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现代格律体是相对于古典格律诗体而言的,它既不同于传统格律体也不同于自由体,而是兼顾二者的特点。现代格律体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因素,表现出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是现代诗人立足于民族本位的文化观在诗学上的体现。传统文化对现代格律体的影响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使现代格律体呈现出与传统诗歌相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邹绛同志寄来了他编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重庆出版社出版),叫我不由得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 邹绛同志早在1948年就写过十四行与别的新格律诗,也是译诗勤奋的翻译家,对于欧洲歌诗的格律很熟悉,由他来编选一本现代格律诗选应该说是非常恰当的。现在这一  相似文献   

3.
论戴望舒与中西诗歌文化李怡(西南师大中文系)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戴望舒的形象包涵着一系列有待清理的异样因素。一方面,他以《诗论零札》建构了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纲领,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着“散文入诗”的新路,从而突破了新月派唯格律是从的僵硬模式,他尽力译介法国...  相似文献   

4.
王泽龙 《江汉论坛》2005,12(9):121-124
文章探讨了闻一多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特征。前期意象艺术重在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化用,并以诗歌意象的繁复性与视觉性建构,表现出对“五四”后新诗潮的反思;后期意象倾向主要体现了对传统审美观念、传统文化的隐喻性检讨与重新审视,明显反映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吕进 《江汉论坛》2005,1(7):106-109
中国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在文化的所有领域,几乎都有诗的痕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文学都具有诗化特征。新诗是传统诗歌的现代形态,推动以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为内容的新诗二次革命是迫切的美学使命。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中,在新诗原野上,误解新格律诗的云雾飘去浮来很有一些。涉足新诗理论界,我们不难看到这类意见:新格律诗,“至今仍在虚无飘缈之中”.“关于新的格律的设想几乎”“变为空想、空谈”。“诗蔑视法则和题材”。“历史上有出息的诗人和诗论家无论在创作实践还是诗歌理论上都是反对格律束缚的。”“现代的沸腾的社会生活和多变的日趋复杂与严密的现代语言使诗人写不出现代格律诗。”“诗摆脱格律的束缚倾向散文化,追求一种散文美,如此方能无拘束地表现这个时代千变万化的事物.”按照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可以认为一切研究对象都是一个系统.此文拟  相似文献   

7.
沈玲 《学术界》2015,(2):178-186
泰华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五四新诗、台湾现代诗和大陆朦胧诗等影响,但就其精神内核来看,在泰国华文诗歌的汉字书写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美学精神,蕴藏着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的诗性智慧。其中,儒家诗教观念是泰华诗歌意绪表达的内在支撑,中国古典诗学传统是泰华诗歌言说方式的审美追求。泰华诗人对中国诗学传统的承续并不是僵化的。尽管说泰华诗歌创作中明显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诗性智慧,但并不等于说包括泰华诗歌在内的泰国华文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李明 《江汉论坛》2003,(6):90-92
文学艺术的民族化,不仅要在形式上体现本民族的审美欣赏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情感、精神文化上体现本民族的心理,反映时代社会的主旋律,这是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要求,也是现代派诗歌民族化的最终目的。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正是秉着这样的目的,他们继承了李金发、戴望舒开创的现代派诗歌的传统,把西方现代派诗歌这种外来诗歌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诗歌及现代新诗的美学原则结合起来,尤其是与40年代特定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国现代派诗歌推向了成熟的高峰,最终完成了现代派诗歌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赋是中国特有的文体。它的体制与表现手法同汉语的特征和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思想,同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有关,故其产生仅迟于诗歌,而其创作一直延续至现代。赋的四种体式中以文赋为主体。文赋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新变或"复古",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有关,同时也体现着超越前代的艺术追求。赋的发展史给中国文学将来的发展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格律实际上包含了“格”(体式)与“律”(音、韵)两个方面。历代诗人讨论格律,大多着眼于“声音模式”的建构,从2 0世纪2 0年代的“格律诗派”到5 0年代的“现代格律诗”,其主要关注点也在音、韵方面。但任何语言都包含着声音、形象、意义等多方面的要素,既有建构声音秩序  相似文献   

