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春超 《中州学刊》2006,4(2):208-212
新月派的文学观一向被视为浪漫主义,这种相沿成习的看法其实并不确切。作为一个较为松散的文学群体,反叛浪漫、抨击感伤才是“新月”之所以成“派”的凝聚点和粘合剂。新月同人一致的文学理想是以理节情、追求秩序与规范,表现出明显的古典主义特征,在激烈变革的现代中国文学中显得格外醒目。新月派的文学观具有向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回归的倾向,同时又契合了世界现代文学放逐抒情趋于客观、克制的发展态势,对当时激进的主流文学起着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月派怍为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存在过十个年头。如果说,五四时期文学界为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这两大文学社团雄踞文坛的话,新月派是继其后拥有一批作家、有创作实践、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学派别。提起新月派,三十多年来人们总是持敌视态良,一部分青年学生中所知道的多是梁实秋的人性论,胡适陈西滢的买办洋奴咀脸,而不是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沈从文、凌叔华等的小说。那种把文艺创作、艺术流派、艺术倾向和政治斗争机械地加以等同,以政治结论代替艺术评论的简单做法,对文学研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近几年来,对《新月》的诗歌创作及其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等的研究和评论,取得不少积极的成果,对这个社团的性质和特点,也作过有益的探讨,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对于这个社团在小说创作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虽然共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使新月派人员无论在理论还是文学观上都自然趋向于稳健、保守的新古典主义,但此文还是想力图呈现新月派文艺思想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纠缠的事实,特别是"新月"的"一双柱石"徐、闻的人生与艺术、理论与创作的不一致以及梁实秋文论的内在混乱,主要表现为:追求文学的艺术性与整个时代的浪漫主义思潮之间的矛盾;浪漫主义秉性及创作和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矛盾;梁实秋新古典主义理论的内在混乱和偏颇。  相似文献   

4.
与初期白话诗派相反,象征派与新月派既有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歌修养,又对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诗学有着较深的研究.他们之所以接受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诗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中国传统诗歌的阅读与修养所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象征诗派,倾向于象征诗风,但却同时受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浸染;而此期的新月诗派则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但也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因此,他们是最早对胡适的诗学观念表示不满的诗人.他们往往能够站在"诗之所以为诗"的审美立场来观照唐宋诗词,发现"含蓄蕴藉"之美才是唐宋诗词之最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5.
唐金海  张喜田 《学术研究》2005,12(11):122-125
20世纪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作家吸收中外文化营养与公共关怀分不开的。传统的载道观使作家关注现实,随时代而变;抒情写志传统使文学社团、流派沿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道路齐头并进;而西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思潮也成为这些社团产生与发展的精神酵素,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也使这些文学社团流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书是在朱寿桐教授主持下,积数位研究者多年心血结撰而成。应该说,它不仅在主编者个人学术史上标志着由创造社研究、新月派研究到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三级跳”的实现,更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史上有其集大成的意义。80年代以来,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已经卓见成效,从比较文学角度和“影响”论上所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研究工作更是硕果累累。但缺少的却是切合中国新文学史实际的整体价值评估和纳入清醒史学视野的细致周密的“散点透视”。对于一些基本症结性问题,诸如: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文学中究竟是…  相似文献   

7.
在创造社的作家中,陶晶孙执著地进行着新浪漫主义的创作。他谈到创造社的时候说:在创造社中一直到底做新罗曼主义生活者为达夫,一直到底写新罗曼主义作品者为晶孙,一直到底写通俗小说者为资平。”①可见陶晶孙是创造社成员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珍爱着他自己的苦恼和狂欢,他有着自己憧憬和光辉,不倦地在新浪漫主义的艺苑里独自耕耘。一、努力营造爱的幻想世界作为文学流派的新浪漫主义文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欧洲。主要特征为回避社会矛盾、远离现实世界,着重表现主观精神世界的神秘感伤和内心的梦幻情绪。陶晶孙的创作比较…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篇:个人抒情小说与田园抒情小说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各国文学中的表现不一,但有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背景的基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大致相近的特征。其一,是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其二,是对自然的新的审美态度。浪漫主义的这两大特征,都能够在中国新文学中找到它的对应者。中国二十年代浪漫风格的小说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流派:个人抒情小说与田园抒情小说。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发扬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抒情传统。个人抒情小说又被称为自我小说、私人小说或身边小说等等。这些提法都不尽妥当,因为只是强调了这一流派的“自我”特征,而没能概括它作为浪漫主义风格的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即抒情性。我称它为“个人抒情小说”,是因为作为一个创作流派,它主要的特征在于抒情性,而且往往是借助于个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表述出来的。它  相似文献   

