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明对话视野中的中国伊斯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对话”作为 2 1世纪的时代主题 ,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宗教学界、哲学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 ,立足本国本土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以“全球化”的视野 ,来探讨不同文明传统之间能够在相互对话中达到相互理解和共存 ,从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在文明对话的多元视野中 ,中国伊斯兰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珍视和梳理这一宝贵的文明传统遗产。  相似文献   

2.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的东传带给维吾尔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本文以语言人类学的视角,从日常用语、惯用语及民族心理塑造等方面谈到了来自伊斯兰文化中的借词与维吾尔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说明,地处东、西文明交汇地的特殊优势赋予维吾尔文化以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质,使得维吾尔文化在其未来的历程中并不只是成为简单的模仿者而是积极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的研究始于“简单社会”,当从“简单社会”迈向“复杂文明社会”研究的时候,原有的研究范式面临着挑战。将学术视野聚焦于山西晋中介休市这样一个黄土文明所孕育下的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有三个重要意义:探讨从社区研究走向区域研究;开展中西方对话,形成新的人类学“复杂文明社会”的研究范式。因此将介休作为“实验地”的研究体现了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经验有可能对于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科学界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以儒为正唐宋元时期,载负着辉煌的伊斯兰文明,落居中华大地的阿拉伯、波斯、中亚各民族的穆斯林移民群体,谨记先知穆罕默德的教导:你们应该到遥远的中国去求学。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丰富多彩,他们审视选择,以儒为正,认为儒学与伊斯兰文化有相通之处,值得学习。仅元代元统元年(1333年)考中进士的回回  相似文献   

6.
因主客观因素整合所致,西方霸权语境中所畅行的“文明冲突”论,既被霸权者利用为发动战争的方略,也被传媒爆炒为国际舆论中的强势话语。西方霸权语境为“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的立论前提已成严酷的现实,文化自觉是文明对话的重要前提,西方霸权语境又是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的干扰因素。尽管西方霸权语境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西方霸权语境中构建“文明对话”的全球共识,强化东西方文化的自觉意识应是政治家、学者以及传媒所共同努力的宏远目标。因为,唯有政治家积极斡旋于共同谋求政治多极、经济一体和文化多元,学者努力致力于异质文明间的沟通理解与互补共荣,传媒始终坚守于营造真正民主和自由的舆论环境,人类才有可能最终赢得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从来不是一个民族,甚至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宗教。伊斯兰是一种文化和社会制度,是地球上一种人类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是彼此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和合作奋斗的凭借和媒介。伊斯兰的内涵要远比一个宗教的内涵丰富、深刻得多。在历史上,没有阿拉伯的文明当作桥梁,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当代西方政治人物能够铭记于斯,西方同伊斯兰的冲突何至于弄成今天这样吗!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思想与其说是儒家化了,倒不如说是在化儒家了,因为它们的神学内核并无变动,可以认作是伊斯兰世界各类不同思想派别认识的一种,应当在伊斯兰世界思想史上占一席位置。  相似文献   

