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书房     
林少华 《社区》2013,(29):6-6
夸张或不夸张地说,我的书房至少有五百万朋友“见过”——在拙译村上春树小说译序的最后,我总是忘不了写上“于窥海斋”四个小字。  相似文献   

2.
我的书房     
龚鹏程 《社区》2009,(26):11-11
读书人谈他的书房.就像女人谈她的首饰盒,是要惹人嫌厌的。 何况.据报馆里的朋友们分析.20岁以上的人。有百分之六十一。这半年来几乎没买过任何一本书。另外,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在选择礼物赠送亲友时,从来都不把书考虑进去。剩下那些虽或想到可以选朋友一两本书的好人。当然大部分并不曾真送了书,因为他的朋友恰好就是不读书的。  相似文献   

3.
我的书房就是卧室,我的卧室也是书房。不必说又高又宽的书柜,洁白无瑕的墙,高档豪华的床,单一个小小的书桌就很有意思。我的书桌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书本、一个小加湿器和一盏台灯。这里是我每天学习的地方,既安静又干净,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趴在桌子上大声朗读,也可以躺在  相似文献   

4.
赵玫 《社区》2009,(14):6-7
选择佛罗里达,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是选择了海明威。因为在这个半岛的尽头,那个伸向辽阔大西洋的美丽的基韦斯特岛上,海明威曾在那里居住了十年.而他生命中最著名的作品以及著名的婚恋,也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书房     
窦海军 《社区》2014,(5):9-9
去台湾,意外收获是看了三个人的故居——胡适、林语堂、蒋介石。睹物、思人、品史,思绪连绵。走到胡适的书房,讲解馆员说胡适很少在这里待,读书写字大都在别处,原因是他觉得这个书房有点像监狱。原来,书房的窗外是个与窗子贴得很近的一道高高的花墙,虽然墙上布满孔洞,但还是有些封闭压抑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领袖书房     
《金陵瞭望》2008,(23):81-81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书房     
窦海军 《社区》2012,(29):23-23
1958年胡适应蒋介石之邀从美国回台湾做“中央研究院”院长。蒋和研究院都要拨钱给胡修宅子,胡对代院长李济说:“我盼望最切的有两点:一、我要的是一个学人的私人住房,不是中研院院长的住宅;二、我仍坚持此房子由我出钱建筑。”为此,他先寄上2500美元,并表示如果不够再通知他追加。  相似文献   

8.
书房梦     
摩西 《社区》2007,(15)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我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差不多都买了书。在上初中的时候,我的书堆满书桌后又侵占了我的半个床。于是,父亲  相似文献   

9.
孙犁的书房     
杨栋 《社区》2014,(2):6-7
孙犁先生生前,我访问过两次他的书房,他的书房名为“耕堂”,其实是很简朴的。许多大名家的书房,都曾以“堂”作书斋名号,王国维称“观堂”,周作人称“知堂”,郭沫若称“鼎堂”,丰子恺称“缘缘堂”,冯友兰称“三松堂”,孙犁先生则自己称为“耕堂”,我想这也是一种不忘根本之意,犁是农具,耕是农活,先生出身农家,“臣本布衣”,  相似文献   

10.
兆子 《社区》2010,(11):7-7
近读史书,获知不少名人书房的雅趣。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房名叫“老学庵”,出自“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意.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而近代名人梁启超的书房取名叫“饮冰室”.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其意是形容内心忧愁焦灼.以表达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则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亮的“茅庐”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借以表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和保持节操的愿望。实为自勉和言志。  相似文献   

11.
黄德海 《社区》2014,(2):9-9
即将离开学校的一个冬夜,偶尔翻开《追寻逝去的时光》(又译《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我很快被这本传说中沉闷冗长的作品吸引了进去,伴着呼啸的风声,读了整整一个晚上。极度敏感的普鲁斯特几乎摄取了生活之流的全部信息,并用细密绵长的文字无漏无余地展现了出来。这次阅读经验让我确信,有一类天才不需要经过常人必经的学习时代,可以免去阅读阶段,不用经历写作的阵痛,只要把自己感受到的写出来,就是伟大的著作了。  相似文献   

