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教育目的的研究受近代以来“二元”对立哲学思想的桎梏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陷入“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非此即彼的两难困境 ,造成教育实践中的“钟摆”现象。本文依据生态哲学的价值观 ,对传统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二元对立进行分析批判 ,提出教育价值合理性建构的方法论 ,并据此提出教育目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教育价值研究主要从民族教育价值的概念、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与民族教育价值以及民族文化和现代化与民 族教育价值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对民族教育价值的界定、民族教育在人和社会二者之间的取向、民族教育在民族文化和 现代化之间的价值体现、民族教育价值研究方式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我国德育的发展。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我国德育发展应有的基本走向分析 ,现时代我国德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德育的价值取向看 ,摒弃传统德育的社会本位观 ,达成了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现实融合 ;二是从德育的基础看 ,克服传统德育的泛理想化倾向 ,实现了德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三是从德育的发展看 ,充分认识传统人文教育的现代价值 ,加强人文教育是德育新的发展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目的大致存在两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体现的是鲜明社会本位.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更基本的是人本论的价值取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特殊人和完善其特殊生活.  相似文献   

5.
《法国民法典》中体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得到了明确的表述。个人本位兼顾社会倾向的《德国民法法典》反映了资本主义由分散的自由经济向大规模垄断经济发展这样一个时期的法律特征。在个人、社会、国家本位间游移不定的《意大利民法典》所确定的所有权观念体现着来自公共利益的限制。广泛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经济的大量形成使得美国民事法的社会化浪潮十分汹涌。荷兰将很多特别法留在民法典之外。中国传统(民事)法本位大别于西方,体现了伦理社会本位。新中国民法沉浮跌宕,历经变迁。《民法通则》功不可没,它主要是从个人、社会而非国家的角度选取价值定位。马克思继承了公私法划分的传统,区分了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市民法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法律表现形式,它通过设定民事权利来维持市民社会的秩序。我国市民法或民法当坚守市民即私人或私主体权利价值取向。中国民法典的原则立法要以确立好的民法价值取向为内涵来撰写,可将分别内蕴民法价值取向私权、平等、自由、秩序、公平、诚信的,尊重私权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社会和生态秩序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较为学理性的表述通俗化。  相似文献   

6.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中。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 ,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 ,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 ,称其为民为本位 ,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 ,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 ,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7.
政治观是政治主体对国家,政党等政治现象所产生的情感、意识和价值等,当代大学生虽然较同龄群体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但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经济成分以及运行方式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复杂化、功利化.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树立理性爱国、爱党意识,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彰显细节中的大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育价值是教育科学的首要理论问题,也是左右教育实践选择的最深层次的因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论是对个人还是群体,教育都要谋求、选择某种价值.由此可见,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的决定因素.由于人们对个人与社会关系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教育价值观.即追求个人的、内在的教育价值观和追求社会的、外在的教育价值观.这通常被表述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正确地解决教育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并为其服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人是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是分别从社会和人的角度出发进行价值判断的一对价值观。从高等教育哲学对价值观选择的影响看,以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追求个人的理智发展,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提出高等教育要为国家社会服务。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观趋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教学作为大学最古老的职能,其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促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存在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出现信仰迷茫或真空;道德价值取向上,不断向个人本位转移;人生价值取向上,割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等问题。主要因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全球化境遇下西方不良思潮;大众网络传媒等的负面影响所致;以确立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增强自身包容性;有效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引导的实效性;积极借鉴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引导的灵活性;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文化载体中,确保引导的易接受性措施加强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大学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试论反垄断法的效率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新生 《南都学坛》2003,23(3):90-92
效率价值是现代反垄断法的核心价值 ,它的主要内涵是维护社会整体效率。反垄断法主要是通过维护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社会整体效率的最大化与反垄断法的其它价值目标 ,如 :自由、平等、公平相较 ,效率价值趋于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吹响了中国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从非功利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现代意识的培养.其中,法治意识是现代意识的根本标志;绿色意识是现代意识的基本构件;全球意识是现代意识的发展动向.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更新理念、激活思维、转换视野,才能肩负起新时代的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量刑问题经历了从以实体法为主到以程序法为主的发展过程。美国量刑指南建立在定罪与量刑之关系十分清晰的基础上。不廓清定罪与量刑之关系,强推量刑程序独立化改革,效果必然不理想。从刑罚具有的惩罚和教育的功能角度,可以划清定罪与量刑之关系,惩罚功能通过定罪决定报应刑量来实现,教育功能通过量刑决定宣告刑量来实现。各罪报应刑量应由最高司法机关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时发布司法解释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文素质的思考发轫于哲学界与教育界对人类近代以来生存方式引发的价值观嬗变的反思,人文素质与人性相伴共生,本文讨论人文素质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形成规律。人文素质是理想人性所具有的素质,它表现为建立在对人生意义体悟基础之上的恒定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情感、具有文化伦理界限的思维方式。人文素质的形成是从世界观、人生观到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法哲学意义,其与法的运行、法的价值、法制现代化及法制变革存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也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实现建立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观的革命与变迁决定了法律的革命与变迁的方向。人本法律观作为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是贯穿法治始终的生命线。本文拟从人本法律观的历史演进、人本法律观的法哲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依次阐述,以期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沈家本的法学方法论变革是中国传统律学向近代法学飞跃的重要一环。沈家本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包括研究视角的转换、历史的方法、从纵向比较到横向比较、批判的方法和价值分析的方法等诸方面。时至今日 ,这些方法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优先权论略——概念·源流·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先权制度之创设主旨是破除债权之平等原则 ,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是正义理念在民事法律制度领域自我注塑的结果。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古代优先权之产生演变过程及其外在制度设置与内蕴理据 ,认为优先权体系是中国古代民间经济生活自发产生的有效调控机制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在分析归纳现行西方民法体系优先权概念基础上 ,对中国现行民事法律体系 (含台湾地区民事法律 )之优先权范围进行比较并上溯古代中国之优先权体系 ,认为中国古代优先权由优先承买权与优先受偿权两种优先权构成 ,对之加以挖掘 ,不唯有利于还原历史 ,更可从中开发出近、现代民法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精神与性灵、德行优先、德育模式、因材施教、礼乐陶冶、笃行精神等六个方面存在缺失。要重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必须认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意义与教育价值;研究和梳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正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探究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重视基础文科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衔接;注意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大力保护母语,爱护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借鉴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教育经济价值范畴是现代教育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这个新论断,并以现代教育科学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教育理论工作者头脑中正确反映的产物这个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命题为根据,通过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次,循序展开教育经济价值这个理论范畴,系统的揭示教育的宏观、微观和中观规律的内涵,及其与教育经济价值范畴的关系,从而对新论断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