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窝岛     
海南有个燕窝岛。燕窝岛,即大州岛。它位于海南省万宁县东南部的浩瀚海面上,与乌场港隔海相望,距万宁县城15公里。燕窝岛由大岭、小岭组成,主峰高289米,总面积4.36平方公里。两岭之间铺展着长约1公里、宽约30米左右的洁白,柔滑的沙滩。沙滩东西各有一港,东边的叫后港,海水清澈,是天然的游泳场,西边的叫前港,海水蔚蓝,为可停泊万吨巨轮的天然良港。燕窝岛是我国燕窝的主要产地。岛上峰峦对峙,花岗岩崖高耸,悬崖绝壁触目惊心,天然裂缝、孔隙、洞穴遍布各处。是灰金丝燕鸟群栖营巢之地。灰金丝燕鸟体形比麻雀稍大,飞翔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回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海南岛地处南海之中,北接大陆,南邻太平洋岛屿诸国,跟大陆最近处仅18海淫,在古代海运条件下,至越南中部东海岸,顺风一日即可抵达①。海南岛海岸的商埠、港口是阿拉伯蕃船驶入中国大陆,以及我国海舶往南洋必经之停泊点,大批阿拉伯、南亚、东南亚穆斯林,以及大陆回民从西汉至明初曾先后落籍海南岛,在开发海岛中作出了贡献。海南岛回族的来源海南岛回族由三部分群体组成:(一)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外籍穆斯林(俗称“蕃人”、“番人”);(二)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民——占族;(三)大陆的回族及其后裔。外籍穆斯林落籍海南岛主要有如下原因:(一)蕃舶,番人遭遇抢劫,落籍海南。  相似文献   

3.
“要致富,去砍树”,这似乎是中国的老传统.结果,愈砍黄河愈黄,黄土高原愈砍愈是沟壑纵横.这种“砍势”,至今还没有减弱.前些年,西双版纳在呻吟,而今海南岛也告急.据有关资料统计,海南岛1800万亩天然林,已毁75%以上;热带雨林消失65%;原始森林损失几近2/3;少数民族聚居的五指山地区,林地减少250万亩;沿海防护林1987年还有75万亩,第二年只剩65万亩,一年减少10万亩,速度不可谓不快.照此下去,海南岛有可能由郁郁苍苍、充  相似文献   

4.
光荣啊,抱由     
在尖峰岭与卡法岭之间,昌化江上游河畔,有一座黎胞聚居的小山城。它,就是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乐东县县城抱由镇。抱由置立为乐东县城,那是海南岛解放之后。它从十来户人家的村寨圩场,变为高楼屹立,街道宽广,商店毗连,拥有数万人口的市镇;它,从穷多僻壤,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上的黎族姑娘,解放前有在脸上、身上“勾花”的习俗。“勾花”,即在皮肤上用钢针点刺出血,再染上兰靛等类颜料,形成永久性的图案。这种在皮肤上刺绣的作法,古今中外都有,但黎族姑娘脸上的图案,多为几何图形,观之,令人惊讶。 “勾花”的习俗,其来源,有两种传说:一种是,上古时,海南岛荒无人烟,周围尽皆  相似文献   

6.
上水船,走得慢,游客便能仔细地看孔明碑、神女峰、白帝城等三峡名胜。我们舱室那个小伙子瘾头最大,在甲板一站就是个把小时……回到舱里,他话就多了。绘声绘色地讲河北农村怎样婚丧嫁娶,湖北和广西农贸市场有什么区别,海南岛黎族有多少忌讳,以及四川挖虫草药材有哪些讲究……小伙子穿着朴素,两眼放光,毛茸茸嘴巴吐出的全是实景真情,而且管身边40岁以上的人一口一个“大叔”、“婶子”地叫着。小伙子憨厚、嘴儿甜,舱里人都喜欢他,自然也就问他是干什么的,到哪儿去。他拉开手提包,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发的个体经商执照——  相似文献   

7.
安多口语中的使役态“xeujeug”由“xeu”和“jeug”两个要素构成,在书面语作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语法中前者解释为“变化格”,后者视作普通动词.但本文认为“xeu”及其不同形态是安多口语的“使役助词”;“jeug”及其不同形态是“使役动词”.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从新疆到西藏,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都有回族。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几乎没有一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有一定数量回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它是回族分布的象征,也是回族历史的见证。本文试就黑龙江省伊春回族和清真寺的情况,作一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由模糊走向清晰 翻开中国地图,在大片褐黄色的西部腹地,有一片用蓝色表示的水域,它便是青海湖,我国第一大内陆咸水湖。约2000 多万年以前,青藏高原地区是一片真正的汪洋,后来地壳运动,海底隆起成为陆地。而青海湖地区因断层陷落,形成一个巨大的外泻湖,湖水从东面出口泄入黄河。到了距今100万年前的第四纪造山运动中,湖东的日月山异峰突起,封闭了泄水口,于是便有了这个著名的内陆湖。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  相似文献   

