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年底在上海召开的“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讨论会,重新提出了东西文化的冲突和聚合的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了,今天却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但是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呢?历史已经一再向我们提示:科学技术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文化整体而孤立地发展,不可能舶来现代科学技术硬行安装到一个原封不动的古老文化机体上。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已经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80年代的日本提出了“走技术立国的道路”。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我国也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986年又公布了12个领域的技术政策。技术的战略地位已经十分明显。技术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已经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质量、进程和方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敬爱的周总理在四届人大发出的全面地实现我国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生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制定的一幅宏伟蓝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深入批判他们为了篡党在权在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和“四个现代化”问题上制造的种种谬论,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使亿万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子孙万代造福,通向共产主义的金光大道。我们要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继承过来,就一定要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自从有…  相似文献   

4.
<正> 1 现代化即文明化,或者说,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化进程的现代阶段。我们要建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民主也是一种制度文明或社会文明。现代化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它们都属于“文化”)的发展,现代化是人类文化的系统进化。应当从现代文化学的广度和深度把握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下提前开始的,是在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比较与结合的过程中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充分肯定和一再重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和论断。这是他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而得出来的新结论。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毫无疑问,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农业;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改组改造加工工业;加强教育和科技事业。”要加强农业,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行“科技兴农”的战略。一、经济系统中科技与生产的关系科学、技术、生产在概念上分属于不同的范畴,但在现实运动中的关系却是极为密切的,既具有统一性又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三者之间交互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现代经济系统的重要单元。为了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运动规律,有必要明确科技与生产的确定性含意。  相似文献   

7.
一、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的高度总结概括。首先,邓小平认为科学技术和智力在不断地渗透到生产力的其它基本要素之中。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劳动力。科学技术的因素渗透到生产设备、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商品消费各个领域。其次,当今世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简言之就是用现代的工业设备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武装农业。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过程。马克思说:“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8—399页)农业再生产的这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多次指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和教育。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他们活跃在生产、科研、教育、卫生、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各条战线,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年改革和四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四化建设和改革的成败是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四化中,科技  相似文献   

10.
目前 ,日本正实施一些政策 ,力图将日本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提高到国际水平。 1 999年 6月 ,学术审议会提出了“创世界最高水准的研究”和“创 2 1世纪新学科专业”的目标。 2 0 0 1年 3月 ,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在“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 ,将“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战略”、“改革科学技术体系 ,开创、运用优秀成果”和“推进科学技术的国际化”等作为重要的政策建议提交给日本内阁会议 ,并获得通过。上述政策建议中提到了“强化国际信息发布能力”和“国内研究环境的国际化”等问题 ,认为把握国内有何种信息 ,这些信息如何流通 ,大学有何种学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成了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紧密相联的,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它的直接效果外,还会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人们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要作出技术鉴定,还要用社会学的观点来评审。  相似文献   

12.
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要求我们学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觉地指导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自然辩证法要肩负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的历史使命,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发展必须密切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扎扎实实地研究和解决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提出的实际问题。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是证明自然辩证法学科有无存在价值的关键,也是自然辩证法能否完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历史使命的关键。 然而不能不看到,这个问题实际上还远没有解决。正因为这样,所以过去国内外的自然辩证法工作都曾走…  相似文献   

13.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京挂牌。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跨学科,具专业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心”的成立,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和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力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和决策参考依据,并做  相似文献   

14.
潘珺  王韬 《探求》2005,(3):60-63
从美国20世纪50年代和现代分别对日本和伊拉克的“现代化改造”的成功和失败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出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传统”和“现代”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这一过程中要走出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两大误区,以及要注意保留传统,将传统和现代很好地结合,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扬和推进传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西方生态现代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的最后 2 0年里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一场以环境为导向的工业社会转型 ,生态现代化思想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当前 ,西方生态现代化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说 :从“技术组合主义”到“反省式”的生态现代化 ,弱化与强化的生态现代化 ,以及社会变革与工业生态重建等等。这些观点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政策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的生态化转向 ,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传统现代化走向生态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实质。本文在引进这一西方思想的同时 ,对其包含的积极合理因素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就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纲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没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思想路线,才明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17.
我省从1982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进行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到1984年底,已经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实验的缘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追赶史观与成功史观现在,我们正以科学与社会论坛这样的开放型组织为团体,推进有关“战后日本科学技术的社会史”的集体性项目研究。这不仅是现代史研究,而且是力图把官、产、学、民四方面的科学技术进程,均衡地纳入研究视野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项目。既然要研究现代史,树立史观就是不可避免的课题。史观明显地反映着研究者的价值观,所以,对“科学与社会论坛”这样的松散组织而言,在这方  相似文献   

19.
对高等农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其建议姚鸿江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二次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建国四十多年来,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较...  相似文献   

20.
纵观科学和教育发展史可知,社会人才素质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内容,总是与特定时代的实际需要相联系的。当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也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人才,必将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本文仅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文学艺术素养这个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