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年即对《圣经》熟稔于心的海明威,在其一系列硬汉小说中成功地化用了"受难的耶稣"这一原型意象,突出了主人公在受难中所体现出来的男性准则,将文学史上反复出现的耶稣意象由拯救者形象转化为维护自我尊严、恪守男性准则、具有人格力度的硬汉形象,从而完成了这一原型向世俗化的转轨.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人们津津乐道道他的旷世之作《老人与海》,折服于桑提亚哥这个具有顽强不屈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努力奋斗,即使遭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也决不丧失勇气和决心。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这一具有典型意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之一。人们一直把小说中“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这句话看作是小说的主题,认为这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其实,从象征主义以及整个小说故事结局来看,海明威是在思考人类的终极命运,即人类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永远无法走出外部的困境。人永远只是在欲望中挣扎。这是海明威对人类命运所谱写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塑造出临危不惧、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硬汉子"形象,同时也向世人揭示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只有精神上的胜利才是真正胜利的深刻哲理.海明威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与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一个凸显人类尊严,在厄运.的重压下依然昂然挺立、宁折不弯的硬汉典型.他象征着一种高度哲理化的人类精神,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论薇拉·凯瑟及其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 1873-1947)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著名评论家麦·盖斯马尔曾称她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凯瑟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文学、美学的角度,还是从深入了解美国的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中多元化文化的形成,以及由此涉及到的物质世界开拓过程中对精神领域的影响、冲击和呈现的裂变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的.凯瑟去世以后,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西方评论界的重视,许多评论家把她与亨利·詹姆斯、海明威、福克纳等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相提并论,甚至把她推崇为"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一名女作家".凯瑟的小说主题思想深刻,生活气息浓厚,题材广泛,归纳起来可分四类:描写美国中西部边疆地区开拓者现实生活的小说、反映艺术家生活的小说、追忆童年生活的小说和取材于大草原的传说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对他本人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纷纷撰写他的传记,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刻画的准则英雄(CodeHero),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富于勇气和做人尊严等优秀品质。他们的那种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和从容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体现出作为一个人为在大千世界中生存下去而应具备的永恒精神。在此以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海明威一贯的硬汉精神,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菊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压抑的妇女形象.小说中细腻的对比描写深刻地体现了女主人公伊莉莎对自身和对社会的矛盾态度以及作为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时所遭遇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描写可以发现女主人公的心理挣扎以及受到压抑的根源来自于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认知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口没遮拦的人》为197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集中反映了小说家对犹太族群和美国主流社会关系的思考。贝娄在小说中借"口没遮拦"的叙事人肖穆特之口,对比并深入分析了三位犹太裔美国人努力实现"美国化"的方式和结果,展示了"美国化"的尴尬,进而揭示出美国主流与边缘社会之间存在的鸿沟。小说中主人公对自我进行了反思,贝娄更是对"美国平等"提出了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对于个人、族群乃至整个美国社会来说都具有深刻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本土小说的独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小说一开始是从对英国小说的模仿起步的,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小说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本土小说的发展,从欧文、库柏到爱伦·坡、霍桑、梅尔维尔,从马克·吐温到海明威和福克纳,美国小说从起初对英国小说的亦步亦趋,到后来的半推半就,最后终于完全摆脱了英国小说的羁绊,从创作题材到文体风格等,都一步步走向独立,形成了完全属于美利坚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的小说传统,登上了20世纪小说美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杀手》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的小说主题以忠实地反映严酷时代真面貌而赢得读者,他的作品以语言朴实,直截了当而脍炙人口。在短篇小说《杀手》中,他的创作主题和写作风格都具体地体现出来了,而重复这种修辞方式在其中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故事情节简洁凝炼、形象描写集中鲜明、思想主题隐晦含蓄。本文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理论出发,分析探讨了小说以感性世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借助于语言达到本体的意志领域,并由此激发读者对于生命与自然的热爱的文学特色,并阐释了它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阿瑟·丁梅斯代尔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形象之一,在表现小说主题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存现象学为理论观照,以R.D.莱恩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为视角,分析该形象"分裂的自我"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小说的突出特征就是对小说及其创作过程的自觉,自我意识无处不在,这必然导致对传统文学的解构与反讽,元话语与元叙述随之产生,元小说风行一时.人们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文学的枯竭"与小说家"才思枯竭".其实,元话语与元叙述的产生既是小说家自我意义的体现,也有认识论的必然,揭示"文学的枯竭"的观念误区,有利于文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最优秀的小说。关于这部小说,美国现代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写道:“这是我们所有过的最好的书。所有的美国文学作品都由它而来。在它之前什么也没有。在它之后也没有和它相媲美的作品。”这段经常被人们引用的话,一方面表达了海明威对马克·吐温这位文学前辈的崇敬之情,一方面也恰当地指出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对美国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硬汉形象,这些硬汉们大都以其惊人的毅力同充满敌意的世界作殊死的搏斗,无论面对何种境遇,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坚强刚毅、勇敢进取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从新闻记者走上文坛.海明威用写小说的手法写新闻,又将报道中的事实引入小说,形成了他的新闻作品和小说的独特风格.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点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作家狄第恩和梅勒影响很大.他的"小说回忆录"中后现代主义因素又激励着新一代美国作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以他的创新风格、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感情表现树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稳定形象.这里以海明威<印第安营地>为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特色的阐释,分析海明威小说的写作特色.认为海明威<印第安营地>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朴实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电报式对白"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的小说学家海明威是20世纪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时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在社会上饱受争议,尤其是他对女性的态度,一直是评论界论争的焦点。有许多评论家认为海明威的作品中的主角都是“硬汉子”,认为他是一个歧视女性、不尊重女性的大男子主义者,女权主义者也认为他有轻视妇女的倾向,但也有许多评论家认为他是女权主义者,支持妇女运动。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的思想观念,反应出了他的独立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热爱非洲,曾两赴非洲狩猎,并由此产生了两部关于非洲的长篇小说和两篇著名的非洲故事。这些源于海明威在非洲的亲身经历的故事,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揭示出海明威的另一个自我:胆小、多疑、懦弱以及对美女与金钱的恐惧。此外,在陪猎的白人猎手菲利普.波西瓦身上,海明威又找到一位理想的父亲形象和真正硬汉子。在海明威的眼里,原始的非洲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同时也是他心中的最后一块净土。在那里,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和再生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小说大师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故事背景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中期作品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代表小说之一;主要研究了《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