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民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满族语言与萨满文化的关系及其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揭示出满语中蕴含的萨满文化因素,进一步印证满语语义与萨满文化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满语独特的文化意义,并为民族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客观例证,以推进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会、吉林省民族研究所、吉林市社科联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 2 0 0 1年国际满族萨满文化研讨会于 8月 2 5日至 2 8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国际萨满学主席霍帕尔、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曲六乙等几十名中外著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就萨满文化的内涵、表现方式、表现艺术等问题 ,展开了专题讨论。大会主持人认为 :作为一种古老文化 ,中国的萨满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包含有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医药学、艺术学及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来研究这…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个以研究萨满文化为宗旨的学术团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于今年2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萨满教是一个普及面相当广泛的原始宗教文化现象,在有关的仪式及神歌中,保留有大量的原始文化因子,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民族多信仰萨满文化,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历来如此。作为原始文化,萨满文化在当下的许多作家笔下有所反映,在乌热尔图、迟子建、郭雪波、朱春雨、胡冬林等作家的作品中尤为突出。他们的作品再现了远古的历史记忆,刻画了萨满人物形象,并且对生态安全给予深切地关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原始文化主要是巫术文化。中国民间的巫文化有两大系统,即北方的萨满文化和南方的傩文化。考察和研究现在中国北方和南方某些地区以其独特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巫文化的“活化石”,打开远古文化的储存库,对神学、心理学、社会学、结构学、宗教史学、哲学、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拟通过南北巫文化的比较,探讨它们  相似文献   

6.
萨满文化是人类童年时代遗留下来的活的文化层,吉林省满族萨满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萨满文化对满族先民及后代影响深远,体现在饮食、居住、生产生活、信仰与崇拜等多个方面;突出白山黑水的地域文化。吸收国内外发展萨满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强化市场宣传,满族萨满文化在吉林旅游活动中必将得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普遍受萨满文化影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衰微,但部分乡村文化多有对萨满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对萨满文化的分析,研究其应用于乡村景观设计中的手法以及我国乡村景观的不足,提出利用萨满文化表达乡村景观中的文化性,凸显乡村的地域文化与景观的文化性,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锡伯族的萨满教神界、萨满和萨满神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伯族的萨满教神界、萨满和萨满神歌忠录,佟中明锡伯族是我国阿尔泰语系民族之一。千百年来,萨滴教作为锡伯族的一种原始世界观、生活方式和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文化,在民间广泛相传,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聚居新疆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民间仍流行...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是世界萨满文化发源地的母源地之一,吉林省具有世界上保留相对完整、内容比较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有着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通过对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总结现阶段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满族民间刺绣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在纺织品上完成的平面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刺绣是一种“绘画”艺术。其中,满族的枕头顶刺绣最为精彩:数量多、品类多、绣工精、传世多,珍贵的是,许多绣品以萨满文化为主题。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随之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中国的满族历史上信奉萨满教,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萨满文化,枕头顶刺绣是其中的姣姣者。在中国,枕头的历史可谓久远了,从遗存下来的实物证明,中国的枕头有瓷枕、陶枕、木枕、竹枕、石枕、布枕等。在北方,因气候寒冷,均使用布枕,睡觉时枕在头下,枕头能护住双…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