8.
丁俊 《回族研究》2006,(1):38-44
关于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的讨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议题,中国学术界也积极参与有关讨论,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但中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文明在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研究。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文明及其内在精神的揭示,特别是从伊斯兰文明之源的《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出发,指出倡导文明对话不仅是伊斯兰文明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且也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同时,构建全球伦理也是伊斯兰文明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伊斯兰文明丰富的伦理思想为今天的全球伦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开展平等的文明对话,是构建全球伦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哈佛-燕京学社校友学术研讨会上,杜维明先生提出的会议主题是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当时中国学者对文明对话并没有什么认识,对文明冲突也没有特别的敏感。会上杜先生详细谈到他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既已开始的与穆斯林的文明对话。在杜先生的推动和直接参与下,南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在南京、宁夏、昆明主办了四次中国穆斯林学者与非穆斯林学者的学术对话,大家共同研讨中国历史上和当前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交往和碰撞、借鉴和吸收。在文明对话的旗帜下,参与对话的中国穆斯林精英的文化认同有了非常积极的发展,中国非穆斯林学者也能够更加自信地与穆斯林相处。这是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最吸引人的一次互动,不仅为中国的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推动,也为全球各地非穆斯林与穆斯林的相处共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回顾15年的经历,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如何将回儒文明对话从哲学和思想史领域向更多领域扩展,比如对中世纪伊斯兰地理学、历史学关于东方的内容与东方汉语文献的对比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更加具体地展现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前夕的世界文明史,而且让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2)如何认识当前伊斯兰世界面临的紧迫课题,特别是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学者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马景 《回族研究》2015,(2):14-21
青年时代的白寿彝先生就意识到设立伊斯兰文化研究机关的重要性,及至抵达昆明以后,联合学人发起成立伊斯兰文化学会,致力于伊斯兰教典籍的研究和翻译。本文拟从文献资料入手,结合已有的研究,对学术界关于中国回教文化学会的说法作出回应,进而就伊斯兰文化学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学术活动作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回回人东迁中国,由于客观情势的需要改变了固有的风俗习惯。他们积极学习汉文化,使元代出现了大批回回儒者、文学家、艺术家,这是回回人文化心理转变的结果。但是其基本信仰准则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形成了具有独特心理状态的回回民族。回回人文化心理的转变过程也是回回民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媒不但对《古兰经》所渗透着的女性关怀精神的本源性思想进行了“恶毒中伤”,还传布伊斯兰教反妇女论来“蓄意丑化”其自成体系的妇女观。本文力求全面梳理伊斯兰文化妇女观的主导精神与西方传媒所给定的“反妇女论”间互错的原因、表现、实质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本源与变异”的全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伊斯兰妇女问题,力求达到正本清源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儒诠经"活动及其对当代文明对话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良 《回族研究》2005,(4):101-106
"以儒诠经"活动是一种高度的文明自觉;"以儒诠经"者都是学贯东西的大师级的学者,对其成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以儒诠经"的尝试对当前的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为我们当代学人进行文明对话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俭而不吝是中国伊斯兰文化节约理念的重要内容。节俭为本是中国穆斯林的行为准则,伊儒相通是中国伊斯兰文化节约理念的理论来源。中国穆斯林的节约习惯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也是一种道德涵养。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强调"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际,中国伊斯兰文化节约理念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谓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是指正确地进行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应遵循的一套原则、手段、程序和技巧。研究方法在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职能,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规范着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水平和风格。没有成熟、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不会产生成熟、发达的伊斯兰文化。就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我们有两点拙见,把它说出来,以求教学人。 首先,摆正伊斯兰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实体,与伊斯兰密不可分,互为依托。按照伊斯兰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是安拉的意志,通过《古兰经》和圣训得以具体体现。两者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信仰原则、哲学思想、政治经济、法律创制和司法实践的权威准则和第一源泉。而伊斯兰文化是由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共同参与创造  相似文献   

16.
伊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悠久的历史,在伊朗成为伊斯兰教国家之后,伊朗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穆斯林民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中国穆斯林文化教育及苏菲派门宦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的宗旨--兼及与儒家文明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经典《大学》给人们设计了循序渐进地实现理想人生和完美社会的宏伟蓝图,勾勒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生命追求轨迹和精神升华阶梯。无独有偶,世界上还有另一条为人生铺设的进升道路,多少世纪来与儒家的道路平行递进。那就是伊斯兰为造就“善良的人类”而设计的“良好的个人、良好的家庭、良好的社会、善良的民族、良好的国家、善良的人类”这样环环紧扣、由小到大地实现人格完美和人类和谐的轨道。伊斯兰铺设的这条道路其起点和终点与儒家有殊途同归之妙。这就为伊儒两大文明的和平对话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也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浅论中国伊斯兰教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后 ,就面临着教育传承的问题 ,于是经堂教育便应运而生 ,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发展至今。同时 ,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经院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经过不断发展 ,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已形成了成熟的教育机制与特点 ,但同时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解决 ,使全国伊斯兰教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9.
马宗融因多重身份集于一身且自觉顺应了战争环境的历史诉求 ,便玉成其务实的译介观和互融的文化理念。于是 ,他由伊斯兰文化的翻译、介绍和研究→“提倡研究回教文化”→创建“回教文艺” ,既实践了他全方位推介伊斯兰文化的切要目的 ,又发挥了“抗战时期的文人”“在民族危机最甚的时候”“尽其为文人的作用” ,更昭示出多元文化互补共融的不凡胸襟与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