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桥 《南都学坛》2001,21(2):51-57
墨子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所铸造的一位杰出辩者。其在谈辩过程中引入的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涉及概念分析、推理分析、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等内容。墨子谈辩中的逻辑分析法所蕴含的关注逻辑、重视逻辑应用这一文化建构趋向 ,是中国未来新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 ,《墨子》和《孟子》带有鲜明的政治论辩色彩。《墨子》为文长于说理 ,逻辑严密 ,巧言善辩 ,锋亡毕露 ,开我国论辩文、说理文之先河 ;《孟子》散文则迂回曲折 ,善设机巧 ,鞭辟入理 ,欲擒故纵 ,机锋百出 ,辞气声势兼备 ,在先秦散文中独标一帜。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的史料汇编。其中的谋臣策士的说辞,铺陈夸张,雄辩恣肆,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说服力。本文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对部分说辞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在《战国策》中运用逻辑推理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4.
孟墨论辩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手段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和墨子的论辩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语言表达和逻辑手段两方面对二人作一比较 ,可以看出二者论辩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6.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逻辑学家,他所使用的推理形式涉及到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这些推理形式对今天的逻辑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是近代墨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最主要成就表现在《墨子》的校释上.孙氏的《墨子》校释工作扬弃了乾嘉学人的校勘方法,不仅把校勘与训释相结合,而且表现出通世致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性论是关于人性本质的论题,对墨子人性论思想的研究不能囿于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可从多方面加以观照。墨子的人性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倡人人平等、反对天命论、主张尚贤举能、崇尚功利主义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是汉语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从<墨子>大量使用同义复词的情况看,当时汉语中已有为数众多的同义复词,同义语素并列组词已成为词汇双音节化的重要构词方式;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义复词在先秦已经存在,这些古今传承的同义复词在汉语史上有联接古今之作用;<墨子>中的同义复词反映了其形成阶段结构的不稳定性和语素间组合的不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异词同形是指用一个文字符号分别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的用字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墨子》一书保存了早期历史用字的一些真实面貌,其中广义的异词同形现象比较多见.根据同形字所记录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墨子》中的同形字有五种类型:其一,早期同形,词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其二,假借同形,词语之间无联系.其三,假借同形,词语之间本为同源关系.其四,音变构词造成同形,音变有声变、韵变、变调等类型,词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其五,造字耦合造成同形,词语之间无联系.同形字的产生有造字和用字两方面的历史原因,主要是文字的创制赶不上词语的发展、古今相同的造字心理、文字的简化等.同形字在书面表达中有造成识读困难的消极作用,也有减省文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墨子之礼学     
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明乐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墨子礼学呈现明显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与军事家 ,其著作为《墨子》。本文尝试对于《墨子》书的各篇章的成书时间和作者进行区分与界定 ;并对《墨子》的研究价值作一探讨与阐发。研究《墨子》对当今的现代化事业具有广泛持久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班牙经济学家费南多、亚历士提出心理经济学并归结出“创造幸运六大心法”。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哲学思想可以创造性地诠释其中的企业管理思想:“兼爱”适合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其“爱人利人”“相爱相利”进而“兼爱”天下的管理思想可以促进企业团体去思索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而塑造有创意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墨子“兼爱”哲学的现代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子虽然信守天命论,但在天命中加入了人意的成份,在宣称人的命运由上天注定的同时,断言人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来避免意外的变故而达到寿终而正寝。这不仅体现了孟子与孔子对天命的不同理解,而且与尽心知性知天一起构成了孟子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墨子哲学思想核心是兼爱,"兼"的整体性的内涵就意味着我与他人之间具有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而这种联系也就决定了我必须没有等差地去"爱"所有的他人,并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奋斗。而实现爱利他人的根据和保证则是"天志"与"鬼神"。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的施莱尔马赫或加达默尔所构建的诠释学体系相比较,荀子的批判理论可谓既符合诠释学的一般标准,又具备自身的独有特质。荀子及施莱尔马赫等人均认为主观成见的存在是诱发误读的根源,但他们避免误读、处理成见的方式却各有差异;同时他们还都相信,任何理解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某种正当成见的参与,但对于这种正当成见的规定,各家也不相同。荀子理论系统中的正当成见是其所谓“道”,虚一而静是理解者确立“道”的具体方式。在诠释《诗》、《书》典籍和百家之言的过程中,荀子实践了他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而老子的“不仁”则一直没有定论 ,郭店战国《老子》竹简本的出土 ,使问题变得更复杂了。本文通过分析孔、老“仁”与“不仁”的观点的提出 ,阐释他们各自观点的哲学内涵 ,说明他们提出各自观点的背景 ,寻找他们观点的相辅相通之处 ,然后得出孔、老相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老子》二十七章提出了“善数 ,不用筹策”的数学命题 ,确定其具体内容需要进一步的资料。通过考察 ,发现其四十二章与此有关。以“三物”表示“三”或以“万物”表示“万”应为古数学的一种用法 ,说明《老子》时期出现了不用算筹的计算 ;进一步可以认为 ,此为古代进位制的一种表示方法 ,而在“万物负阴而抱阳”一句中涉及了二进制计算  相似文献   

19.
老子教育思想再评价——以郭店竹简《老子》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与今本多有差异,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史记>的记载与简本<老子>相契合,说明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早关注道德重建问题的思想家,孔子是在老子的影响下致力于道德重建的.老子区分了"明"与"智"两种智慧,在此基础上又对"为道"与"为学"作了严格的区分,进而提出了自觉守道,主动施教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