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正面战场是抗战对敌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奉行“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策略,连续发动有限度的出击,并策应相邻其他战场,牵制日本南进的军事战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第一、二次粤北会战,构成了广东正面战场的核心战役,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使广东正面战场出现了重大失误,广州会战、第三次粤北会战及赣南战役等,皆遭惨败。抗战末期,粤军的消极抗日竟演变为逃跑主义,完全不能承担起战略大反攻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2007,(9):F0002-F0002
重庆抗战文史研究基地渊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师范学院成立的抗战文学研究室,其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粤北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本文基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发展概况,以韶关学院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中的定位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重要意义及当下已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其他地区同类研学基地的建设提供一定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成功举办了“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会议呼吁加强对史料的重视,尤其是文学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既为矫治空疏的学风,也为奠定抗战文史研究的坚实始基。在新的历史观的激活下,重新开掘和阐发这些史料,堪称当务之急,并由此带来研究领域的拓新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中日文学关系与文论比较以及地方性的建构,成为研讨的热点。诸多金石之言,也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承干用六年多时间将清末遗留下来的老旧兵工企业改造为中国近代重要的兵工生产基地,并在抗战初期以最快速度将工厂西迁重庆并率先复工,接着又将该厂逐步扩建为抗战时期中国最大的兵工企业,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夏蓉  周情情 《学术研究》2023,(10):108-117
第一次粤北会战历时一月有余,以中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而告终。对此,广东国民党当局特地筹办粤北大捷庆祝大会,并借助舆论媒体大力宣传对日作战的胜利,意欲重塑军政形象,增强民众抗日信心。中共旗下报刊与“独立”媒体予以积极响应,也颂扬粤军胜战,努力营造中国团结一致抗战的局面。面对广东国民党当局的宣传攻势,广东日伪政权同样大打宣传牌,专门举办祝捷大会,利用媒体大肆宣扬所谓战绩,并散布广东当局高层不和、与国民党中央不睦等消息,还试图离间国共,以拯救者自居,意在暗示日伪政权的正当性。双方虚张声势的背后,一方面在于以声夺人,以气势压倒对方,鼓舞士气;更重要的在于以此争取民心,巩固战争的群众基础。中日双方围绕这场粤北会战的宣传战,尽管均存在水分,却加深了民众对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汤梓军 《人文杂志》2006,(1):113-118
尽管中国的《国家总动员法》从1942年才开始实施,而事实上,从全面抗战爆发起,国民政府便已开始全国人力、物力总动员。八年抗战中,四川作为大后方兵员补充基地,从其动员发起、机构和制度建立、兵员的征募和补充,四川的兵力动员卓有成效,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西南大后方基地战略思想的产生及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提出并实行的建立西南战略基地的重大战略举措,乃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方面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团结抗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正面战场得以坚持下来、抗战最终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这一战略设想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实行的,对于全面认识和研究抗战期间国民党方面的表现,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李烈钧在广州举起护法旗帜,为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基地打下基础;协调孙中山与护法各方关系,共谋护法;组织征闽海陆军联军,向福建北军进攻;组织滇、桂、粤军,击败龙济光的猖狂反扑;最后挥师北上,巩固粤北防务等五个方面,论证了在第一次护法战争期间,李烈钧为护法战争所作的多方面贡献,其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