11.
吴宓的诗歌批评形式多样,散见于其总论、序跋、书评、凡例、浅释、编者按等作品中,皆以文言书写,文体各异。在诗歌批评的标准上,他坚持艺术标准与道德标准并重;从其诗歌批评的性质来看,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融通的精神;从其诗歌批评的方法来看,自觉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西诗学进行比较与汇通。吴宓的诗歌批评使传统的批评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又摆脱了诗话体、随笔体的旧形式,对新诗过于散文化的弊端有所纠正,且连通了后来的新诗格律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罗塞蒂的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大致体现在绘画和诗歌两方面。这时期由于当时国内文艺界正值新旧观念的交替时期,罗塞蒂的绘画与诗歌艺术被中国文化思想界译介之后引发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其中原因,既有罗塞蒂绘画和诗歌艺术反抗传统宫廷艺术,追求中世纪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原因,也有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思潮变革之际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当时的中国艺术界试图借用罗塞蒂艺术中对理想美及对人性的追求表现,来打破中国传统文化势力的束缚,为当时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罗塞蒂艺术思想在当时的传播也受到一定的时代局限的束缚和影响。在当时,社会经济与审美方式的差异以及东西方不同艺术表现体系的载体、材料差异等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金银 《北方论丛》2017,(6):34-38
中国新诗的理论建构有两个重要的资源:西方诗学理论和古典诗歌理论.当新诗完成白话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的“革命性”创造之后,着力进行诗歌艺术方面的规范化建设.象征、暗示、戏剧化、通感、蒙太奇等西方诗歌艺术手段被新诗广泛吸收、借鉴;同时也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格律、神韵等诗学理论.新诗在吸收西方诗学资源和继承古典诗歌理论进行自身诗学建构的同时,也保持着对极端“西化”和片面“复古”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陈学祖 《江汉论坛》2001,3(2):72-76
本文论证了50年代中国格律诗理论的基础及其理论内涵,认为它继承了新月派、中国新诗派对格律诗的可贵探索,体现了当时的诗歌理论家对于诗创作实践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叹词是一种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感叹与抒情的性质及功能相同,一定程度上叹词可以成为抒情诗的代名词,因此探讨叹词兴替可以窥见中国抒情文化的变迁。在汉语诗歌漫长成长史中,叹词在诗中“解放—束缚—解放”历程与诗歌“古体—近体—自由体”的演化过程若合符契。传统诗教对叹词的规训,是通过格律这一“毛细血管”实施的,近体格律不过是“○而不●”中庸诗教的语音贯彻形式。正因为这个原因,复活叹词、打破格律无意中成了五四新诗诗歌革命的最佳切入点。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新诗人,在创作中大量使用“啊”“吧”“呀”等现代叹词,不仅促使中国诗歌实现从“客观型”向“主观型”、由“自我表现”向“信息传递”的转变,还打破了“不撄人心”的千年诗学成规,宣告了一种新的诗歌精神的诞生,具有重要的文体史及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认为新文学(包括"新诗")在产生的过程中,外来影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西方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通过翻译来实现。在"格律体"、"半格律体"和"自由体"三种翻译方式中,卞之琳最为看重"格律体"。他提倡格律诗的理论,并在写作和翻译实践中实行自己的理论。卞之琳对外国诗的翻译和研究,经由他自己的写作和理论,促进了中国新诗在格律化方面的探索。通过卞之琳这一个案研究表明,尽管新诗的发生和发展确实受到了外国诗的影响,但新诗也仍然是中国的东西,中国文化现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表现传统。这一传统主要得之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给了现代诗歌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同时也成为现代诗歌意象营造所改造的对象。现代诗人有一部分直接承继了古诗意象 ,但对其加以现代性的改造 ;更多的诗人则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象 ,使得新诗的意象成为具有非传统化的、体现出现代风采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18.
牛建伟 《理论界》2005,(12):190-192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美国文坛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他生活在传统诗歌与现代派诗歌的交替时期,被称作“交替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形式上属于传统一路,很多作品没有脱离20世纪以前诗歌的格律传统,但从诗歌的主题思想、创作题材和艺术手法上讲,弗罗斯特的诗歌已经具有较强的现代派特色。  相似文献   

19.
自由诗和格律诗是诗歌形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代表着诗歌形式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当前,我们尤其应该着重于新的格律诗的发展。 格律诗是和非格律化的自由诗相对而言的,这两种形式在诗歌发展史上各有千秋,至今仍然并存着。《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开端,基本是一种自由体的诗。以后在诗歌发展过程中,从四言、五言到七言,逐步形成了较严密的章法、句法、音律要求等规则,随着诗歌形式的逐步成熟,后来才出现了格律诗,并被作为一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20.
朱湘与屈原     
谢铁金 《云梦学刊》2003,24(6):8-10
在诗的品格、音节格律和具体写法上,朱湘部分诗歌和屈原存在的诸多相似,是朱湘对作为传统文化的屈赋的一种借鉴和吸收;作为诗人,朱湘的投水自杀受到了屈原的精神品格和悲剧文化意识的影响;整体上,朱湘和屈原的诗歌文化品格又存在相异点:前者是出世的文化品格,后者是入世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