12.
处处皆书房     
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叫《我的书房》。这是一所乡镇初中,收取的学杂费是不比其他学校多的。于是,穷孩子与富孩子挤到了一个教室里。所谓的富,只是相对而言罢了,毕竟不是富可敌国的那种;而这所谓的穷就穷出了点水平,据说家里只有手电筒这惟一的电器。金娃是乡长的孩子,乡长每天坐小吉普车上下班;牛娃是平头布衣的孩子,他们家最现代化的东西就是那个手电筒。金娃每天的任务是学习。牛娃每天的任务是割草、喂猪、放牛、洗衣、做饭,还有学习。金娃回家了,问乡长:“爹,今天要写咱家的书房,咋写?”金娃家有个专门的书房,又大又豪华。乡长说:“说…  相似文献   

13.
叶兆言 《社区》2012,(26):8-9
我的房间一直都有书,自小到大。书始终是家庭的一部分。无所谓书房,反正能搁书的位置,不该搁书的地方,都是书。我的家就是书房,当年新家装修,客厅两面墙是书架,还有一间房间也都是书橱。有人便问,你们家怎么到处是书,卧房里也有,甚至女儿的闺房还有。在乡间租了一个房子,同样打了很高的书橱.居然有十一层高,看上去有些壮观,很能吓唬人。  相似文献   

14.
要有书房     
庄晓泳 《市民》2006,(7):100-100
聂鲁达称自己是乡村诗人,喜欢黑夜在海边燃起一堆篝火,然后梦想远方的姑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书房“墨香飘飘、书声朗朗“。关上门,独自一人品茗远眺、观赏奇文,修身养性。这样的书房这样的理念,个性倒是特个性,但却不流行,现代人要个性又要流行。从前房小房少有睡的就成。现在买一套房如果没有书房也就没有了档次,于是书房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它不仅有个性而且还要流行。过去的印象是书房总在一个固定的房中,如今在设计师的手中,现代的家居随处都可以成为休息、思考、阅读、会客的个性化书房新空间。作为一个现代人,不管你是大款还是职员,在家里接待客人、朋友和伙伴是常有的事。若将谈话的地方挪至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2010,(10):43-44
走进陈平原先生家的时候,他正很郁闷。按照他的说法,夫人夏晓虹的导师季镇淮先生的书,一般会送给夏晓虹,也会送给他一本。这回因写作需要,找季先生的书,夫妻俩费了老大的劲,在家里连续找了两天,也没有找到。只好跑到图书馆去借,白白浪费了半天工夫。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我们中国人向来把“食”放在首要位置。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菜蓝子里装满了鸡鸭鱼肉高蛋白,这“食”的问题的确是解决了。  相似文献   

18.
刘绍义 《中华魂》2014,(2):50-51
正书房虽小天地宽,身居斗室,心系天下,长啸低吟,志存高远,这就是读书人的精神世界。我今天说的古人书房天地,不是抽象的精神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书房风光,书房室内的装修和书房室外的布置。如果说书房室内风光无限,那书房室外就是气象万千了。古人对书房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在古代,书房是读书人的精神栖息地,无论书房是大  相似文献   

19.
逄春阶 《社区》2011,(35):15-16
见过许多书房。绝对没有见过比贾平凹书房更奇特更“另类”的。我们进门的时候,恍惚是进了一个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车晟  Stanley 《中国农村》2011,(7):35-38
<正>夏至时节,万木葱茏,你是否也想在静谧的午后捧一杯凉饮,在无人打扰的书房信手翻阅自己最喜爱的书籍,窗明几净,四周的空气里有淡淡的原木清香,在时光流转中品尝这份难得的闲适和优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