10.
回族在中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人类的群体。尽管在历史上曾被研究者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但是它仍是一个民族。实事求是地说,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回回人,是一个内聚力很强的文化人类的群体,与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被称作回回民族。当然,在大范围内也有不同的看法,如生活在今广东沿海一带的、生活习俗已经汉化了的“回族”,以及今海南岛仍然操独特语言的“回族”,是否电属于回族的范围?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民族学方面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1.
青海回族"花儿"的爱情观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口承语言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儿”是青海各个地区的回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一种精神、生活文化 ,也是他们喜怒哀乐、爱情观、审美价值观等的真情表白。它具有深厚的艺术性 ,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青海回族“花儿”的描述 ,对他们的爱情观作一粗浅的表述 ,以期为今后的“花儿”研究奉献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论古代岭南“吉贝”与黎族“吉贝”在纺织业上的历史贡献苏儒光(中央民族学院博物馆)一、海南岛是原始“吉贝”的产地棉花有粗绒棉和细绒棉两大类。粗绒棉有非洲棉和亚洲棉。细绒棉有美洲的陆地棉和海岛棉。产于印度的亚洲棉,俗称“中棉”。西汉中期,非洲棉经过中亚传...  相似文献   

13.
槟榔趣谈     
槟榔,是一种棕榈科的常绿乔木,它产在海南岛、台湾省和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树,挺拔笔直,引茎冲天,上下同粗,如竹带节,且只一心,无侧枝,不倾不斜,宁折不弯。一些兄弟民族,都把它当作正直的化身、妇女的楷模。在海南岛黎族地区,生下女孩子,便在门口栽下一株槟榔;姑娘出嫁,这株槟榔也随着挖出,移植到男家;这个妇女死后,树也随之砍掉。其寓意是:  相似文献   

14.
骆和黎族,不少学者根据《史记》和《汉书》认为二者有族源关系,说黎族祖源于骆。本文持不同看法,认为《史记》所指的“骆”并不包括海南岛;《汉书·贾捐之传》以“骆越”称海南岛的珠崖之民是误称。骆越是泛称,不是一个族名,骆非黎族先民。兹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一、骆非珠崖之民骆,作为族称,最早见于《史记·南越尉佗传》。该书有“(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太史公曰:‘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此清楚地表明闽越、西瓯、骆,是各在不同地域,各自有王,各自为国三个,是和南越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在海南岛的丘陵地带,有一种名列诸鹿之上的"稀世之宝"——海南坡鹿.它因产于海南岛的丘陵草坡地区而得名.五十年代以前,坡鹿多分布在东方、昌江、白沙、乐东、崖县、琼中、屯昌等地.坡鹿是我国的特产,其经济价值远比水鹿、梅花鹿高,早在1915年就已引起西方动物学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16.
通什,是一座富有诗情画意的小山城。她自1952年成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之后,地图上才出现这一新异的地名。文入学者响往她,旅人游子思慕她。通什镇地处海南岛五指山腹部,四周群山环抱,形成圆形的山窝盆地。清澈的南圣河,在她怀里流淌,巍巍的阿陀岭,俯视着她的姿容,由北往南穿山蜿蜒而来的海(口)榆(林)公路,飘落在她的脚下。通什城显得神秘而壮观。她的娇小、明媚、秀气,不知勾惹起多少诗人画匠的灵感与情思。我国文化巨匠郭沫若,曾为她写过诗篇:“斩  相似文献   

17.
坐落在海南岛东南部山区的万宁市民族中学,5年前还是一所设施简陋不堪、校园环境混乱、师生人心涣散的学校。如今,师生同心协力创先进,争一流,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被万宁市人民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师资培训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在全省校容校貌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从该校的发展变化中,人们看到了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称赞校长符载冠是“民族教育发展的一颗星”。符载冠因此荣获了海南省“十佳校长”、“师德标兵”等殊荣。  相似文献   

18.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部分地区的一种民歌。 在西北高原旅行,人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地方色彩浓郁、风格十分独特的民歌,它出自农民、脚夫、牧人、筏子手等职业人之口,声调高亢、悠扬,感情深沉、真挚,有时苍凉悲切,如泣如诉,有时欢愉轻快,怡然自得,它尤能引起外地人的特别注意,而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这,就是如今已被不少人认识并喜爱的西北高原民歌——“花儿”。 “花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要系统而深入地认识这种民歌,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人们认识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海南岛南端的三亚一带,黎族同胞中盛行一种类似曲棍球的民间体育项目,当地人称这种有趣的活动叫“打狗归坡”。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黎族人民不论老少男女都酷爱玩“打狗归坡”比赛,玩起来生动有趣。他们就地取材,从山上砍来形状象“L”字,也象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家支?     
“家支”是凉山彝族奴隶制度的社会組織,它实質上是奴隶主阶級統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彝語的“錯西”“錯甲”,一般譯为“家”,这是一种由父系血缘关系組織成的集团。“支”在彝語里叫“結”,意思就是“分支”,它是指在一个“家”下由于子孙繁衍和其他的需要,按照血統亲疏关系分成的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