收藏里这"陷阱"二字颇有讲究,在我的视野中至少就存在两种:一是"盖着盖儿"的,陷阱上边做好了各种伪装.能掉进这个坑儿里的,大多还得是有点儿本事的人,您要真是个捧槌还不够跳这个坑儿的资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部分领导干部中悄悄地兴起了一股收藏热。他们有的专门收藏名人字画,有的专门收藏古玩,有的专门收藏稀世珍本秘籍,也有的只要是值钱的文物都悉数收藏。在这些热衷于收藏的领导干部中。除少数是利用工资收入收藏外。大多数不是自己掏钱收藏。而是以权“收藏”。或是搞权“藏”交易。从近年来查处的受贿案件来看,不少贪官赃物中都有价值不菲的收藏品,有的收藏品市场估价甚至占了整个赃物价值一半以上。少数领导干部开始从贪财、贪色向贪古董和艺术品演变,这已成为当前一些贪官聚敛钱财的新手段和新现象。  相似文献   

20.
林晓琪 《社区》2009,(35):53-53
世界之大,无“集”不有。古今收藏爱好者有集邮票、火花、古玩、字画、烟标、报纸、钱币等。而漳州市云霄县一位六旬老人却爱好收集粮票,并用52年时间收集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万多张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