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最近,接连发生了几起新闻诉讼案件。它涉及的是报刊新闻记者,被告发的罪名是新闻活动中容易触犯的诽谤罪。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过去很少涉及的问题,即新闻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下面,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新闻自由需要用法律加以保障法律又对新闻自由给以一定的限制 什么是新闻?根据一般的解释,新闻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里,“作”与“做”,不仅同音,而且意义上也有某些微妙的联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少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那么,这两个字究竟有无联系,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何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这两个字的历史渊源和用法,并祈大家指正。一、“作”与“做”的历史渊源“作”字的字形出现较早,它在上古时代的《论语》、《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中“作”的字形是聪,基本义是“起也”,就是站起来的意思。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作”的意义概括的范围有所扩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义项①:(-)起…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与美国媒体的"公众新闻"具有某种表象的、话题式的联系,但两者兴起时面临的环境压力完全不同。社会制度层面的差异造就了这两场新闻运动运行的不同方向;公民社会资源的厚薄、社团数量的多寡,也使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组织-议程支撑。尽管民生新闻不可能成长为美国式的公众新闻,但后者的新闻理念和实践仍然给转型中的民生新闻的提档升级以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快乐、幸福向来为党和政府所关注。仅就"老有所乐"而言,既有物质层面,更有精神层面,如何调整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真正达到"乐境",应从以下诸方面做起:一是"老有所乐"要有一颗平常心;二是"老有所乐"要有一颗进取心;三是"老有所乐"要为社会献爱心。  相似文献   

5.
“一长制”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 机器大工业诞生之前,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里进行,具有生产规模小、工人人数不多的特点。当时,生产的职能和管理的职能结合在一起,大部分管理工作,由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师傅自己来完成。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后,机器代替了人力,出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可以在经济学中使用“宏观”、“微观”这样的词,但是,我也认为,从物理学移植到经济学中的“宏观”、“微观”不是严格的科学名词,它们不能用来说明需要被说明的东西。“宏观”就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观点来看问题,“微观”就是从一个经济组织或者一个基层地区本身来看问题。这就是对“宏观”和“微观”的一个说明。当然,是不是这么来说明,那是属于我们愿意给“宏观”和“微观”作怎样的说明的问题,在这里只有方便与否,没有绝对的是非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做到既客观公正、又及时稳妥地报道好每一新闻事件,一直是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媒体因报道失"度"而引发的新闻"事故"时有所闻,以至于客观上造成了从业人员对某些"特别新闻"的敬畏心理.倘使能有一把较理想的可供"度量"新闻事件的尺子,则庶几可免除类似"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图从事件的新闻含量入手,给新闻事件进行尝试性的层级划分,以此找到一把适合从业人员心理的"度量尺".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推进新闻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舆论要做先进生产力的促进者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 ,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要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坚持党性原则和与时俱进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要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喉舌。  相似文献   

9.
从事英语专业的人,无论是翻译工作者,还是教师或是英语爱好者,为了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往往都离不开听英语新闻和看英文书报这一活动。笔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新闻英语的表现特点积累了几点看法,特整理如下,以就教于方家。通常我们把英语分为书面语和...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长效机制,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安德森说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想象并非是虚构的东西,所有比居民面对面接触的单位(如村社、部落)更大的共同体一开始都是想象的,但在生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新闻泛化成为传统媒体网络化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新闻现象。新闻泛化现象最早出现在商业门户网站与报纸媒体网站的内容探索与改革之中,兴盛于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强势崛起之时。新闻泛化主要表现在传统新闻价值观念淡化、新闻形式的信息化与资讯化及内容的日常生活化、新闻叙事方式的故事化三个方面,实质是新闻信息与其他信息混杂交融的状态。新闻泛化不是偶然的新闻现象,而是媒介技术变革、社会文化变迁与后现代社会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重要的新闻现象,新闻泛化在实践层面拓宽了传统新闻业关注的目标领域,却弱化了专业化新闻的公共价值追求,并由此对传统新闻观念与新闻理论研究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新闻泛化,新闻理论研究应该"下沉"至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回应新闻业在面向更广阔生活世界时的现实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对专业化新闻的轻视,而是要努力在专业化新闻与泛化新闻的社会功能之中找到平衡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当代新闻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白话文中,句末“了”的语法意义和词性并不固定,与句子的谓语性质、句子的否定式、句中做状语的副词等因素有密切联系。弄清句末“了”字的用法,有利于准确掌握和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4.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必须贯彻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方针,这是没有人怀疑的。问题是在今天形势下,对这一方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具体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就是有的放矢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论学习等文件中,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有非常明确的指示。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他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国家自从跨越了1976年进入到新时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有一个突出的感觉,那就是在经济上日渐富足、生活上逐步宽裕的同时,政治思想上也感到宽松,精神上觉得分外舒畅.这是因为,一方面党在大政方针上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消除了极左路线造成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更加重视了群众的作用,改善了思想政治工作,国家要做什么,怎样去做,达到何种目的、目标,都一一向人民群众公平讲明,从而出现了一个政通人和的新局面,人们形象地称这种工作方法叫“增加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谈谈“话题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刘丹青、徐烈炯 ( 1998)所提出的“话题焦点”的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讨论 :一、“话题焦点”的特征描述 ;二、“连”字句中“连”所带的成分是不是“话题焦点” ;三、有对比作用的提顿词前的成分可不可以看作话题焦点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对于一个教学班来说,一位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一位教育局长对于一个教育系统来说,毫无疑问,都有个管理问题。显然,其效率,完全取决于怎样管理。实践表明,要想把管理纳入科学轨道,开辟“最近发展区”,是至关重要的。开辟“最近发展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提出的著名教学论概念。他认为,儿童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至少可以确定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个是潜在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何龙 《兰州学刊》2003,(5):200-200
以迅速及时、直接简洁地反映事件客观实际的社会新闻 ,以其低视角、亲近感、近距离在以市民为阅读对象的都市类报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传统定义的社会新闻多是以批判或揭露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为报道对象 ,如坑蒙拐骗、小偷小摸、违章出轨、色情凶杀等。这样的报道若占据较多的新闻版面 ,势必会造成人们对社会秩序稳定的怀疑 ,近而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公信度。以满足市民各方面需求为主的都市类报纸 ,以其定位的平民化 ,拉近了新闻与读者的距离。正是这种平民化 ,才使社会新闻格外受到读者的欢迎。原有对社会新闻的概括 ,是反映…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历史发展中产生、并用来思维和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语言可以被看作是客观化了的精神,它替我们表达细致而丰硕的感觉与思想。针对人们对新闻语言的是与“非”进行阐述,探讨新闻语言的是亦即是、“非”亦即是,以消除人们对新闻语言的错误看法,还新闻语言以清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观"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观念体系。当前中国的"马新观"主要源于马列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媒实践和当代中国现实需要;而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观"则主要来源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内生于改革开放以来传媒业的市场化运作。在主导观念上,"马新观"奉行的是党性原则观念,"新闻专业观"奉行的是自由主义观念;在功能价值取向上,"马新观"认定新闻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新闻专业观"认定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告知、服务公众;在新闻传播方法上,"马新观"坚持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新闻专业观"坚持客观理念,以新闻价值作为报道标准。在对新闻专业观的参照、吸纳、批判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术追求是,在理论上"定性"中国特色新闻学,使中国特色新闻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其整体统一上成为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追求是,始终掌控中国新闻领域的运行方向,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整个新闻活动的精神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