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结构主义过度追求科学化的倾向,德里达力主以某种游戏性方式把结构主义的逻辑推向极限,从而瓦解结构,否定意义的确定性,这种采取从内部进行拆解、替补、颠覆的非中心化解构策略直接促发了后结构主义思潮的产生,并使之成为结构主义的激进版。德里达对结构主义的解构是对古希腊以来西方思想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彻底批判,这种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激进批判打破了文本“单一”的解读模式,暴露出文本内部的矛盾和歧义,从而释放出文本差异化和多重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出现的结构主义思潮及后来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教育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结构主义思潮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基础上,提出“文本解构”、“形而上学传统颠覆”以及“主体消解”等理论,后结构主义的这些特征对知识观、课程观及师生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理论对教育实践变革提供了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3.
结构主义方法也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它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包括人类潜意识的精神世界)具有矛盾结构的分析,值得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者批判借鉴.因为,地域文化首先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形态而存在.也因此,在地域文化研究中,使用"解构"的方法,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是一种继承与颠覆的关系 ,前者主要表现在语言论、形式研究等方面 ,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核心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上 ,通过对“逻各斯中心论”支柱“语音中心论”和“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 ,彻底颠覆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传统 ,使我们能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一切。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贝尔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最杰出的后结构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她的作品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和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学界和普通读者.在早期作品中,她积极汲取20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理论,批判了西方传统文学批评中最常见的摹仿论和表现论,驳斥了古典现实主义,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并提出了以“积极的读者”为中心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后结构主义视域下,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是一个反对西方思想传统中的语音中心主义、逻辑中心主义和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象征性人物。在他的“声音”(the sound)与“愤怒”(the fury)中,语音与意义是分离的;意识流的无序时空实际是能指与所指的断裂而游弋的表现;他的“嘟嘟哝哝”只是能指意蕴庞大的符号而无沟通意义;这个人物的主体性根本无法建立,最终只能“可怜巴巴地干嚎着”,发出“世界上所有无言的痛苦中最最严肃、最最绝望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7.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之一,在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纪中,传统孝文化由祭祀祖宗的宗教意义,发展到敬养祖亲的人伦意义,最后泛化为一切封建道德的基点和准则。传统孝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到泛化的转换,从而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和扭曲人性的思想武器。鲁迅解构了传统孝道泛化后的愚孝以及孝文化对女性和孩子的戕害,在解构批判的同时,提倡平等、自由、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了鲁迅的非孝意识。  相似文献   

8.
后新诗潮始终具有一种解构意识,从还原到寻根,从解构他者到解构自身,其文化品格呈现了一种狂欢化的解构精神。  相似文献   

9.
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比较塞尔“传统隐喻观”和戴维森的“无意义隐喻观”的基础上,文章以后结构主义哲学视角探讨隐喻,认为隐喻具有几个特征:隐喻就是使用;对真值和指称的回答呈现出隐喻的多元化、开放性与创造性;隐喻的不确定性和对语境的依赖性提升了隐喻的语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知性是认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康德提出认识应当遵循从"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黑格尔进一步提出由"感性认识--知性认识--消极理性--积极理性"的认识路线;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两阶段论的认识路线,忽视对知性范畴的研究,忽视知性思维阶段的地位和作用,致使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和实践中走了弯路,犯了错误,受到了损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小说不断重复表现士子比商人更能获得女性青睐,这一题材不断地被解构,就在这破坏又建设的过程中,士子的白日梦做得越来越完美。直到最终纪昀对此题材真正地解构,以刻薄的手法把士子的白日梦唤醒。  相似文献   

12.
青年群体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群体,使青年文化的精神特质极具时代性.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势影响着青年文化的嬗变,从"文革"后政治化意识形态的解体到当代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建构,青年文化经历了从解构走向整合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青年文化对旧的政治化意识形态起到解构的作用,而当代的青年文化则依靠大众文化特有的整合力成为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具有理性精神与世俗精神的双重特征,构成了当今时代精神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恩情观念,它以施恩-报恩理念来规定人际关系,由家族伦理的孝到社会伦理的义和政治伦理的忠,都贯穿着恩情理念。恩情文化一方面构建了一种人情社会,减缓了暴力性,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权力关系:施恩者对受恩者具有支配性,而受恩者对于施恩者具有依附性。中华美学具有主体间性思想,主张主体与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因此,中华美学以主体间性思想解构了恩情文化。这具体体现在自然审美对社会关系的解构;审美意识对伦理观念的解构;审美同情对权力关系的解构等,从而证明了审美的超越性、自由性。  相似文献   

14.
启蒙,作为中国近现代崛起的文化范式,实质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与过程,它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进化息息相关.大众传媒与中国启蒙运动的关系经历了建构时代与解构时代的更迭.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进行,大众媒介在对启蒙形成强大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它将迎来一个传媒英雄协同思想大师为主体、多向传播、多元共融的温和的启蒙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西方建筑师把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应用于建筑创作 ,提出了解构主义建筑的理念。解构主义建筑理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并且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后结构主义的独特视角对我国当代青春文学进行了解读。第一部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双重在场说明了当代青春文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第二部分平等的对话与互动分析了当代青春文学畅销的缘由;第三部分自反性的回归剖析了后结构主义对我国当代青春文学发展能提供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的优势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和知识财富地位的不断提升,云南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和无序开发利用现象已非常突出。研究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对于提高云南民族文化的整体保护水平,防止民族文化遗产的流失,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