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汪欣 《百姓生活》2013,(1):47-48
“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历史上,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花鼓之乡。  相似文献   

2.
明初,凤阳人口的组合是永成中国移民史的一次移民运动。它的起因、经过、完成及最后瓦解,都与统治阶级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探讨明朝初年凤阳人口的组合与流动,对进一步了解凤阳,了解明代中国古代移民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浦东 《今日南国》2005,(23):40-41
安徽凤阳,古系淮夷之地,春秋战国时为钟离子国(古钟离城城址在今风阳县城东北约12公里处,东西宽360米,南北长380米,现城垣残高3至4米,基宽18米,顶宽6米)。秦置钟离县。明初因建中都城宫阙于县境凤凰山之阳(南),所以朱元璋于明洪武七年赐名凤阳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正吴姓源自周太子的儿子秦柏被封于吴地,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吴姓属地是延陵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武进县。后迁至安徽凤阳临淮镇,老祖吴迁是元末隐士。二世祖吴贵明跟随常遇春起兵,后归附朱元璋,因战功被封为永平(今承德市滦平县)百户,生四子:宽、  相似文献   

5.
明朝的皇家陵园共有4处: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实际上,在湖北省钟祥市还有一处,即明显陵,只不过陵主朱生前没有做过皇帝。右元  相似文献   

6.
贡发芹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6):36-37,45
朱元璋出生今明光市城北明光街道办事处赵府村(元代泗州盱眙县太平乡赵郢),既是历史事实,也是客观事实,是基本可以定论的。出生地是明确的,围绕这个问题却争议了600多年,这与朱元璋本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几次不同表述:"濠,吾故乡";"予生于濠梁";"钟离之东乡";"凤阳,朕故乡"及民歌传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明初以来,朱元璋形象塑造成了野史笔记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史学观局限,其时文人书写朱元璋既有历史实录,亦有动辄以天命来书写朱元璋的符瑞不经之说,其中的谀颂书写前代历史典籍中对英雄帝王的书写毫无二致.随着时代的演进,朱元璋形象在明中后期文人笔下更为丰富,忮刻残忍等反英雄形象的一面不断书写,反映出朱元璋集体记忆的褒贬取向呈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沐英     
在朱元璋开创明朝的过程中,沐英是一个从孤儿成长为方面军统帅卓著战功的军事家,也是一个积极贯彻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治理云南,促进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治家,兹浅述于下: 虚心学习渐膺重任沐英(1344—1392),凤阳定远人,曾祖百一,祖十一,皆贫苦细民。父讳超,早死。元末兵乱,母顾氏,携之避兵,无何  相似文献   

9.
:建文新政的出笼与江浙地主在洪武朝政治上受打击迫害 ,经济上倍受侵刻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这些心存怨恨的江浙地主用与朱元璋相左的德治思想影响了建文帝。新政的各项政策均体现了江浙地主要求德治的思想 ,反映了江浙地主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维护经济利益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郁离子》是一部寓言、故事兼议论的杂文集。它的作者刘基(1310—1375)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兼文坛宗主。刘基在元代至顺四年(1333)二十三岁时举进士,先后任过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等职。至正十七年(1357)冬,因受到执政者压抑,愤而弃官归隐浙江青田老家。两年多后,应朱元璋征召,从此在朱元璋军中“委心听命”,“运筹帷幄”(罗汝敬《覆瓿集  相似文献   

11.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儒家人性论以"性善论"为其主流,因而关于"恶"的论述并非他们的理论重心。但是在宋明儒家的理论中,"恶"的问题却以另外一个概念——"习心"的方式进行着讨论。他们认为,人有"习心",便是人们在道德实践中之所以出现道德之恶的根本原因。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一观点在宋明儒家理论中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习心"是如何产生的,即"习心"的生成论问题;二、它是什么,且为什么是恶的,即"习心"的价值论问题;三、它怎么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并且又如何在道德实践被清除掉,即"习心"的实现论和否定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两汉的"式"制取"样"的意思,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构成"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品式"普遍化,一般事务均有"品式"的规定.<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样"方面的规定,用作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北魏<丘井式>是户籍编造的样式.<输籍样>仿自<户调式>,也用来"定户上下".<通典>不懂"品式"制,把<户调式>中修饰"样"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即"占田"、"课田"从"式"中抽出,当作土地制度归入<田制>;把<丘井之式>中的"均田"幌子当真,视其为由国家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把<输籍样>解释为"轻税"之法,目的在于挖"浮客".<通志>、<文献通考>继承了这些错误,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4.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从两汉、历经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的整个中世纪前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汉时期,史籍在目录分类上尚未形成独立的部类,史家的崇经意识非常明显,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对这一时期的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出的重视人物品评和历史评论。以及南北朝史学风格迥异等现象,则与这一时期玄学经学的兴起、以及南北朝经学分立现象的出现是相一致的;隋唐时期,经史关系集中表现为统治者对于经史之学的高度重视,由此出现了许多经史兼通的大学者和进行经史同步大总结的时代学术现象。  相似文献   

15.
浅析明清以来山西典商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 ,山西典商长足发展 ,其数目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 ,其他商帮难以比拟。文章主要论述了山西典商在蓬勃发展中所呈现的开设当铺多 ,从业人数众 ;北多南少 ,分布广泛 ;资本构成多样 ,实力雄厚 ;经营灵活 ,业务多元 ;内外治理 ,严格有效等五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6.
西汉前期和东汉前期的世风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汉朝社会的认识。从分析两汉的社会背景入手,分四个方面对比了两汉前期的社会风尚,即出身观念、奢侈、守礼、区域性特征,由此得出两汉世风差异的原因在于统治社会的思想不尽相同以及作用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18.
中朝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 ,至元朝初年相对稳定 ,基本稳定在朝鲜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元中叶以后 ,元帝国国势衰落。高丽王朝、李氏朝鲜乘机极力向朝鲜半岛东北部扩展领土 ,中朝边界迅速北移  相似文献   

19.
金代文赋用韵与辽代石刻碑文相比大体相同,但也有差异:阴声韵中,歌戈、鱼模、尤侯三部与辽代石刻碑文表现一致;家车、皆来、支微、豪萧四部则略有不同。阳声韵中,江阳、庚清、东钟三部的表现与辽代石刻碑文相同;覃盐、寒先、侵真三部则有不同。在入声韵中,屋烛、德质两部的表现与辽代石刻碑文中的表现一致;觉铎、月帖两部则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0.
宁夏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自古就是华夏与戎狄族的交汇区,也是草原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区。秦汉统一王朝建立后,以郡、县制代替了少数民族古国。汉武帝时期,迁贫民于北地、安定郡,又置匈奴属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西汉末东汉初,一度分裂,后又归于统一,经济、文化又有所发展。汉安帝时期及其后,羌族侵占安定、北地、上郡,迫使汉王朝两次放弃三郡,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北匈奴又乘机侵占了宁夏北部。正是在局势动荡中,宁夏地区涌现出了如皇甫规等名将家族。历史事实说明,分裂对边境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