9.
从“社团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看,文学研究会社团的基本姿态是“著作同业公会”。这不仅是它能迅速壮大并推动新文学第一个高潮到来的重要原因,也是它与创造社论争的起因。这种“公会”式的社团运作,还导致了文学研究会对各种流派和“主义”所采取的兼容包并主义态度,以及对于“为人生”和“为艺术”两不偏袒的折衷主义文学倾向。从而为我们对于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认识局限加以了澄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潜隐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寿桐 《河北学刊》2001,21(5):61-64
在现代主义似乎都已被无情地“后”掉的现在,浪漫主义无疑是一个悖时的题目。但它作为一个似乎已经沉 寂多年的文学史概念还在时常敲击着我们的耳鼓,有关现代中国浪漫主义的研究成果正以逐渐走旺的势头被陆续推出。质 之于中国,五四时代究竟是否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潮势,由此确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此后这样的 传统是否一直得到了承续和发展,革命的罗曼蒂克和革命浪漫主义是否而且如何冲击和消解了浪漫主义的真正品质,说到 底,浪漫主义是否在现代中国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有着怎样的命运以及如何会有这样的命运。 都是不容忽视的文学史问题。在我主讲的博士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上,围绕着这些问题,近30位博士研究生以 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命运”为专题的讨论,那情形可以说是在热融的气氛中精彩纷呈。限于篇幅, 从中抽出了一些角度不同的论题,组成此一小辑。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五四”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深层文化载体是来自西方的个性主义。对于这种个性主义于“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目前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种“西方化”的个性主义因使接受主体和中国传统与现实的双重隔裂而最终葬送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另一种认为,这种个性主义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土大夫隐逸文化的合流而显示出某些畸形特质,使‘五四”浪漫派作家与现实格格不入,最终导致其迅速消亡。本文认为,作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化载体的个性主义始终是~种不完善的个性主义;其欠缺之处不在于传…  相似文献   

12.
李英姿 《兰州学刊》2008,6(2):118-120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文学个性极度张扬”的文学流派。关于该文学流派的研究已取得了众多成果。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论语派”的定性与定位问题、“论语派”的文体风格与文化内涵以及“论语派”的所办刊物和相关人物的研究。虽有众多成果问世,但该问题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的学术空间。应进一步考察“论语派”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适当借鉴社团研究的方法,将该问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似乎是一个鲜为人议的话题。一般认为,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对浪漫主义是反对、或至少是排斥的。这种看法把一个影响巨大的文学团体和一个影响巨大的文艺思潮间的关系看得过于简单。 其实,在几乎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印记。以冷静深沉著名的新文学开创者鲁迅,就是在激烈昂奋的浪漫主义启发下,开始了他的文学道路的。在鲁迅的第一篇文学论文《摩罗诗力说》里,他曾怀着怎样的兴奋之情描述过浪漫主义:“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此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大都不为  相似文献   

14.
石兴泽 《文史哲》2006,(5):118-124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及其研究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问题。但与其他文学形态及其研究相比,备受冷落。关于新时期文学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汗牛充栋,大都忽视了它的存在,以至于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者在开始研究之前不得不花费大量笔墨论述其“在场性”,寻找存在的条件,分析遭遇冷落的原因。而其“在场性”刚刚得到认可,研究还没深入,论者就迫不及待地探讨其“终结”的原因,致使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无论“缺席”还是“在场”,都说明浪漫主义文学在新时期处境尴尬。  相似文献   

15.
凌燕 《河北学刊》2012,32(4):105-107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长期被划为左翼文学之“异者”,其独特价值迄今被淡而化之.七月派作家群体是左翼文学的一支,但在左翼文学独尊文坛的时候又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七月派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本思想”,其精神资源与19世纪西方文学密切相关.七月派赋予了中国左翼文学一个开放性视野和超越的品格.研究七月派文学不仅需要现当代的文学视域,更需要世界文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美主义文学思潮与启蒙主义共生。"五四"及其以前,王国维、蔡元培、周作人从不同侧面奠定和回应了审美主义的文学价值观和文化观。"五四"期间及其以后,创造社、新月派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使审美主义进入文学实践领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第一个提出“整理旧文学”口号的,我认为是郑振铎。一九二○年秋,郑振铎作为核心人物,在北京开始酝酿组织我国现代第一个最大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章的起草人。该会章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将“整理中国旧文学”与“研究介绍世界文学”、“创造新文学”并列作为工作任务,这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是首次;在整个新文学社团史上,将这三者同时作为宗旨的,也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派文学曾经风靡一时,如何对待现代派文学是文艺领域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术界、文艺界正在广泛地进行治理整顿的今天,正确阐明和认识现代派文学,是很必要的。 (一) 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英美多用“现代派”、“现代主义”,法国则叫“先锋派”、“先锋文学”,意大利称它“颓废主义”。它是西方社会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与“新月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闻一多,人们便会马上联想到“新月派”,而一提起“新月派”,人们也会马上联想到闻一多。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文艺理论家”,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主将、中坚分子”,这样的结论似乎是铁板钉钉,丝毫不能移易的了。因此,许多现代文学史著作是这么写,不少专家、学者也是这么说。虽然,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熊佛西先生,早在1946年写的《悼闻一多先生》的文章中,就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有些人仅将你看成一位‘新月派’的诗人,那就无异  相似文献   

20.
“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荀子·正名》)在开始论述中国传统文学创作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确切涵义。英国谢泼莱主编的《世界文学术语辞典》认为:浪漫主义“这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术语,它被用来指面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文学变革的大量的复杂的倾向……这些倾向可以大致地按题材、态度和艺术手法这三个项目加以分类。”①用现在更常用的话来说,浪漫主义一词包含着题材、创作精神(即态度)和创作手法等各个方面。这种解释,也适用于现实主义。本文即想从创作精神和手法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特色,作一番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